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患关系心理健康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患关系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患关系心理健康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市级三甲医院和县级二甲医院,共发放问卷960份,收回有效问卷868份,有效收回率为90.42%。调查对象年龄25-60岁,平均32.46岁;男281人(32.37%),女性587人(67.63%);未婚356人(41.01%),已婚512人(58.99%);医生416人(47.93%),护士452人(52.07%);大专及以下学历233人(26.84%),本科学历395人(45.51%),硕士及以上学历217人(25.0%),缺失项23人(2.65%);初级职称406人(46.77%),中级职称325人(37.44%),副高级以上职称116人(13.36%),缺失项21人(2.42%)。1.2研究工具使用《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SCL-90使用标准,凡SCL-90总分>160分、或任何一项因子分≥2、或阳性项目数>43,符合其中l项者视为阳性。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行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2.1.1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868人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数为208人,阳性率为达23.96%,根据有无心理问题划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组和欠佳组。

2.1.2不同岗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岗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医生(P<0.05)。

2.1.3不同性别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女性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

2.2医患关系

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分层回归分析。分层回归的第一步,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没有显著差别;分层回归分析的第二步,剔除不显著的自变量后,性别、岗位、职称三个变量对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性别角色差异、工作应激因素、工作经验等有关,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分层回归的第二步显示,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P<0.01);并且,良好医患关系对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女性医护人员、职称低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Lambert等认为,年龄、职称等是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子。还有研究发现,女性心理健康欠佳的阳性率高于男性,低年龄、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不良检出率高,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医患关系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会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并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健康。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可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欠佳或水平下降可能引起职业倦怠、热情不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不利于医护人员展开积极高效的医疗工作,也会加重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任重而道远。一要以医患利益均等、积极防范、非诉优先为原则,从源头治理,建立防范机制,妥善化解医患双方矛盾。二要完善医患纠纷法律解决机制,使医患纠纷处理有依据、有原则、有底线。三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增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四要加大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宣传力度,规范舆论导向,加强依法监督,促进公平正义;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管理,注意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总结经验,善于沟通;还要促进医护人员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最后,医护人员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挫折,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及早发现不良心理状况,采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式,对医护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和应激训练,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和防御机制,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作者:李德臣 高雅然 张雷 雷慧 李晓敏 单位: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