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眼部感染性疾病病患的心理干预策略

本文作者:黄朝晖、曾思明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眼部感染性疾病对同病房内的眼病术后病人威胁很大,必须实行床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87例眼部感染住院病人行床边隔离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通过实施全面、正确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87例,其中男56例,女3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平均54.3岁;感染性角膜溃疡49例,感染性眼内炎34例,急性结膜炎2例,眼眶蜂窝组织眼炎2例;发病时间最长3.5个月,最短3h。

1.2心理状态分析

1.2.1恐惧、焦虑

由于眼部感染导致视力障碍及疼痛不适感,病人极易产生恐惧情绪和焦虑心理,常表现为失眠、焦躁、烦恼、疑虑不安。部分青壮年病人担心视力能否恢复,对疾病的预后顾虑重重,丧失自信心。

1.2.2悲观、失望

由于对该病缺乏认知和了解,对疾病带来的打击难以承受,既希望尽快治疗,又对治疗产生过高期望,个别病人担心双目失明,情绪低落,产生失助感,不愿配合治疗。

1.2.3忧郁、孤独

由于视觉缺陷,病人往往不愿意与周围人交流,缺乏沟通,存在自卑心理,尤其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病人往往产生抑郁不安、沮丧的心理,心理负担重,对未来生活丧失信心。

1.2.4社交活动障碍

部分病人由于患病时间长,预后较差,不愿意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想法,缺乏沟通,导致性情孤僻,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2结果

3护理对策

3.1住院后早期心理分析及护理

感染性角膜溃疡及眼内炎等疾病,病情急、发展快、病程长、预后差,尤其是角膜溃疡者,多为反复发作,导致视力下降,且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床边隔离,这都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住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友善地接待病人,主动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生活上关心和照顾病人。运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护理人员应重视谈话的语调、表情、姿势、动作等,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关键[1]。为病人提供安静、清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注意调节室内光线强度,一般不做治疗时尽量避免开日光灯,只需开床头节能灯,避免强光刺激而导致病人眼部不适。病室每日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头柜、门扶手、地面等,同时准备一盆消毒液放置床边给病人洗手专用,床头柜上放置一瓶消毒液供病人洗手后消毒用。通知主管医生及时检查病人,及时用药,让病人感到被医务人员所重视,建立起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

3.2住院中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眼部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角膜、眼内感染,既可致盲,亦可毁坏眼球,轻者留下角膜白斑,重者眼球穿孔、眼球萎缩、角膜葡萄肿、继发青光眼等。特别是给年轻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精神创伤。因此,充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仔细倾听病人的感受和疑虑,鼓励和宽慰病人,提高病人情绪,让病人感受到被重视、被信任、被关怀[2],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有效地降低不良情绪。同时,告诉有关用药的目的和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注意加强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滴眼药水前,用无菌棉签擦眼睑分泌物,以保证眼液发挥最大作用,滴眼药水时动作宜轻柔,避免将眼药水直接滴在角膜上,导致病人快速用力闭眼,引起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及加重病人的疼痛感。

3.3住院后期心理分析及护理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眼部情况有所好转,但部分病人因感染严重致视力下降明显,对预后失去信心。个别因影响容貌的年轻病人,甚至出现悲观绝望,意志消沉。而住院期间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护士的表情、态度、语言都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反应[3]。因此,与病人交流时要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及时发现引起病人情绪变化的诱因,同时不失时机地举一些同种疾病康复的事例。在治疗过程中,亲人、朋友、同事等给予病人情感上的尊重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4]。消除病人家属、朋友、同事对疾病不正确的认识。如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一般认为看了就会被传染,造成他们对病人的疏远,不愿与病人见面、交谈等。向病人家属和朋友说明这种感染性疾病是条件致病,住院时实行隔离是为了避免同病房中手术病人术眼伤口感染。而对于正常有抵抗力的只要不接触病人物品或接触后立即洗手,注意手的消毒,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出院后病人感染灶已基本控制,也不会再发生传染。让亲友、同事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鼓励病人根据个人爱好,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如下棋、打牌等。这样既有利于消除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良心理,又能让其放松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3.4出院前心理分析及护理

对眼部感染基本控制,视力恢复较好且性格开朗的年轻病人或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中老年病人,对疾病的预后仍顾虑重重,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让病人了解病情与心理调节至关重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保持心理健康和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使病人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自信心,力争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对部分视功能较难恢复,且最终容貌改变导致心理失衡的病人,责任护士应随时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鼓励其说出最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出院后最担心的问题,告知病人要注意保持眼部和手部的清洁卫生,不要随意用手或不洁纸巾擦拭眼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外出时最好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引起眼部不适。同时,重视对病人、家属的指导工作,病人出院后健康的维持需要家属积极配合,让家属掌握相关科普卫生知识,在生活和心理上关心病人,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体会

感染性眼病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住院期间需要采取床边隔离,这对病人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通过评估病人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因人而异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情绪。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接受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