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6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年龄在78~95岁,平均年龄81岁,住院时间2年~3年,对全部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利用统计学与常模进行对照比较。8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

①符合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在70岁以上。

③愿意接受各种问卷和量表的调查和评估。

④住院时间较长(2年~3年),或者有反复住院病史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患者。

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

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

1.2调查方法

1.2.1评定工具

采用EPQ(Eysenck'spersonalitytheory)、SCL-90(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及GQOLI评定方法(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EPQ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是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简称EPQ。由于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验证。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此量表包含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本次测试通过问卷调查对80例患者进行了包含9项内容的项目调查。GQOLI评定方法则通过固定的问卷调查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评定方法

评定方法主要是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要求患者自愿参与,同时无其他人的外部因素干扰,需要笔答的可有护士帮助填写。本次的问卷调查方式,由患者独立完成,并向患者逐条解释,让患者充分理解条目意义之后独立完成,其后由评定人员校对,矛盾处重新询问并加以校正。首先对80例患者进行测评、对比分析。2周后再次应用GQOLI评定方法进行测评,并进行对比分析。

1.2.3心理干预评定方法

问卷调查分析后的心理状态护理干预的评定方法主要进行了干预前后的对比,评定方式以HAMD(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和HAMA(HamiltonAnxiety)为主,对干预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

1.2.4资料收集方法

自2006年4月~2010年4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向患者介绍调查目的,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表,患者根据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共发放调查表80份,实收80份,有效80份,有效率100%。同时,对这8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的心理表现观察,并进行了观察记录。

1.3心理干预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之后,对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的主要措施如下:

1.3.1认知干预

从护理的角度来介绍冠心病的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从减轻心理负担的层面来调整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由于患者的年龄均过大,所以认知干预以患者能够接受的病例举例为主,避免出现过于生硬的讲座式的讲解。同时通过每周2-3次(每次30-45min)与患者的交谈,采用倾听、疏导、启发、劝解、保证等方法,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心理同情与支持,还要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测血压的方法,心绞痛发作的应对措施,指出负性情绪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不良影响,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主动性和服药的依从性。

1.3.2行为干预

教患者学会调解情绪和放松训练的方法。坚持进行一些放松疗法。如:于清晨或晚间,选择一个清静的环境,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双手自然放于两腿上,闭上眼睛,使自己安静下来。从头部开始按顺序从上到下放松全身肌肉。用鼻进行有意识的呼吸,呼气时默念“一”,吸气时注意自然放松,保持一定节律。持续10~20分钟,睁眼看一下时间(勿用闹钟等),然后再闭目静坐5~10分钟,试着排除一切思虑。每日1~2次。

1.3.3药物干预

对患者还可以采用一定的物理辅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生物反馈、音乐疗法、体育疗法、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可有针对性地治疗冠心病,又能治疗和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在进行心理治疗和理疗的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原发病;对中、重度抑郁、焦虑患者适当给予小剂量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调查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的80例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其EPQ测试结果与常模对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四项测试对比中有三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层面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冠心病情的稳定也十分不利,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长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常模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外在表现

患者存在心理状态问题就必然会表现在临床症状上,通过对临床病例观察的整理,可以看出患者外在表现和常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护理干预效果

对需要进行心理调试的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干预之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还是十分有效的,

3.讨论

3.1长期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从表2和表3就可以看出,其主要表现分为下面这样几类。

①神经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相信,另一种则认为自己的病情比医生说的更严重,此心理多在发作缓解后出现。患者对所患冠心病的治愈持怀疑态度,因而表现出情绪低落、少言寡语,甚至烦躁,不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在给病人护理及治疗的同时,应以关心疏导为主为患者讲解有关冠心病的医学知识。

②抑郁行为:老年患者较明显,往往由于疾病发作,病情危重,生死难测,患者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由于冠心病常常反复发作,患者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自述躯体不适,病情加重,心绞痛发作频繁、失眠、食欲欠佳、精神差等。

③固执心理:以老年患者多见,患者多见于资历与阅历丰富的知识分子和老干部。老年人平素性格固执,各种机能下降,动作不灵活,行动不方便,加之冠心病病程长,目前不能根治,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家属子女或亲友关心体贴不够而产生极为固执的心理。

3.2调查后的护理对策

对长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一定要秉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这些长期住院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年轻时越坚强好胜,到了长期住院的时候就越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差。护理人员必须要作好心理安慰,精神调养和生活指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鉴于心理情绪因素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和临床经过中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护理处置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评估患者情绪状态,进行心理干预非常有益,对冠心病进行心理干预,并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这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和缩短住院时间都是非常必要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