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预防医学理念大学生自我身心素养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预防医学理念大学生自我身心素养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预防医学理念大学生自我身心素养提升

摘要:受社会和时展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开放并自由,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运用预防医学学科理念如健康观理念、人与环境关系理念、大卫生理念等,对大学生进行观念的指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身心素养,助力大学生成长为时展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预防医学理念;大学生身心素养;健康预防

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它所倡导的学科理念如健康观理念、三级预防理念、人与环境关系理念、大卫生理念等,对现代大学生提高自我身心素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受社会和时展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开放并自由,意识与观念的开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其带来的影响广泛而且重大,大学生中谈恋爱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文献资料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1-2]。大学生中有吸烟、赌博、吸毒等行为[3-4]。熬夜刷抖音、打游戏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是再常见不过的行为了,这些行为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来说,对其身心的负面影响都是深远且令人痛心的。另外,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学期间受父母宠爱,当独自面对大学生活时,有些学生会感到迷茫,很难适应新环境与新生活,不知道怎样和室友保持良好的关系,较差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不能快速地适应环境变迁,如果再遇上生活上的挫折或学习上的挫折,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1运用预防医学全面的健康观理念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

预防医学本身就是服务于人群健康并致力于提高人群健康的一门医学交叉学科。它的第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健康观理念。预防医学对于健康的界定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完善,但多数学生对于健康的理解似乎仍然只限于不生病。很多学生在做出某种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时,只是觉得很多学生都这样做而盲目跟风,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些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面对当代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种种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转变价值观念和认知,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怎样做才能成为健康的人。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价值。近几年,经常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因情感等各种问题而出现自残、打架甚至自杀的行为,这类学生在采取这些行为时,他们已经处于非常迷茫的状态了。事实上,学生之所以会采取不理智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其在前期积累了一段时间的矛盾或者自身有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但是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心理矛盾或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有些学生更不知道哪些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是需要做出调整的,更谈不上及时进行调整了。预防医学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没有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的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能适应各种环境、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另外还有道德健康,因此,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整体健康观的概念[5]。用预防医学全面的健康观理念指导学生,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是健康人应该具备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哪些心理状态是健康人应该具备的,这样学生才能够关注到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不健康的地方,也乐意寻求办法去改变或提高自己。这也属于预防医学领域在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的“知—信—行”模式中使其“知”的范畴。

2运用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理念让学生认得清、悟得深

要使学生能够主动促进自我健康,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些不恰当行为会对健康带来怎样广泛而深远的危害。如某大学生中有女生吸烟,问其“知道吸烟有什么不好吗”,她说:“不健康,对身体不好。”当问及“怎么对身体不好?”时,该女生只是回答“对肺不好”,仅此而已了,她所知道的也就只是吸烟对肺不好,但她并不知道女性吸烟还会导致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导致卵巢早衰、诱发子宫疾病、诱发乳腺疾病等。对于他们当中的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对问题的认识较为肤浅,而当他们知晓了这些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后,都表示不会再产生同样的问题。诸如此类,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们对于其所做行为产生的健康隐患认识不够。当前中学生群体乃至大学生群体中,都存在一种健康危害行为——自残,这是学生无力解决遇到的问题且无处寻求帮助时采取的一种危险行为。很多学生对此种行为的危害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觉得当时得到了解脱,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其产生依赖,以致于以后一遇到困难就想采取这种甚至更过激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其次,更要让学生认清这种行为在后期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3预防医学中人与环境相统一的理念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人生发展与追求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预防医学研究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倡保护环境,其实质上也是人与环境相统一的天人合一理念,这对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超限度开采、破坏环境资源,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虽然具备环境知识和意识,但是其环境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6],未来社会人类科技的发展势必围绕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而展开。大学生必须树立人与环境相统一的即天人合一的理念,并能用这一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明确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引领未来时代走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模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急速变迁并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变得复杂多样,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价值观上呈现出严重的利己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他们更多地关心个人利益,片面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淡化集体观念,甚至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预防医学中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不仅仅警示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要同样如此。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必须要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如若总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至上,就不能创造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甚至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机与矛盾。运用预防医学人与环境相统一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大学生,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正确处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素养,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4运用预防医学中人人健康的大卫生理念指导大学生,增强其社会整体意识与责任感

20世纪70年代,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人健康”的理念,得到很多国家的响应。但遗憾的是,我们把“人人健康”仅仅看成“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缩小了其目标内涵。如果只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那么不少欧洲发达国家确实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国不少地区也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但事实上,人人健康的含义应该远不止于此。虽然人人健康这一理念涉及卫生资源的公平与合理分配问题,但是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其更远的目标是要达到全社会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愿意主动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付出努力与行动的全民意识[7]。按照人人健康的大卫生观要求,我国当前以及今后还将继续在卫生目标、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革。联系当前的肺炎疫情,更加说明世界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本身是健康的,但他的身边有很多不健康的人,那么这个健康人的身体时时刻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或者是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人健康的大卫生观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权利,更是一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权利与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拥有健康的权利,更有维护健康的责任。用人人健康的大卫生理念指导大学生,使其对维护自身健康产生一份社会责任感,对促进他人和全社会人群的健康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学生在懂得尊重自身的健康的同时更顾及周围其他人的健康,让大学生成为建设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精神世界文明卫生的全民健康型社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参考文献

[1]唐义红,李艳霞,王小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6):474-476.

[2]艾滋病调查:大学生感染率达10%[N].北京青年报,2015-8-12(6).

[3]陶建青,曾弘文,梁丽英.中国大陆地区学生近5年吸烟状况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6):961-965.

[4]许书萍.高校预防教育的对策:基于大学生认知及易染原因的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7,23(5):84-89.

[5]唐钧.生活方式与整体健康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38-44.

[6]霍宇晨,吴成亮.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当前大学环境校园教育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20(7):17-19.

[7]何青青.新时代健康观的理论意蕴及其实践理路[J].大庆社会科学,2020,6(3)10-13.

作者:王珺 单位: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