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类型化音乐电台短音频节目打造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传播速率飞速提升、媒体融合空前迅猛的今天,类型化音乐电台同样需要面对市场,不断做出新的调整。短音频节目的打造可以对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短板形成有益的补充。本文以广西音乐台为例,分析阐述了类型化音乐电台短音频节目创意、生产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类型化音乐电台;短音频节目;跨界
近年来,类型化音乐电台作为广受听众欢迎的电台模式,在市场树立了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在媒体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音乐电台也面临着要不断调整创新,找到更适合自身特点、更切合听众的需求的发展路径。类型化音乐广播短音频节目的加入,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
一、时代变化要求广播节目与时俱进
近年来,媒体发展的洪流滚滚向前,微博的红极一时、微信的无孔不入,到今天抖音短视频的火爆,短和快让信息的传播、获取在瞬息间完成,传播的速率惊人。时下,大众对于信息的获得越来越趋于移动终端,各大媒体的官方App及订阅号,海量的信息中,受众往往只看标题,再决定是否点击查看原文,深入了解更多内容。由此可见,更快、更精准是受众的必然要求。而在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传统的传播理念也在发生巨大变革:渠道——>平台受众——>用户播出——>服务收听收看——>体验节目——>产品对于广播媒体来说,电台再也不是过去的简单提供一个“我说你听”的单一收听渠道,而是以提供优质的声音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媒体平台。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广播具有很强的贴近性,而且灵活、快捷、成本较低,易于调整,能针对市场诉求迅速做出反应。近年来,借助私家车保有量的飞速发展,广播走出了困境,进入了自身飞速发展时期。但是,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广播同样面临丰富的机遇与严峻挑战。对于现在的听众来说,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变大也让他们对广播收听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十年前,电视观众拿着遥控器8秒钟换一个频道的情形也同样出现在广播的车上收听。在经历了大量高质量的媒体产品熏陶之后,广播听众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如何抓住他们的收听兴趣、培养收听习惯、增加黏度、有效互动,如何拓宽商业内容的呈现方式,都是广播要用更新的思路去解决的问题。而这一切,在音乐广播身上,可以通过短音频的开发带来新的途径。
二、打造适宜音乐电台的短音频
(一)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优势与问题
类型化电台在国外早就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它源自于美国,原意是“格式化的广播”,即频率不再按时段划分不同的栏目,而是整频率打造一种概念、经营一类人群的广播。任何时候,听众打开频率,听到的都是同质化的内容,不需要固定时间锁定心仪的内容。目前,我国的类型化音乐电台大多数是流行音乐电台,普遍更注重频率的功能性,以伴随收听为主,淡化主持人,凸显节目内容的统一,更细分目标受众。在音乐节目的主持过程中,歌曲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以保证频率风格的一致性。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对歌曲、歌手的看法、观点,对听众产生引导,从而将节目意图完满地传播给听众。与传统广播相比,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主持人语言更简练,主持人在每小时的节目中“开口”4~5次,而每一次的主持人的话只在上一首歌曲的结尾和下一首歌曲的前奏之间,这样就保证听众完整地欣赏音乐,不会受到过多的语言干扰,在音乐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获得收听的愉悦和满足。