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问题分析

[摘要]游戏分享是教师使用不同形式的有效回应性语言促进幼儿进行游戏经验分享、讨论和建构的过程。目前,很多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存在如下问题:时间较少,分享效果不理想;教师主导,幼儿参与热情低;个体经验,难以引起集体共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灵活组织调控时间,营造双向互动氛围;引导幼儿深入讨论,丰富拓展游戏内容;尊重幼儿的个性表达,灵活运用分享策略。

[关键词]游戏分享;幼儿教育;分享氛围;分享内容;分享策略

游戏分享是教师和幼儿针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交流、讨论和分享,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查阅文献及调查可知,目前关于幼儿游戏分享或讲评活动的研究较少,教师对游戏分享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研究者关注游戏分享的价值和内容,针对问题寻找优化的策略。

一、游戏分享的价值及内容分析

游戏分享最早被称为“游戏讲评”“游戏评价”等,后来为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具有双向、平等交流意向的“分享”一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幼儿是参与教育评价的重要成员,是教育评价的主体。游戏分享环节的开展有助于教师落实幼儿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游戏分享既能激活幼儿与游戏有关的新想法和创造力,丰富、拓展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又能让幼儿在语言表达、认知、学习品质、师幼互动等方面获得发展。[2-4]教师能够借助游戏分享更加了解幼儿的游戏背景和游戏经验。在游戏分享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将零散的认知经验进行梳理和重构。幼儿在游戏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倾听和被他人倾听的机会,表达、修正、改变自己的观点,观点会逐渐变得清晰和丰富,原本个人局限性的知识也会更加完整和立体。研究者普遍认为,游戏分享内容应取决于幼儿的年龄。小班幼儿的自制力相对较弱,应侧重于帮助他们理解角色和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5]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游戏经验,游戏分享应侧重加强角色交往。[6]大班幼儿游戏经验丰富,并且能够基本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与同伴积极互动,应该鼓励他们思考游戏的主题和内容,重视和支持新的游戏想法和创意。[7]

二、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较少,分享效果不理想

目前,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教师往往将游戏分享环节当成一日活动的常规流程之一,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时间常常被挤压。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主要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频率低,分享时长为3—10分钟。[8-9]一方面,游戏分享和游戏往往相隔较长时间,缺少一定的时效性,幼儿会遗忘。这样,游戏中的问题和现象很难引起幼儿的思考和共情,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好的想法和创意也会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回应而错过。另一方面,教师预留给游戏分享环节的时间过少,这会造成人多分享机会少的情况,会使部分幼儿的分享意愿和兴趣被迫中止,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未能完整呈现,最终使分享环节“走过场”。

(二)教师主导,幼儿参与热情低

有研究指出,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主要由教师组织和主导,幼儿往往被动参与。[10]游戏分享环节本应重在了解幼儿的游戏想法和感受幼儿的游戏情感,但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时过于关注和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这样很难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11]有研究指出,教师在组织游戏分享时往往注重游戏常规的执行、强调游戏规则以及作品的展示,忽视了对有价值的问题或幼儿经验生成方面的研讨。[12]由于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不强,他们不能很好地好描述游戏状况,部分教师又缺乏策略和方法深入探寻幼儿的真实想法,在游戏分享中将教师的总结反馈给幼儿,因此忽视了幼儿的真实想法。教师往往用语言陈述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问题或行为,提问形式和流程过于单一、程序化,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真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就很难“被听见”“被看见”,更无法得到重视和解决,分享环节的价值也无法实现。

(三)个体经验,难以引起集体共鸣

幼儿对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想法的描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真实的游戏情境。然而,由于幼儿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和想法。只有包含相同经验和类似经历的问题或分享内容才可能引起其他幼儿的情感共鸣,而没有经历相同问题的幼儿很难参与问题的讨论。因此,集体分享的形式很难引发全体幼儿的兴趣,往往只有少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分享环节的讨论,而大部分幼儿游离在分享之外。也就是说,只有大部分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多的共鸣和回应,而个别幼儿的特殊问题很难引起集体的共鸣。

三、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的优化策略

(一)灵活组织调控时间,营造双向互动氛围

游戏分享不应局限于游戏结束后,而应根据幼儿游戏需要适时进行。在游戏开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游戏分享可以侧重于不同的问题。游戏前的分享活动以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的介绍为主,小班由教师主导,中、大班可以根据情况让幼儿参与。在游戏新材料投放之后,有些幼儿会十分感兴趣,有些幼儿可能不感兴趣,有些幼儿没有发现材料的变化。鉴于以上考虑,游戏前的分享内容要聚焦游戏规则和游戏材料,展示新材料运用的方法及场景,以便让幼儿对游戏有直观、清晰的认知。例如,“小医院”里增加了电子秤,教师可以对电子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简单说明如何在游戏区域中运用电子秤,以激发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进行自我探究和尝试。游戏分享环节可以让幼儿主导,教师做一个智慧的旁观者和幼儿经验的鹰架者。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游戏创意,而这些创意的实现需要得到游戏伙伴的积极回应或者游戏材料的支持。否则,即使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创意也不能开展。这时,对新的概念、新的游戏创意进行及时讨论和分享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开展分享活动。在游戏结束后,幼儿已经从中获得一定的游戏经验及情感体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困难或新的游戏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再次开展游戏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分享内容包括游戏规则的重申和调整、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以及游戏作品的呈现等。教师在组织游戏分享活动时,应着重为幼儿营造良好、平等、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幼儿耐心倾听他人的困惑、想法及收获,并且能够对他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

