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大课间游戏特征及优化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大课间活动主要包括广播体操、徒手操、健美操、器械操等操类运动,传统课间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依然影响着小学大课间活动的设计思路,学校过度关注小学课间集体活动的队形与整齐度,导致小学大课间运动量不足、表演性突出、趣味性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无法有效释放,舒筋活络、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目标的实现依然举步维艰。因此,本文从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特征入手,探究大课间活动设计的优化策略,坚持以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小学生感受体育运动魅力并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激活小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关键词:大课间;小学体育;游戏;优化策略
学校体育组织形式的发展催生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原有课间操基础上拓展延伸诞生的全新大课间给予了小学生更加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通过体育活动的优化设计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并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运动选择。小学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学业压力,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大课间成为小学生能够稳定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空间。优质大课间活动的构建能为小学生提供更加新颖有趣的运动方式,有助于展示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生态环境,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覆盖,激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并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游戏是广大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方式,将体育游戏引入小学大课间活动准确契合了小学生身体发育与心理感知需求,大课间游戏的设计要同时兼顾小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运动、全面成长的现实要求,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元选择的同时引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特征
1.1科学性
小学大课间游戏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成长发育规律,运动负荷控制要准确依据小学生成长曲线循序渐进增长,保证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弱到强逐步提升,在达到顶峰后再逐渐减弱。小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心率变化将依据人体运动科学规律由低到高提升,得到充分锻炼后在逐渐回归到非运动的平静状态。游戏设计要保证小学生的四肢、躯干、心肺等实现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引导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训练目标,突出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科学性。
1.2安全性
大课间游戏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小学生在参与运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器材、场地、项目等均可能导致风险发生。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参与游戏前一定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适度热身,避免携带钥匙、手表、手环等硬物,场地选择与游戏设计要准确匹配,保证小学生的运动安全。大课间活动的参与人数众多,学校应该做好充分的安全预案,将安全问题作为游戏设计与实施的重中之重。明确教职员工的职责和任务,避免大课间游戏散漫而缺少监管。大课间游戏使用的器材要定期检查,场地广阔平坦,在擦伤、碰伤和扭伤等运动风险发生时学校要能够及时处理。此外体育教师要密切监测课间游戏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将安全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1.3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均处于发育初期,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探索的欲望,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催生了其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大课间游戏中,体育教师在游戏内容与形式设计方面要重点凸显趣味性特征,兼顾小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环境。例如,在网球特色项目的课间游戏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网球与游戏有效整合,小学生可以以单人、双人、小组形式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单人的“网球拍托球走”、双人或多人的“网球传接打”、小组的“趣味接力”等游戏为小学生提供游戏参与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网球技巧与身体平衡性。小学生的天性及其生长环境使其对游戏具有较高要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游戏能帮助小学生释放压力,心理与精神的愉悦感是促使小学生持续参与游戏活动的根本力量,因此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游戏设计与应用时要力争让所有小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收获快乐。
1.4创新性
体育游戏引入小学大课间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尝试。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熟方案严重缺失,持之以恒地创新设计与实践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课间游戏的作用。在游戏器材的选择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做出选择,如低年级小学生可以选用健身球、跳绳、弹力球、玩具作为游戏设计的主要器材,中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选用足球、篮球、乒乓球、呼啦圈等作为游戏器材,高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选用拓展训练设备、自制器材及其他小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游戏器材。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引入“大集体+小团队”的组织模式,改变全体小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操的固有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与个性爱好组成不同游戏模块,小学生可以在多个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在游戏环境氛围创设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选择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作为活跃气氛的工具,如《少年》《小苹果》等朗朗上口且积极向上的音乐,这既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大课间游戏更富有韵律感和组织性。
2小学大课间游戏的优化设计策略
2.1小学低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低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要更加凸显趣味性,同时尽可能使用较为简单的规则,使小学生能有效参与其中,引导小学生适度参与运动,为小学生身体发育提供有效支持。例如,笔者设计了以小网球拍和网球为主要道具的“赶鸭子”游戏,每一个班级小学生平均分为5个小组,每组小学生排成一列,各组的第1名小学生共同站在起跑线前面,小学生使用小网球拍推动网球向前,奔跑到5m外的终点线后再转向将球推回终点,小组的下一名小学生接过球拍后继续“赶鸭子”,最先完成所有成员接力的小组获得胜利。另外,笔者还设计了“比比谁投得准”游戏,小学生同样使用网球作为主要游戏工具,小学生平均分为5个小组,在起点线2m远处设置了5个小篮子,小组成员依次向篮子内投掷网球,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投入的网球最多,进球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小学生在参与大课间游戏时要保持队列整齐并严格按照规则操作,低年级游戏的优化设计不仅仅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有效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引导小学生融入集体,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2小学中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游戏意识,低年段的体育教学及课间活动使得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这个阶段体育游戏应该注意拓展和延伸,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游戏,鼓励小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育游戏选择空间。例如,笔者为中年级小学生设计了以篮球运动为基础的“穿越火线”游戏,小学生在运球的同时穿过一个个“火圈”,保证不碰触“火圈”的同时还能稳定运球;以足球运动为基础的“攻城略地”游戏,小学生分为2个队,防守方负责守护自己的“城池”,进攻方则尽可能将足球踢入“城池”,设定胜利标准的进球数量;还设计了以跳绳运动为基础的“你追我赶”游戏,小学生一边跳绳一边向前移动,看看哪一名小学生能够更快完成100m跑,同时达到一定数量的跳绳要求。这些游戏活动的设计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还能有效巩固运动技能。此外教师在中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与喜欢的游戏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契合自身需求的大课间游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这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游戏。
2.3小学高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高年级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已经到达了小学阶段的高峰,高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凸显,其游戏参与能力更强,体育教师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更加复杂的游戏,同时注意引导小学生有效合作,通过团队的努力赢得游戏的胜利,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例如,笔者设计了“炸碉堡”的游戏,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教师将篮筐作为碉堡,一方小学生作为进攻方向“碉堡”发起冲击,另一方则走位防守方阻止对手的进攻。游戏规则与小篮球规则基本一致,小学生必须要通过团队配合才可能获得游戏的胜利。游戏的开展既提升和巩固了小学生的篮球技能,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小学生更好地体验体育运动的真谛。高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小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
3结语
小学大课间游戏设计应结合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特征,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体育的优势,并积极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其中,鼓励家长与小学生共同竞技,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小学生间的距离,让校园充满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小学大课间游戏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宫明明,唐源源,陈家群,陈家强,李志凤.贺州市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八步实验小学为例[J].武术研究,2016,1(1):134-137.
[2]温小丰,李仲贤.真趣课间幸福成长——开县汉丰六小课间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6(1):51-53.
[3]黄建萍.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4):348-351.
[4]杨频.“跳房子”游戏在小学校园内课间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258-259.
作者:周升萍 单位:日照市莒县棋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