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篇

第一篇

1、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后期,其心智一般较为成熟。但是,容易受到社会经验不足的影响,其心理水平与生理并不成正比,许多高校学生的心理还是较为幼稚的。高校学生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照顾自己,更有一部分高校学生实现了完全的独立。但其应对挫折的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事非,容易为外界因素所影响,遇到困难会退缩。加之当代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在高校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苦恼。许多心理问题因此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校园恶性事件。在此种形势下,采取措施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迫在眉睫。而开展体育课程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平台,就不失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一个好办法。

2、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与其它的文化课程不同,体育学科具有自身独有的魅力。体育学科的教育可以使高校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有利于磨炼高校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乐观的情绪与情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敞开心扉。下面,我们就来对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几点分析:

2.1、有利于磨炼高校学生的意志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对于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意志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意志品质不足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立足。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多的实践性活动,一些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高校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心里具有恐惧感的学生,不断突破自我,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比如在开展双杠、单杠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活动来对学生的顽强意志进行培养,让学生适度地挑战一些高难度动作,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在针对长跑进行练习时,学生的意志力会得到培养,能够坚持突破自己,不断向前,是对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方法。

2.2、有利于学生乐观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在校园中,学生需要自主生活与学习,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大学生一个人在学校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如易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使其心理不悦,长久以往,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大打折扣。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利用一个机会合理地渲泄出来,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建立起乐观的个人情绪与健康的生活情感。而体育教学正具有这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对不良情绪进行发泄,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纯净与安然。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将靶子当作是自己心中的愤懑,当作自己讨厌的事情或者物体,对其进行投掷,将其打倒。在这样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敌对情绪、偏执想法以及强迫性心理消除。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多沟通,了解学生心事,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与开导,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找到学习成就感,促进良好心态的形成。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抗挫折能力

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着较大的关系。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学生只有具有正确的竞争观以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才能在社会活动中保护好自己。当代在学生受到父母的宠爱,很难在社会中立足,也无法快速适当这个社会。加强高校学生竞争意识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比赛的方法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在学校中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同样,教师要利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竞争的自信,且正确对待竞争的后果。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愉快,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团体性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体育教学氛围较为轻松,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交际方法,并具有交际练习的机会。大学生可以与他人科学交流,会使其办事成功率提高,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顺风顺水,减少心理问题。

2.5、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敞开心扉

人们都说,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暗指在大学校园中,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很多刚进入校园的学生,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还比较陌生,他们的思想仍旧停留于高中时期的单纯、善良阶段,一时难以接受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会有不少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会表现出拘谨、放不开的心态,常常将自己包裹起来,很难敞开心扉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非常不利。因此,长时间地使自己处于封闭状态,不接触外界事物,就容易引发自闭心理,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也有些同学,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常常想跟别人做朋友,但一直没有找到接近他人的机会。在此种形势下,开展体育课程教育,就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帮助学生解放思想,敞开心扉,从而促使自己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3、结语

总之,作为高校教学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这一事实;其次,应该在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安排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等,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朝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并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

作者:但勇 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第二篇

1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表现

由经济困难所引起的心理矛盾.高职学生来至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家庭经济情况差异迥然,加之高职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一般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尊心都非常强,这部分学生生活在群体中心理压力非常大,而这种压力如果没有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释放,也将会引发心理问题.

2高职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可能性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环境所给予的刺激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把自己的心情或情绪调节的相对稳定和平和.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高职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1)从高职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看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为国家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从这方面看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学校体育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学校体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身的目标,就要完成对学生心理起到良好调节和促进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体育教师和体育的教学过程,媒介为体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手段.从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的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不仅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也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con(1960)等人认为,学校体育对心理发展有7个方面的效应:

①态度改变并影响不良行为的改变:通过体育锻炼改变高职学生懒散的态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既而产生良好的行为;

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上体育课,广泛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处理人际关系,摒除误会,个体之间彼此接纳;

③提高知觉敏感性和反应准确性: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对人体的敏感性和反应准确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投篮、足球对反应的正确性,50m往返跑对人体的敏感性就具有良好的提高的作用;

④提高自我良好感;

⑤促进精神放松:当人体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将会很疲劳,精神也就会一点一点的放松下来;

⑥解除身心障碍;

⑦获得运动技能:不管任何的体育项目,只要经常的练习它的运动技能就会不断的提高,达到熟能生巧.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载体.

