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焦虑抑郁症病患的心理干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焦虑抑郁症病患的心理干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焦虑抑郁症病患的心理干预

本文作者:赵艺、严琦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是焦虑抑郁的高发人群,经常存在头晕、失眠、阵发性胸闷、心悸、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如未得到及时诊治可能加重病情。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神经内科患者抑郁或焦虑患病率在27%-70%[1,2]。在神经内科门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病人树立正性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积极作用。2010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开始对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对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心理障碍的16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84例,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3.6±3.4岁。心理干预组:8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其中男性55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2.9±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并积极配合调查。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干预方法

1.2.1认知性心理干预: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这些症状是在什么应激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应,让患者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参与治疗。

1.2.2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在倾听中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能明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消除孤独感,缓解焦虑抑郁心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2.3疏导性心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遇到患者焦虑抑郁严重但又隐私不愿说出的情况,要通过谈心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争取患者的信任,给予开导,让患者情绪得到合理释放。

1.3调查量表

1.3.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抑郁,7个条目评定焦虑,每一条目评分0-3分,分别计算焦虑条目和抑郁条目两个总分。焦虑和抑郁的最高分均不超过21分,最低者为0分。焦虑与抑郁两个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属无症状;8-10分属症状可疑;11-21分属肯定存在症状。

1.3.2症状自评量表(SCL-90)[4]: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特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比较进行X2检验。2结果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情况:心理干预组焦虑平均得分为(7.85±0.67)、抑郁平均得分为(6.68±0.83),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见表1。2.2两组患者SCL-90得分情况:心理干预组SCL-90总均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具体项目方面,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平均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和偏执的平均得分与常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躯体疾病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焦虑抑郁障碍往往伴有头晕、失眠等躯体症状,患者常因身体不适到神经内科就诊,导致被误诊或漏诊。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检出率均较高,心理障碍也是就诊人群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应该引起医生的注意。为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我院神经内科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以后的干预治疗提供借鉴。

心理干预则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方式,释放患者心理压力,达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干预措施。国内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5]。本研究中,我院神经内科对检出焦虑或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认知性、支持性和疏导性的心理干预,倾听患者的诉述,舒缓患者的情绪,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焦虑平均得分和抑郁平均得分都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心理干预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

焦虑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躯体疾病、焦虑、抑郁、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对亲人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因此,神经内科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时,要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注意识别与诊断,及时应用心理干预,以解除患者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敌对情绪,改善负性心理,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6]。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SCL-90总均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心理干预总体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具体来说,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平均得分低于常规组,则表明心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精神性病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