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体现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系统。本研究通过分析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理念、对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多个方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应于理工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工科;大学生

一、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特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史永安等研究发现,理工科学生的人格特征是谦虚、克己、忍耐,处事认真、严肃审慎、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和行为标准,很少追求刺激去做危险的事[1]。相关研究表明,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青年。倪清等研究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性、人际关系敏感等诸因子上重于一般的18—29岁年龄的青年人[2]。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过去五年新生心理普查一类学生平均比率为9.35%、二类学生平均比率为23.89%,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

二、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盛鹏飞等研究认为,理工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除面临发展较晚、专业化程度不高、科研水平较低等普遍问题之外,还面临体制机制、观念、人员等特殊困难制约,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要[3]。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多家理工科高校发现,本项工作普遍存在体制机制、思想理念、人员、场地、经费、工作方法途径等多方面问题。

三、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所在高校作为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大学,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出一套适用于理工科高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思想的核心就在于预防为主,这种思想理念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积极心理学认为指导人解决心理问题固然重要,帮助人养成积极品质则更具价值,理工科高校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转变工作理念,改变过去针对重点心理干预、矫治的工作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工作方案中,在坚持重点学生普查、评估、干预的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加大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等方式,着重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大学生,而不是少数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过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于重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咨询,但这种单纯的矫治性取向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服务需求。相应地,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实现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而不仅仅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

(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国内目前有很多专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工作实践也中总结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具体到理工科院校,我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最高目标,构建以下五大心理育人体系:1、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是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理工科院校,开好一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高效、便捷的途径之一。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对全体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以及《心理学与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多门公共选修课程,逐渐形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2、校园心理健康文化体系。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色的精神环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教育力量,通过校园心理文化环境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影响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理念是一条高效、简便的工作途径,理工科院校更应该在人文方面下工夫,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凝聚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和舆论氛围,提供形式多样、贴近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务。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体系。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深入挖掘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大学生心理协会和朋辈辅导小组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体系。4、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制定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及重点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制度,实行心理危机随时报表、周报表(班级晴雨表)和月报表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为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建立专门心理档案,实行定期跟踪,动态管理。5、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定期值班、预约、访谈、回访、保密等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实现了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史永安,王东莉,裴学进.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37-39.

[2]倪青.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5-77.

[3]盛鹏飞.理工科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作者:魏少杰 单位:河南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