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程游戏化下幼儿园数学教育优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游戏化教学又叫学习游戏化,通俗来说,就是在游戏中学习。而幼儿园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最为特殊的,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都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指向寓教于乐,随之而来的是课程游戏化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向。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枯燥无趣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就成为教师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传统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育内容设置难度较大
我国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依据的教育现状,致使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十分重视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而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常将数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些知识与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相符,导致幼儿既不能很好吸收掌握,也无法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幼儿园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园方在展开幼儿教育的同时,也期望能够获得经济效益,那么“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是节约教育成本的最佳方式。大部分幼儿园依然将集体传统教学方式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常常由幼儿教师生硬、机械地讲解,带领幼儿背诵、做题,这种教学方式中规中矩,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无论是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幼儿展开互动,还是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学习状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时间成本,与经济利益获取背道而驰的同时,也因当前班级幼儿数量众多而无法实现。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体现幼儿差异
由于幼儿存在年龄上的差异,不同班型,甚至同一班型不同幼儿个体之间都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名幼儿,并在此基础上,将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性格爱好等特征作为游戏化教学的导向,选择适配的教学资源、游戏方式。例如,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体差异,需要明确幼儿园班型主要包括大、中、小班和学前班,幼儿在各个班型的学习时间为一年,由于幼儿的心智处于迅速变化和成长阶段,不同学习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而这些表现则是寻找合适“数学游戏”的依据。那么,首先,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在学习阿拉伯数字“1—5”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森林的图片,让幼儿产生置身森林的感觉,完成森林情境的创设。接下来,在学习“1”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定一名幼儿扮演“树”,介绍“1”的内涵;学习“2”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定两名幼儿扮演“鸟”,围在树身边,并以此类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1—5”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活动要覆盖班级内的每一名幼儿,提升幼儿的参与感,使得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其次,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选择规则性游戏,如学习“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师可以先规定物体分类的具体标准为颜色,再提供一些制作好的不同颜色的“小鸭子”“小狗”等动物形状的纸制品,在进行物体分类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幼儿抢答、教师操作的方式完成分类,并且教师要表扬表现最积极、回答正确次数最多的幼儿,以此激发其他幼儿参与“数学游戏”的积极性。最后,针对大班的幼儿,教师则可以选择“竞赛类”游戏,如学习“认识序数,能够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关系”。教师可以将班内幼儿分为等人数小组,再通过多媒体播放物体依照规律次序排列的图片,然后教师随机指定物体,小组成员可以自由抢答,答对多的小组即为获胜,这样既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同时也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二)丰富数学游戏种类
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指的是课堂教育,还需要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单一的课堂游戏形式就无法适应生活环节的数学渗透,丰富数学游戏种类就成了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由于教师无法过多参与幼儿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提供游戏材料给幼儿家长选择和使用。例如,教师可以就不同数学知识教学阶段准备不同的材料,如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教师可以制作单双数分类小册子,供幼儿回家与父母互动提问使用;学习“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和梯形”,教师可以给幼儿介绍常见的正方形物体,如地砖、小盒子等,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房顶等,这样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习到生活当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教师带领幼儿午间休息和课间活动时,无论是排队吃饭还是做游戏,其中的点名、报数,都包含了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每天指定不同的幼儿清点小朋友数量,让幼儿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掌握数字的排列顺序。
(三)将音乐教学融入幼儿数学教育当中
听音乐可以促使幼儿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促使幼儿健康成长,而很多儿童歌曲在作词的时候涉及很多数学知识,因此将音乐教学融入幼儿数学教育当中是十分可行的。数学教师要将此教学方法充分重视起来,积极与音乐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儿童歌曲作为“数学游戏”的重要内容。首先,数学教师要通过和音乐教师沟通交流,搜集与数学相关的儿歌,如《数字歌》中的“一二三,爬上山”,《蚂蚁搬虫虫》中的“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一共几只鸟儿飞》中的“一只小鸟当空飞,两只小鸟后边追”等。其次,数学教师要将搜集到的数学儿歌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学习“幼儿的数、计数与运算”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数字歌》和《蚂蚁搬虫虫》,作为学习阿拉伯数字“1—10”的样本。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教师可以播放儿歌视频供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跟唱,这样学生就能对数学产生更加形象化的了解。
(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优化游戏设计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于游戏有着无法抗拒的热情。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得到很多试错经验,不仅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当前存在很多课程游戏化的范本,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会参考其中的游戏方式、游戏环节设置等,但与受教育幼儿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出入,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优化游戏设计就变得十分必要。例如,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优化游戏设计,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记录采取多种游戏方式展开数学教学的幼儿反馈,如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熟练度等,并以此总结出幼儿反响较为积极的游戏方式和游戏环节,作为优化游戏设计的重要依据。其次,同一班型的数学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沟通交流,总结游戏化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制订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挖掘各种游戏活动中的教学点,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在“空间方位初步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热爱表现和参与的学习特性,将自身定位成身处迷宫的人,需要幼儿“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方向指引才能够走出来。也可以制作动物园小地图,图上标注熊猫馆、孔雀馆等观赏馆位置,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人物“小明”要前往不同的观赏馆却找不到地方,由幼儿帮助他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提升幼儿掌握“空间方位”相关数学知识的熟练程度。综上所述,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就能够成为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利用得不好,则在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在将游戏引入幼儿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幼儿认知特征及行为特征作为主要依据,把握好游戏的度,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游戏的主要目标,让幼儿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本文虽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优化策略,但幼儿数学教师依然要将幼儿的实际需求作为策略选择的第一要素。
作者:田钱辉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