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医学心理研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少年医学心理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青少年医学心理研究分析

1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人格即个性,可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品貌,是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学校是培养和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利用一系列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对学生人格加以塑造。学校应在教育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老师应注意引导青少年在校时形成健康心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其心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和娱乐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教师应做到像长辈一样关心学生,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应一视同仁,既不偏袒好学生,也不歧视差生,做到奖罚有度,以鼓励为主,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友好的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仪表风度都会在他们的教学和生活中体现,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极大的影响,从而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形象,做到有健全的人格,不能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对学生冷漠或严厉,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等。

1.2注重引导青少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环境变化,青少年面临的就是环境和生活的适应,学校应做好新学生到校时衔接工作。往往新生到校后对新环境、新同学、新教师及新的校风、班风、学风等有很大的不适应,有的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有一些不良习惯,往往在做事和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能在家养成骄奢的习惯,缺乏意志力;出身清贫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他们到校后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相互接纳、磨合,使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同学、老师的温暖、关心、帮助,而不是感到紧张、孤独等,在校园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

1.3注意纠正不正常的异慕和早恋现象,加强性意识心理卫生教育青少年时期,开始逐渐有了追求异性的需求,可出现对异性的爱慕、好奇心,甚至出现性冲动、性行为、早恋及不正常的异性交往。青少年时期生理上变化大,出现了第二性征,由于对正确认识遗精、月经、性梦等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知识的缺乏,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因而对青少年性教育、性道德、性美观念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避免青少年出现困惑、紧张,对梦中遗精等的焦虑和担心[1]。要做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教育,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确定教育方式方法,不要把性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青少年要把性欲望转移到学习工作上,学会正确地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对待恋爱、友谊等问题,防止性错误的发生。

2注意智力开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学习的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各种心理问题都可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学习如果出现障碍可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生活。智力是一个人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语言理解力、语言流畅力、数字处理力、空间关系能力、机械记忆力、知觉速度、一般推理能力等。青少年在学习时不可能对智力的各方面都学习得很好,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困难,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如果长期不能解脱,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学习的压力,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有的甚至出现自杀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开发青少年智力上要注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注意青少年的用脑卫生,劳逸结合,反对唯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发展。教育要讲究科学性、灵活性,于活动中开展教学,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充分理解、关心学生,耐心启发,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对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每个青少年要有自己适合的奋斗尺度,不能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而一味追求高标准、高目标,这样会适得其反,造成学习兴趣不足、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等,进而造成不良心理。

3培养青少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医学心理研究均认为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较好的情绪稳定性,带有好的心情,适度的发泄,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有很大的好处[2]。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通过内在或外在的形式表现出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感觉。如愉快、喜爱、幸福甚至狂喜,或尊敬、焦虑、愤怒、恐惧、惊慌、嫉妒、委屈、困惑、自卑等。相对稳定的部分称为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等。青少年时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喜欢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这时往往听不进长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经验和知识不够,做事和选择往往不正确,四处碰壁;再加上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激烈不稳,在面对成功与挫折时,感受的表现十分强烈,成功时认为自己很行,过份高估自己,失败时往往一蹶不振、垂头丧气。因此在这方面要对青少年大加引导,注意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思考,加强教育,引导他们注意心理调节,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养成自信、自强、自尊、自控的良好品质[3]。应强调青少年学会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对自身评价的客观性,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空一切,善于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把自己放到恰当位置上,以恰当的方式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往往无法做到心理平衡,对自身发展不利。

4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形成良性发展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但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学、生理学知识缺乏,导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差,甚至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因此,学校要引导好家长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要求家长学习掌握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青少年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导致竞争日趋激烈、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人际关系的不断紧张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教育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让青少年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要重视社会力量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要积极协调社会组织、团体共同发挥作用,来教育青少年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参观革命根据地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开展讲座,参加社会科技展览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劳动等,以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环境。

综上所述,要做好青少年的医学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青少年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必须注意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注意智力开发对青少年不利的心理影响,让青少年积极参加到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要对青少年进行客观评价认识,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的手段、方法来引导教育他们,才能便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