音乐与广播是天然的伙伴,类型化音乐电台在国内的历史虽然不算很长,但是收听市场有着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随着听众对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熟悉,一些短板也逐渐浮现。首先,类型化音乐电台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而长期收听某一类型化音乐电台的听众在一定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不自觉地希望得到新的刺激;其次,类型化音乐广播的主持人露出语言时间短,个性体现不充分,较之其他类型广播的主持人比较难通过线上节目形成强烈的明星主持人效应;第三,精细化程度低,很多听众都处于伴随收听的状态,听众黏度弱;第四以歌曲为主要内容,语言量小导致信息量少。
(二)类型化音乐广播的短音频策略
时任上海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基于上海广播“短音频战略”,曾经对短音频做过这样的描述:把目前传统广播节目中的精华部分抽取出来,进行便于互联网传播的精加工,制作成为15分钟以内的短音频。短音频形式短,但逻辑完整,适合碎片化收听,主题鲜明,内容有爆点,符合个性化收听需求,可进行基于场景的垂直细分。由此可见,短和精,是短音频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音乐电台来说,适宜的短音频节目,也有一定的规律。
1.与所在电台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音乐电台的核心是歌曲的选取及编排,所以,音乐电台中的短音频节目首先应该服从于频率主旨,需要在频率的整体风格下设计、创作,才能做到锦上添花、相得益彰。在选题上不与频率的整体风格有冲突和落差,与音乐氛围融为一体,切口小、内容精,服务于音乐频率自身的核心听众。音乐台所播放的音乐本身就是甄选过的精品,短音频的制作也应该保持一致,有精良的制作、舒服的收听体验,提升整个频率的质感。
2.分类明确
短音频节目在创意时,应该有明确的定位,以此划分节目类型,更好地进行创作。广西音乐台的短音频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音乐类,对音乐进行更详细的解析,如《歌声唱响60年》,呈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家喻户晓的原创歌曲背后的故事,展现时代记忆;服务类,为听众提供有用、有趣的信息服务,如《跑步家族》,以四位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记者组成跑步团队,与听众分享不同的跑步知识与心得;文化娱乐类,在节目中增加亮点和笑点,如《宝宝有文化》,打造亲子古诗词阅读时间,《小造咚咚锵》集合了新鲜的笑料;商业定制类,为商业客户需要露出的内容做好包装、结合,弱化商业性,突出品牌价值,如《千滋百味》,是给饮食类商家的精心策划。
3.优化收听效果,彰显个性
音乐电台播放的每首歌曲的长度大约在3~5分钟,所以所有的短音频节目语言量严格控制在1~2分钟之间,宜小切口、易延伸,即选题最好相对窄一些,但是在深度上可以挖掘,从而保证专业性和可持续性,也更利于听众记忆,形成收听习惯。内容上要求精炼、简洁、结构完整、制作精良、至少要有一个听众的“痛点”,即提供一个有用信息点或者满足一个情感需求点。从创意到音频小样完成后,需要严格制定后续生产流程,保证节目的规范化,即语言的长度、叙述方法、呈现风格,都整齐划一,保证后续出品不走样。在编排上,一般按照车载听众的收听习惯,分场景化进行短音频节目的播出安排,每一条线性节目都与音乐有所关联,即短音频节目依然服务于所在音乐电台的核心听众。如《宝宝有文化》安排在家长接送孩子,适合亲子收听的早晨、下午时段;《跑步家族》安排在热衷于跑步健身的白领一族上下班时间播出,让内容可以更精准地直达听众,节目最后为听众推荐一首适合在跑步时听的歌曲。音乐电台主持人语言一般出现在歌曲的前奏和尾奏,时长有限,在信息量、主持人个性化呈现和听众黏度上可能会稍弱一些,而这些短板正可以通过短音频节目的打造进行弥补。主持人通过在短音频节目中个性化的表现和精准的定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辨识度、知名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跑步家族》中,四位家族成员的个性都做了标签式的强化:八块腹肌的健身达人、暖心大白、大眼睛文艺女生、偶像包袱的城市青年,每次收听都在不断强化听众印象,很快深入人心。
4.媒体融合更人文、更城市
