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心理教育要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学科教学。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更是不能忽视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立,对材料内容的挖掘,对教学进行组织,掌握知识的背景,评价方式的恰当,全面的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探索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思考习惯、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要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是教育部的意见。在进行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的活动以及班主任开展的工作中,都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些都是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更是不能忽视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关注对教学情境的设立,对材料内容的挖掘,对教学进行组织,掌握知识的背景,评价方式的恰当,全面的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探索学习的兴趣,养成优秀的思考习惯、感受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基于多种工作方式的尝试和多年的经验,分析和研究了心理教育对小学数学的渗透。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对事物想象的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材料有了兴趣就能够对他们产生刺激,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让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大脑是处于兴奋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进而能够在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主动参与到其中。因此,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为依据,再将数学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创设有助于提升课堂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好数学。例如,在进行“吨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检查员的角色,看到墙上立了一块牌子,用于警示,上面的警示语是“限重13吨”,问一问学生下面三辆车哪几辆能够通过?第一个是有5吨煤的车;第二个是有三头大象的车,每一头大象约5吨的重量;第三个是有6000千克大米和7吨面粉的车。上述问题是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可引发学生激烈的思考和讨论,值得关注的就是第三辆车,按照表面计算出来刚好13吨,但是还应该考虑到司机和车本身的重量,如果让这辆车通过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危险。学生能从这一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人文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如果只是简单的讲授数学知识,学生只会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感到厌烦和无趣,也不能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愉悦的情绪,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有各种言论,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实现自我教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够相互影响,进而获取理想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进而让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有愉悦的体验,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挖掘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学材料中关于心理教育的内容并且利用起来,最大程度地将数学知识与心理教育进行结合,做到相互渗透,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例如,在进行“商中间有0”的教学时,老师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208÷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个问题,208中的十位上是没有办法商1的,这时候老师不用急着讲解答案,可以问学生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尝试后,给出了这几种答案:208÷2=14,208÷2=140,208÷2=104,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验算。学生验算的结果就是208÷2=104。根据以上的教学安排,激励学生勇敢去尝试,不要害怕出错,让学生形成拼搏努力的学习精神。如果老师营造一种出错是非常可怕和耻辱的这种氛围,学生自然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说出自己的疑问,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懂就越不敢说,自然而然就放弃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只有学生不害怕出错,才会勇敢地进行尝试,不再惧怕失败和挫折,深深感悟“乌云上面就是太阳,困难背后隐藏成功。”数学里有非常多的心理教育的素材,老师在挖掘素材的时候要知道,心理教育的渗透素材应当是数学教材中的,这样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才能显得更加自然,如果老师能够恰当地对其进行处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显教学亮点,诱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好能够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特别是不能忽视实践对于教学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比较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并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智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比如,老师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平年和闰年的判断题,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对二月的天数进行观察,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判断就会发现二月只有28天和29天,有的学生发现是隔三年就是29天,老师就接着问怎样判断这一年不是闰年,举个例子,用1990年推算一下。个别聪明的学生由老师进一步进行引导和帮助,推算出来1996年之前都不是闰年,这个时候老师再提出一个递进的问题,如果是1864年呢?让学生意识到用推算的方法应该很难进行,这时学生发现了隔四年就有一次是闰年,有了学生的这个自主发现,老师再接着让学生找规律计算一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计算出有29天的年份是能够被4整除的,规律就这样被计算出来,老师不用急着得出结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讨论中来,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学生才能各抒己见,面对学习时有足够的自信和愉快的心情,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完成。人生是一条船,自信是鼓帆的风;人生是一座山,自信是向上的梯。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中去寻找方法,再加上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出方法,发表言论,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的发言举动,再对错误的言论进行恰当的纠正,不但让学生可以愉快地面对学习,而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逐步构建自信的人生。

四、设计知识背景,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历史的魅力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知识背景的教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只有对这些知识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感悟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比如,老师在进行“数的产生”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介绍数的背景和起源,告诉学生最原始的计数方式:把绳子打上一个结就表示一个数,也可以用一个小石子表示,还有在树上刻一个划痕,一旦计数太多就会很不方便,所以就出现了罗马数字。我们今天用的数学1~9的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来源于印度,然而却是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走向四方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阿拉伯数字有一个这样的误解,就是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阿拉伯人对这种数字的传播,让这种数字称为国际通用的数字,所以我们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经过对数学的背景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到以前人们的智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树立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的自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课堂。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不只是代表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进程,还是生活的进步,而且这些进步都是有着数学知识的功劳,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数学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

五、注重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布卢姆经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效应。设置了比较个性化的作业,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人性化,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进而帮助学生在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当学生有不同于其他的人解题思路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当然学生也有做错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要做的不是批评,是鼓励学生再一次进行尝试,对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并让他们自己改正错误,正确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计算的。比如,老师在进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时,巩固练习设计中有一道习题:计算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有的学生在写这道题的时候可能公式记错了,算出来的答案是错的,也有可能是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算错了,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在学生解题过程中错误的地方划上横线或者圈起来,写上“公式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等的错误原因。学生在看到老师的标记,自己进行思考和改正,再反思错误的原因,这样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老师在看到学生改正后可以适当地写一个鼓励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的是不断进步的喜悦,而不是不断出错的挫败感。科尔曼研究分析发现,教育成就落差,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主要原因是孩子“Low Self-Esteem”,即孩子对掌控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缺乏信心,学习士气低,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低。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有自我的反省和思考,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因此老师还要做的一个工作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自己进行改正,能够让学生深化对这个问题的印象,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养成内省和反思的习惯,树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状态。总地来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渗透心理教育。老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数学教学中对心理教育的渗透,做到两者相互配合以及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杨俊香.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小学数学教学[J].黑河教育,2017,(02).

作者:詹银玲 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新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