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手术病患噪音的干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手术病患噪音的干预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手术病患噪音的干预措施

本文作者:王金凤、田鹏、潘丽霞、杨洪平 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

噪音是不规则的无周期规律的声波振动。可定义为75分贝以上不想听的声音,或是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地点,不渴望或讨厌的任何声音,在心理、生理上使人紧张和有害[1]。噪音使人产生厌烦、心情焦虑、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手术室由于承载着所有手术病人术中的生命支持和配合,需要大量的医疗仪器、手术器械和无数医护人员的参加,这些都是使手术室噪音增强的因素。卫生部综合医疗管理标准(试行)规定,手术室噪音应不超过38分贝,否则会对人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伤害[2]。而现在,我院手术室噪音已远超这个标准,达到了65~90分贝,甚至更高,如何降低噪音,为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1年6~9月期间,选择非全麻、清醒的择期病人80名,其中子宫肌瘤25名,疝修补术20例,胆囊手术病人22例,肠道手术病人13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34±4.52)岁;手术时间在35~123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61±13.23)分钟;无高血压、心脏病,无心理疾病、理解力及表达能力正常,无听力障碍。将这80例病人按随机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

1.2方法

选用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生产的AWA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噪音,实验组病人术中采取降噪措施,使环境中噪音水平控制在40分贝以下,对照组将病人完全置于手术室的噪音环境下,对环境中的噪音未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术前、术后让两组病人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通过SAS量表的变化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焦虑的程度。

2结果

实验组40例病人中出现轻度焦虑症状的26例,中度焦虑的13例,重度焦虑的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焦虑症状的10例,中度焦虑的19例,重度焦虑的11例。对照组病人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

3护理

3.1分析噪音产生的来源

手术室内各种监护仪器工作时声音及报警声,电话铃声、工作人员之间的交谈、手术治疗车及手术器械的碰撞、电钻、电刀、空调、空气层流装置、手术室的开关门声、计算机及打印机等都是产生手术室噪音的主要因素。

3.2噪音对人体的影响

噪音使人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病人感觉心情烦乱、头晕脑胀、恐惧、易怒等;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还可使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引起代谢失调,造成胃液分泌减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正常环境的噪音应是40分贝以下,而手术间由于各种混合噪音而达到65分贝以上,给人的心理及生理造成了伤害。由于病人心情焦虑、血压变化等情况的出现,使术中镇静剂、控压药等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加,这也增加了病人手术的风险及延缓术后的恢复。

3.3控制噪音的措施

3.3.1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定期对工作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进行噪音知识的培训,了解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培养医务人员的自律性,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语,谈话距离尽量控制在3米之内,不允许携带手机进入手术间,如确是工作需要携带,应调至振动,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走动时脚步要轻、快。

3.3.2对手术间的要求

手术室内有明显的“安静”标识,手术间墙壁与地面、天花板采取相应的吸隔声减震处理,减少手术间墙壁直角的数量,因为直角可以使声音振动增强[3]。中心吸氧和中心吸引装置要采取吸隔音包扎,空调四周采取密闭处理。手术间内安放语音指示灯,当噪音超过正常标准时,灯色由绿转红,提醒我们寻找噪音增加的原因,采取措施。

3.3.3对手术中所需物品及监护仪器要求

各种监护仪在正常运转或报警时都会发出音响,选择噪音小的监护仪,根据病情调节病人监护指标报警的限值。据调查,75%的报警声都是无效报警,病人的生命指征并没出现危险情况。吸引器随用随开,定期对仪器、手术车等检查、维修、保养。准备充足术中所需器械和用品,尽量减少出入手术间,减轻开关门声音。

3.3.4对病人的准备

详细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术间设备、手术过程,术中需要用到的医疗仪器及可能出现的声音等;术中对于出现的声音告知病人声音的来源,耐心解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必要时可给予病人耳罩或耳塞以隔绝声音。

噪音作为当今世界三大污染之一,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4]。病人手术期间是身体和心理最脆弱的时候,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对病人的疾病恢复非常重要,降低噪音可减轻手术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病人对手术的适应能力,减少麻醉镇静剂等药物的用药剂量,减少术中发生危机情况发生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