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模式研究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辅导工作中重要的一项,然而中国高校心理工作需要探究一条适合各自学校情况的工作模式。由于高校“心理辅导”在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始终以“若有若无”的状态存在着,即表面上学校都逐渐对其加以重视,各校也参差不齐的加大了对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投入,但是真正想要达到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做到实处,却又因为各种因素如:领导重视不足;资金缺乏;设备不齐;专业人员紧缺等等因素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大多数存在的这些原因,我们需要构建一种“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模式

一、“助人自助”心理辅导工作模式的建构前提

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个体性与全面发展性的关系:引用心理学家林孟平教授的话:“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于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可以比较明晰的是,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治疗手段,它促使学生能以一种比较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成长。这就要求辅导工作者把心理辅导的对象更多的偏向存在心理健康或者人格障碍等问题的学生,也就是说高校心理辅导相对于一般辅导工作,更加具有其个体性特点。然而,随着心理健康工作意识的清晰和深入,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即使表现出某些“问题”,其大部分还是伴随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这就使得心理辅导工作不仅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技术性要求,更多的是需要对高校更为广大学生发展方面引起重视,这种重视也对高校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品格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对于大多数辅导工作者来说,问题学生的处理更多是从政治思想方面入手,认为学生出现危机的原因大多是其思想道德方面出现偏差,更有甚者认为,问题学生之所以让辅导工作者头疼,绝大因素是其从小就受到比较差的思想道德引导而产生的。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政治思想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是心理方面出现不健康或者人格出现障碍等心理方面问题。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对高校辅导的工作方式或思路产生思考。心理健康辅导意识的重视与现存大多数高校心理辅导条件的关系: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思维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始重视起来,不少高校也同程度的花费精力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上,然而,较欧美、香港等地区的心理工作状况,中国大陆大部分高校只是不痛不痒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部署,原因有很多,比如:心理专业辅导员队伍的缺乏;学校经费投入的限制以及心理辅导设备的严重不足等等,这就让大部分高校在面对心理辅导工作时,常常望洋心叹,搪塞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只能点到则止。

二、心理辅导“助人自助”模式的建构

心理辅导“助人自助”模式,也就是形成教师、社团、学生三位一体的自我帮扶体系。主要分为横、纵两方面体系。

(一)横向“助人自助”体系的建立

第一,学生组织的制度化。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色,在校范围形成如同学生会一样的学生机构。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例,该校区主要组建心理联会,根据职责不同分为主席、管理部、策划部、宣传部、信息部、办公室等部门,由心理辅导老师指导。同时,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制度,如管理部门主要是对全院每个班级心理委员的任免,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或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信息部主要收集全院学生微信、QQ、博客等网络信息方式,并每天开展网络宣传和学生网络信息收集,学生在网络上的留言、吐槽、心情表露等等信息将作为信息部的关注对象;宣传部门负责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方面周报的出版以及策划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策划和心理健康月刊的设计和出版。同时,办公室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较为有效的聘用制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学生心理信息保密制度等等条款制度。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组织机构。

第二,专业培训课程和咨询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的设立。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协助下,让专业的心理学博士或者心理专家、医生、教授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较为专业的指导,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心理保健,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和开导等,主要培养心理健康学生干部一般咨询技巧和与学生谈话、沟通技巧,使得心理健康学生干部能解决如学生交际矛盾,一般的学习问题、生活焦虑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等较为浅层次的一般心理问题。以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入手,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问题之中,使得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矛盾得到更有效的疏导,使得心理辅导工作达到广泛性和发展性。

第三,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的开展。每学期设立心理健康宣传月,在该月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方面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宿舍为主要核心,开展各种比赛,辩论赛,主题班会等,营造较为浓厚的校园氛围。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为例,在每年5月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每年11月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活动月”,活动月中,以心理学生干部为主要号召者,各班心理委员为主要组织者,让全院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达到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效果。

(二)纵向“助人自助”体系的建立

第一,预警机制的建立。每学期定期进行心理普查,利用(SCL—90)和(UPI)等心理调查量表对全院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调查,形成较为完整的个人学生心理静态数据库,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对所调查学生进行关注等级的分类,形成一般关注,重点注意等层次分类,由分管辅导老师直接管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每个周定时向相关学生机构部门上交班级学生心理状况表,由相关学生干部进行整理并上报心理辅导老师,然后落实到各班班主任,对相关学生进行暗地的关注和帮扶,在整个过程中,都以保密的形态进行,并在每个的上报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促成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数据库,结合学生静态数据,形成个体学生心理状况数据加以保存。

第二,干预机制的完善。以高校心理咨询室为主要场地,心理专家或医生负责咨询任务,通过网络、电话和现场咨询,重点针对较为深层次的学生心理问题或疾病,对来访学生进行帮扶和治疗。同时,心理健康学生干部同样负责咨询任务,这些任务主要是对专业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老师辅导过的学生数据进行整理和反馈,通过后续的跟踪关注,配合相关心理医生或老师进行心理治疗和帮扶。

第三,舆论氛围营造机制。主要通过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和心理调试知识技巧宣传,达到学生“自我帮扶”能力的提高,办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周报、月刊和校园电台广播,让心理委员和心理健康学生组织主要参与编辑,广泛收集学生心情文章和积极乐观的学生自创作品,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宣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模式。通过“助人自助”模式横向、纵向体系建立,形成学生帮扶学生的模式。切实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性,着重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发展状况,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效心理辅导工作深入学生个体,达到心理辅导工作高效性和发展性。

作者:庞小钦 齐慧芳 王明繁 单位: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