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党员教师的压力背景、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问题原因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提出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以促进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和谐发展。
[关键词]压力;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一、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所处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协调一致,心理功能状态良好[1]。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良好,他们积极、阳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生活富有激情,但部分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调查显示,高校党员教师中,有66%的人觉得自己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有21%身体存在疾病,有躯体化症状,仅有13%的教师表示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精神紧张与压力引起躯体化的症状,主要表现有疲倦、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失眠等。调查中,有38%的党员教师一直处于这种糟糕的状态下,28%的党员教师经常感到此类躯体化症状。另外,部分党员教师有嗓子不舒服、肠胃系统不适、颈椎、腰椎等疾病,可见,党员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2.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由于高校党员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之下,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53.1%的党员教师常伴有心情烦躁,情绪波动大、容易烦恼、激动的状况,其中13%的党员教师比较严重。有8.6%的党员教师抑郁的倾向,曾有过因生活悲观失望而轻生的念头。有42.3%的党员教师经常感到紧张焦虑。有16.6%党员教师怀疑自己有强迫倾向。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党员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给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困扰,严重的甚至影响高校未来的发展。3.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人际关系也是判定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中,只有54.3%的党员教师认为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和谐或比较和谐。有30.1%的高校党员教师觉得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一般,有15.6%的高校党员教师认为自己所处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其中存在猜忌、排斥、嫉妒、不信任他人心理。有时感到无助,冷漠、缺乏同情心,敏感多疑,伴有疏离感和冷漠感等。有10%的人反映,虽然党员教师会定期地开展党组织活动,但没有起到很好的凝聚作用,党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谈心、协调性不够,因此,部分党员教师并没有感到集体的归属感。4.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在调查中,对于“如果有可能,您是否想换个工作?”这一问题,有23%的党员教师表示非常想。不论是在青年党员教师还是老党员教师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一般来说,高校党员教师相较于其他普通老师更富激情、更具有抱负,但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工作缺乏自主、创造性,单调重复枯燥,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再加上现在高校考评体系越来越严格,职称晋升要求越来越高,有20.1%党员个人感到前景黯淡,对环境、管理机制、分配、奖惩、升迁制度、个人待遇不认同,导致情绪消极,态度低落,逐渐消退了对工作的热情,失去了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
二、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高校党员教师存在的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分析。1.个人方面。在调查中,“您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这一问题,有35.6%的党员教师表示“一般”,15.1%的党员教师表示“不了解”,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党员教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工作与生活压力之下,无暇顾及,麻木无视,往往是在自身出现了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之后,才会关注到自身的身心健康状态。另一方面,有66.1%党员教师认为自身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党员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会高于性格外向的党员教师,力求成功的党员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会高于避免失败的党员教师[3]。因此,不良的人格特质会给自身带来精神和心理困扰。2.家庭方面。家庭生活压力是高校党员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家庭生活困难、经济负担过重、身体疾病、夫妻分居或离婚,亲子关系紧张、子女教育就业问题、情感挫折等方面。86.1%党员教师认为若是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获得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认可与认同,就会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加大自身的心理压力,引发更多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3.学校方面。一般来说,高校党员教师大多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忙”和“累”是家常便饭。然而,调查中对于“您觉得高校是如何看待党员教师的压力问题的?”26.7%表示“高校知道党员教师压力很大,但并没有为此做什么”,50.6%表示“学校并不重视这个问题”,仅有10.3%表示“很重视,有通过一些途径帮助党员教师减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12.4%表示“学校有帮助党员教师减压,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这说明,高校对于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度还不够,对于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4.社会方面。91%的高校党员教师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逐渐取消编制、采用聘用制的方式,使得高校教师的竞争性越来越大,作为党员教师也不例外。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知识不断更新换代,党性修养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才能适应这个具有竞争性的社会。另一方面,89%的人认为社会普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较高,而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理所应当地认为高校党员教师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大多数是党员教师,直接在一线,接触学生面最大,其心理健康良好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升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政治任务。1.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积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当自己的压力过大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快速识别并且适时调整,比如自我调适,找家人、朋友倾诉,寻求同事、领导的帮助,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心理健康保健的一些方式方法。当心理压力过大时,通过自我暗示、降低期望值、给自己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等方法来减轻心理压力,或者通过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且要注重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当休闲娱乐等。2.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党员教师,想要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要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留有一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并且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建构美好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而将自己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释放出来。对于子女的教育就业问题,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关注与干预,切不可急于求成,妥善处理好亲子关系。其次,要与家庭成员多交流、多沟通。交流与沟通是形成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必要条件之一,党员教师可以将工作中的事情与家庭成员分享,家庭成员的倾听不仅有助于党员教师减轻心理压力,还有助于家庭成员间了解彼此,获得伴侣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另外,党员教师还可以多携带家属参加党日活动或是进行家庭旅游,从而更加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并且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形成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从而更好的生活。3.完善高校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作为高校,要积极关注并改善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完善高校的考核管理机制,高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唯科研或是唯评比来对党员教师进行考核,而是要建立一个相对宽松的,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党员教师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发展自己,例如高校辅导员岗位,辅导员在进行职业晋升时,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岗位进行职称评定,也可以通过管理岗位进行职称评定。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减轻党员教师的职业压力,激励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的职业理想。其次,高校要积极关注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校内要对党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筛查,为党员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针对党员教师这个群体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为学生服务,也应对教师开放,党员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能够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尽早对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最后,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以及党支部要积极安排一些团体活动,让党员教师间能够多沟通、多交流,从而有助于心理问题的排解,促进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4.建立高校党员教师社会支持系统。党员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一方面,社会要调整对党员教师的期望值。在一般人心目中,高校党员教师思想素质好、政治地位较高,工作挑重担,对其要求高是正常的。但要看到党员也是活生生的人,党员教师要具备党组织、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考验,对自我的要求本身就很高,因此,社会对党员教师的期望值的调整,有利于减轻党员教师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员教师的待遇。党员教师的压力源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压力,社会不仅仅要提高对党员教师的认可度,更要对其付出的劳动进行激励,提高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传统的观念里,党员意味着要付出、要奉献,但是在付出与奉献的同时,也要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注重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生活质量,使其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11:140-141.
[2]陆鸣鹃.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1.
[3]孙洪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4.
作者:袁建勤 刘丽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