(2)从体育教学的过程看

首先,体育教学的环境大都在室外,绿色的田径场,宽阔的教学地点,把人从小小的教室一张座位上解放出来,这样的教学环境使人心情放松、舒畅.很容易使郁闷的心情得到疏导,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其次,体育教学的方式通常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示范后,自由练习,教师再从旁指导,此时,教师会有机会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或多或少的语言交流,同学之间也会进行与上课内容有关无关的交谈,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中很多是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会使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共患难、共努力、共进步的情感使他们更容易进行心灵靠拢,愿意进行心灵倾诉,甚至与同学之间出现的小问题会在体育课上得到解决,从而排解心理问题.

(3)从课外体育活动看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分散心理障碍学生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钻牛角尖,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问题也将会逐渐的淡化.参加课外活动很容易认识很多人,这些人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也有可能有一部分的老师,通过与这部分人的交流,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疏导内心的不良情绪.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参加者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增加他们与外界交往的机会,提高交往能力,满足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增加他们与他人竞争的机会等,这样才能使参加者更自觉、更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和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才会长久,产生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良性循环.

3在高职学校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提高体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及能力

高职的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很好地调节学生的身体、心理矛盾,使学生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学校体育还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发挥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他们不认为在体育教育中发挥体育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如下几方面提高体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以及能力。首先,加强实践工作者体育教师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在实践中体育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到达理想的效果,不是研究出现偏差,而是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变化,即使知道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但很少从这个视角去关注学生的发展,高职学校的领导以及体育工作者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纳入日常教学,产生长期效应.其次,高职的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推广并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体育课程建设之中,并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培训或自学的方式建立一支懂得体育专业心理学知识,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训练方法和心理辅导技巧的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2)科学的安排体育负荷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完成一定难度、数量、强度的身体练习,而不同的难度、数量、强度的身体练习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负荷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里的负荷包括两方面.第一生理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如果这种负荷恰当就可以使练习者的不良情绪在练习中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达到调节心理平衡,改善心理状态.每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要进行科学安排,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和体育教学的规律,进行合理安排区别对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据课堂情况随时做出调整.第二心理负荷,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由各种与运动有关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压力或负担.如果这种心理压力或负担适度,它将会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加强安全感和积极的情绪,极大的发挥运动者运动的潜力.心理负荷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下降,反而影响练习者正常的学习.这就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等各种情况来对学生提出科学合理地要求和目标,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心理负荷,并注意观察课中学生心理负荷的情况,以便适时调整,使之与机体的变化规律以及状态相一致.此外,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运动负荷.对大众而言,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时间至少20~30min,每周3~5次为宜,就可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对身心健康产生长期效应.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使学生紧张的心情放松,降低心理压力,较容易敞开心怀接受外界刺激.通常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人的痛苦神经细胞非常活跃,这时人就感觉情绪低落、烦躁.而此时如果进行运动,那么人的运动细胞将会兴奋,这种兴奋将会降低痛苦细胞的兴奋,使人感觉不那么痛苦,甚至心情转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移注意力,此法有益于大脑的调节,使运动者心理达到平衡.首先,课堂气氛要宽松、和谐,使运动者乐于接受运动的刺激,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不断调换教学地点、教学方法灵活、可爱的运动器材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平等,一起运动,平等交流.也就是通过和蔼友善的教学态度,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与尊重.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身态度,积极的引导和感染他们,对他们没有偏见,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下轻松的锻炼,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缓解心理压力,舒缓心理疾病.重新找回自我,逐渐的开朗起来,使心理的问题不治自愈,逐渐的开朗起来.相反,如果教师用苛刻、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这将会导致他们产生紧张和恐惧,根据程度的不同可能也会引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个不容忽略的方面.

(4)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只有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他们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运动,使运动者产生良好的机体状态、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人感觉良好而且让运动者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好处,自己体会到的是真切的很容易接受,他会自己主动的抽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有对身心产生良好的长期效应.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还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第一,全面性的原则,锻炼身体不能只锻炼身体的一部分,最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项目,例如,跑步或是游泳.也可以选择一项但要选择其他辅助的项目,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会应锻炼不科学,效果不明显而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相反的给他们带来自信,使他们的心理对事物也越来越积极上进.第二,经常性的原则,任何的锻炼或是做事都应该长期的、不间断的和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身体好,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第三,渐进性的原则,拔苗助长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体育锻炼也是如此,体育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运动负荷要一点一点的增加,逐步提高,从而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结语

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领导需要不断的更新观念更要加强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育来矫正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体育不仅是培养身体健康更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刻不容缓,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是强大的,每位体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努力的在实践的工作中诠释体育的广泛内涵,而不是狭义的.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情绪更加稳定,做事更加有信心,独立性更强等.在降低学生的怒气、抑郁等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长处。

作者:陆邦慧 潘尚莲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