(二)引导幼儿深入讨论,丰富拓展游戏内容

1.关注幼儿的认知冲突点幼

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幼儿对游戏规则和要点了解不够透彻,而更多的问题是由于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是相对琐碎、零散、匮乏、不完全正确的,幼儿的游戏经验无法支持他们持续、深入地进行游戏。例如,在游戏“小吃店”中,小吃店里的幼儿对做食物非常感兴趣,他们聚集在后厨忙着做食物。当小客人进入小吃店点餐时,由于没有服务员招待,因此没有买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离开。渐渐地,小客人不愿意再来小吃店,很多幼儿对小吃店逐渐失去了兴趣。游戏分享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情况和经验水平,从而更好地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多角度解决问题,通过自发的探索和自主的体验获得丰富且完整的经验,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问题解决者。因此,在“小吃店”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游戏分享,通过游戏分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幼儿行为的疑问点幼

儿在游戏中会遇到一些与游戏高度相关、影响游戏进程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会降低,游戏会进入停滞状态。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游戏分享,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疑问点,提炼游戏经验。例如:为什么平时热闹的“小医院”游戏区今天始终没有等到“病人”?建构区游戏结束后,为什么幼儿不愿意积极参与收拾整理?这些问题不是所有游戏区域都会出现的,也不是天天出现的,但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往往会导致游戏进入停滞状态,游戏无法得到合理推进和深入开展。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分享活动,让幼儿关注问题并想办法积极地解决问题。

3.关注幼儿兴趣的聚焦点游

戏中新创意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游戏至少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幼儿的兴趣,意味着探究内容和游戏方向有所变化。此时,进行游戏创意的分享是游戏的一种延伸,也是对幼儿经验的一种丰富和扩展。当原有的游戏情节不能得到新的发展时,新的游戏创意才能丰富游戏的情节。教师需要跟随幼儿在游戏情节中出现的新创意,为他们提供能够支撑游戏的材料。【案例】轮胎里的水初雪后的一天上午,小班幼儿想玩轮胎,但发现轮胎里有水,于是他们跑过来向教师寻求帮助。幼儿A:“老师,这里有水,我们不好玩。”教师:“轮胎里的水从哪里来的呀?”幼儿B:“雪化了当然就有水。”教师:“那我们怎么把轮胎里的水弄出来呢?”在教师的启发下,一个个有创意的问题解决方式产生了,幼儿想到可以用海绵吸水、用毛巾擦水等,然后教师鼓励幼儿找不同的材料(海绵、纸巾、抹布等)进行尝试。把水弄出来之后,教师让幼儿发散思维,想一想轮胎可以怎么玩。幼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玩法:滚着玩,搭成迷宫玩,把轮胎变成小椅子。从刚开始想要玩轮胎,到发现轮胎里的水会把衣服弄湿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一过程中包含了三个具有意义的话题:轮胎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把水弄出来?没有水的轮胎可以怎么玩?这是一个不断递进、具有延续性的问题解决逻辑的探究过程。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新创意是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是引导幼儿进行独立思考的途径。分享和讨论新创意的过程是为幼儿解决问题指引方向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介入游戏,主动承担话题分享、讨论的组织者的角色,对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进行充分的回应,引领幼儿一起寻找新的游戏创意,找到解决的方案和路径。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表达,灵活运用分享策略

1.不断追踪的提问策略教

师通过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的提问策略,不断追踪幼儿的游戏行为,充分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体验,可以帮助幼儿整合、深化、扩展和重组分散而琐碎的游戏体验。语言分享是游戏分享的基本形式,但抽象的语言不利于帮助幼儿回忆游戏场景,因此分享效果会大大降低。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聚焦游戏中的真问题,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逐步成为自我发展的问题解决者。封闭式的提问会减少幼儿的思考时间。[4]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等辅助对话策略把问题巧妙抛给幼儿,引导幼儿具体描述游戏情境,包括游戏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或游戏时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辅助游戏分享活动:你今天玩的什么游戏?玩得高兴吗?你是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玩的?在游戏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呢?在低结构、高开放的游戏分享对话环境中,上述问题能够激活幼儿对游戏问题的记忆,迁移经验。教师需要跟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新创意,为他们提供游戏经验延续的材料。

2.小组和集体分享相结合幼

儿在游戏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幼儿能够自我察觉的,有些太容易被幼儿发现,需要教师指出。幼儿自己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游戏能否顺利开展高度相关。游戏结束后,幼儿需要用对话的方式找到游戏中矛盾的焦点、出现的问题,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游戏分享的方式可以是集体的、小组的。小组讨论能够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给每个幼儿提供讨论的空间和自由。集体分享能够解决游戏中的共性问题,提高游戏分享的实效性,扩大游戏分享的覆盖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形式唤起幼儿在游戏中对探索实践和操作过程的体验和回忆,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幼儿通过分享的形式讨论在游戏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能够引发共同思考,进行经验共享。幼儿在自我游戏介绍以及倾听他人游戏经验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经验,推动游戏探究,为后期其他幼儿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积累前期经验,这样,幼儿的个体游戏经验可以扩展为集体经验。[13]

3.借助可视化的记录形式可

视化的记录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记录方式,照片是幼儿谈话的焦点。[14]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实地观摩等形式再现游戏过程,帮助幼儿回忆游戏情节。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更大的空间,与幼儿共同讨论或放手让幼儿自主讨论,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大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绘画、文字的方式将游戏过程中的重要时刻记录下来。在游戏分享时,幼儿不仅可以用语言,还可以借助图文、手势动作等进一步阐述在游戏中获得的感受或遇到的困难。每个幼儿在游戏记录时都会用自己的视角,有的重在描绘游戏经历,有的则重在阐述自己的游戏想象,不同的参与者对游戏场景的绘制有所不同。通过幼儿记录的游戏,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想法、遇到的问题、游戏感受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杨雨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