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互动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互动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互动效果

摘要:目的在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并对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前,对实验组进行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对照组仍采用单一课堂讲授方式。6周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课程评价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课堂气氛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对课程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方式、课程整体情况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师生互动能活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生互动

前期研究表明,大学生普遍面临学习适应能力差、情感观不成熟、人际交往困难及就业压力大等困境[1]。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阵地,具有普及率高、影响范围广、教育效果显著的优势[2-5]。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师资队伍专业性差、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效果有待评价等问题[6-7]。此外,研究显示我国医学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全国同龄青年平均水平[8],提示要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我国鲜少开展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实践。故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并对其效果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8个班级4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个班级。实验组281人,男生126人,女生155人;对照组198人,男生100人,女生98人。

1.2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前,对实验组进行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互动;对照组仍采用单一课堂讲授方式。6周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自编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课程评价和教学满意度等。其中课程评价包括课堂气氛、课程安排、课程开设必要性、课时数量、通过教学能否解决实际问题5项,得分越高表示对课程评价越好;教学满意度包括课程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方式、课程整体情况4项,每项设置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4个选项,满分4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教学满意度越高。遵循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原则,学生不记名独立完成问卷后当场提交。共发放问卷518份,收回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2.47%。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例数(n)和百分比(%)描述两组课程评价和教学满意度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评分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课程评价情况

实验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尤其是课堂气氛。实验组84.34%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非常好或比较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见表1)。

2.2两组教学满意度情况

两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在课程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方式、课程整体情况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90%。实验组4个方面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师生互动方面,说明师生互动起到了积极作用(见表2)。

2.3两组课程评价和教学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课程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实验组课堂气氛、课时数量两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根据实验组需求加强师生互动后课堂气氛更好,学生认为课时数量比较合理(P<0.05)。在课程安排、课程开设必要性以及通过教学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对两组教学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实验组在课程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方式、课程整体情况4个方面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接受度

(1)实验组84.3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气氛较好,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加强师生互动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互动主要考查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9]。方华[10]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特别强调教师的情绪性劳动和师生之间的情绪互动。(2)两组虽然均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时数量合适,但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加强师生互动后,实验组学生更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时设置更满意,对课程接受度更高。(3)实验组87.54%的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基本可以或完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但两组该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不一定能显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为从课堂学习到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5]。(4)两组对课程安排、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评价差别不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师生互动并不影响学生对课程安排合理性和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认知。分析原因,可能是师生互动与这两项并非直接相关,而且学生主要依据个人主观感觉判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开设的必要性,缺乏对该课程的深层次了解和深入思考。

3.2师生互动提升了教学满意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较满意,两组各项满意度均在90%以上,但实验组对课程内容、师生互动、授课方式、课程整体情况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潘柳燕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师生互动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实验组学生切实感受到更频繁的师生互动后,他们对课程教学更为满意,学习自觉性得以激发,能更明显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更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加强师生互动可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适合推广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马珺 黎雯霞 曹萌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