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来华留学生所面临的语言障碍、文化冲突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和研究人员的重视。高校应在借鉴及总结国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性,构建以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提升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位一体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1]随着留学生人数的持续增加,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调查与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现象。因此,充分认识和掌握留学生心理状况,构建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已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
一、高校来华留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大多数留学生初次来华后遇到的最普遍、最直接、最大的问题。留学生汉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社交等诸多方面。目前,大多数来华留学生中文水平欠佳,部分留学生几乎完全不懂中文,只能听懂简单的“你好”“再见”“谢谢”等词语,就餐、就医、外出等日常生活存在较大困难。针对语言障碍问题,各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设中文课、举办汉语角等,但由于课程系统不完善、设置欠科学、中文难度大,留学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语言障碍,很难与外界进行良好沟通。此类留学生会时常感到有压力、恐惧、紧张,导致心理不适。情况严重者容易自我封闭,不断减少甚至放弃与外界正常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放弃学业。
(二)文化冲突障碍留学生长期生活在母国文化环境中,随着时间延长,初次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好奇与兴奋感会逐渐减弱,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甚至产生文化休克。其中,宗教信仰差异是引发留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留学生从小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但中国“教不入校”的规定及相对淡化的宗教文化会使留学生感到极度的不适应。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生的恐惧、敌对情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常模,[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障碍,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排斥、对现状不满、孤独、自卑、抱怨等,个别出现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疼、便秘、失眠等。
(三)人际关系障碍留学生对人际关系感知较为敏感。根据国内某高校的调研,在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评分中,留学生的人际敏感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青年常模。[2]一方面,由于语言与文化差异,留学生无法与中国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很难融入中国高校的大集体中,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人事产生不信任或怀疑,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事件。另一方面,由于来源国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留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抱团、封闭的现象。部分留学生只与本国或本地区的留学生交往;来自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之间交往甚少;不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很少聚集在一起,甚至冲突明显。长期以来,留学生们交往面窄,缺乏足够的人际交流,容易产生自卑、郁闷、急躁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一)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的状态。”[3]由此可知,健康包涵三个基本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应该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准确,自我感觉良好,人格完整,整体积极向上。第二,智力水平:具备同龄人应有的智力水平,能够正面应对及处理学习压力。第三,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能长期维持稳定的良好情绪,妥善化解负面情绪。第四,环境适应力:遵循新环境中的社会准则及要求,按道德规范行事;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及其造成的心理问题。
(二)来华留学生“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视,积极开展相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针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暂未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机制。2018年7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4],对留学生心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来华留学生心理工作与国内大学生心理工作既有相似处,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纲要》的指导思想,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殊情况,应积极构建以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提升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1.教育教学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高校针对全体学生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及相关选修课程,系统讲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情绪及压力管理、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等主题内容。但针对留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学几乎是空白,实际上留学生心理问题更需重视。在工作中,建议开设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留学生整体教学计划,实现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充分结合来华留学生所面临的语言障碍、文化冲突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借鉴国内大学生心理课程,重点讲授“跨文化适应、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等主题内容。其次,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积极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教学,广泛采用理论科普、案例分析、团队辅导、素质拓展、沙盘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教育教学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方式。高校应重视留学生的学生活动,将学生活动纳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整体规划中。首先,把握入学、考试季、毕业季、来源国主要节假日等关键时点,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主动占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新阵地,传播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留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其次,丰富留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扩大留学生的交际圈,搭建留学生之间、留学生与中国老师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增强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喜爱度。最后,充分调动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拔留学生班级心理委员,指导学生成立相关社团,自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学生活动效果评价机制,为留学生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资和场地支持,加强对活动和学生组织的指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3.咨询服务目前,各高校针对国内学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包含学生心理状况普查、跟踪监测、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能较为准确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解决。为了推进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推广到留学生层面。首先,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室、团体活动室等,配套专业咨询师专门从事留学生的心理帮扶与咨询工作;利用面对面、电话、网络等线上线下方式,向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其次,加强朋辈辅导的作用。选拔一批心理健康、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强、对心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留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知识培训,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搭建留学生与心理委员的沟通平台,通过日常交流、结对子的方式,帮助留学生解决相关诉求、缓解消极情绪。最后,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应加强与相关外事部门的协调沟通,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帮助留学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4.预防干预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构建心理预防干预体系时应划分层级、细分目标。一级预防干预体系应着重开展留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全面掌握留学生心理状况;应研究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信度、高效度的留学生心理测评软件,对全体留学生实行心理测试与筛查,第一时间掌握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相关台账。二级预防干预体系应加强心理危机防控工作,着力降低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性;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工作网络,针对心理问题学生随时跟踪,及时处理,全方位落实心理危机动态监测。三级预防干预体系应完善心理危机处理方案,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相关部门到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4]定期开展心理危机个案研讨,提升心理危机处理水平。
(三)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1.队伍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组织严明、分工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有力保障。高校应成立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统筹负责该项工作;配套齐全的、有资历的留学生辅导员及相关专业教师,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升心理工作业务能力,加强外语交流能力,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化风俗的了解。2.条件保障高校应制定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切实加强对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划拨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配套相应的办公场地和软硬件设备;定期开展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及督导,出台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3.科学研究高校应积极推动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研究,规范教学内容;推动留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处理研究,探讨高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和办法;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开展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应充分借鉴及总结国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情况,构建以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教育部:2018年近50万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EB/OL].(2019-04-12)[2020-10-20].
[2]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报,2012,32(10):1382-1386.
[3]岛内宪夫.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促进”的渥太华宪章[J].中国健康教育,1990(05):35-37.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8-07-06)[2020-10-20].
作者:谢婷玉 单位: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