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果只是做好线上内容,品牌的影响力依然有限,所以,从产品的角度去挖掘,节目的播出可能只是第一步,以短音频节目为基础的新媒体融合推广,能满足受众形象性、互动性的需求,跳出原有的传播圈层,在发挥声音优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情感连接,打造全方位影响力的自主IP,成为电台的一张通向新媒体的名片。(1)重视视觉设计。即使广播是诉诸听觉的,在现时的媒体环境下也要通过其他的通路强化受众印象,更直观地让听众感受到。特别是手机端的从线上到线下,从声音到视觉,短音频应该有一整套的形象定位,统一、互补,在互联网时代更有效地增加品牌的辨识度和听众的认知。《跑步家族》拥有四位个性鲜明的成员,每年都有主题鲜明的拍摄计划,在拍摄前期,特别注意视觉形象与声音形象的统一,保证视觉露出是对声音形象的强化和升级;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出精心设计的海报,设计中按照不同用途融入城市标志性内容,在微信、微博等容易触及受众的平台传播,从听觉到视觉,丰富听众对这个IP的体验和亲切感。(2)积极发挥广播服务城市生活的功能。广播具有本地服务化的特征,短音频节目也可以将这个属性发挥得很好。《跑步家族》推出3年来始终紧紧围绕城市生活选题,和听众一起体会季节更迭、身体变化,参与城市活动,始终接地气、有人气。3年来,跑步家族的微信群从无到有,从几十人到几百人;组织“跑步家族”粉丝团队统一参加南宁马拉松比赛,成为赛事中一道亮丽风景;线上、线下、新媒体同时发力,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推出“跑步家族训练营”,为参赛市民提供跑步训练,受到广泛关注;跑步家族成员自己也成为了跑步专家,在国内各类马拉松比赛打卡,更在2017年12月,受邀带队赴清迈参加清迈马拉松。如今,跑步家族已经成为了本地跑步圈的红人,号召力极强,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粉丝效应和商业价值节节攀升,是本地商家首选的运动类项目合作伙伴。(3)跨界合作,走得更远。短音频节目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与其他媒体跨界合作,一起形成合力,迸发新的火花。广西音乐台的短音频节目《小造咚咚锵》用三个虚拟人物的声音为主角,以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为主要内容,简短幽默。节目尝试将每周的一期联合梨视频推出视频爆笑版,其中《那些年你患过这些开学综合症么》已经上线,突破168万的点击量,之后更是突破300万观看量,成为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
三、未来的短音频之路
可以预见,在未来通勤时间普遍拉长、人们碎片时间、独处时间增多、社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激发了用户对短音频的一种潜在的、必不可少的需要或隐性的刚性需求。从制造转向服务,过去个人无法评估的“感觉”和“体验”成为新的成长点,音乐广播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好短音频这一形式,丰富节目内容、编排,打造广播界的综合传播自主IP。
1.坚守内容、创新形态
在短音频节目的创作中,创意是最独家、最核心、最稀缺的,要想不断创新,就要通过有效的机制鼓励人才、整合团队,特别鼓励年轻人,吸取声音传播的优势,不拘一格,扎实做好节目研发,综合运用各种有声语言手段,打造新的节目模式,突破传统,在内容领域不断深耕,对听众形成新的刺激,用新鲜的手法、新鲜的语言讲好故事,不断丰富节目的内容资源。
2.运用新技术、新媒体
时至今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际上给广播节目插上了一双翅膀,在节目回放、互动性、可视性上给广播带来了补充,将新技术、新应用与短音频节目相结合可以做到更迅速快捷、互动更直接,特别是互联网声音识别技术的日臻成熟,将很大程度提升短音频节目在未来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在线上与线下连接互动上有更多的可能,将单向的传播拓展为双向,甚至是多维的体系。声音或许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巨大入口,广播从在线长音频转向离线短音频,移动电台App、全国各地广播电台通过释放传统广播巨大的内容生产力,推出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属性的短音频产品。互联网让短音频节目的场景化更加细致:开车、跑步、家务、健身、睡前都能够形成专属的内容。作为内容生产力强大的传统媒体,可以在互联网传播属性的短音频上多做尝试,形成自身模式,在付费领域得到突破。短音频于新媒体的融合要进一步通过不同平台的交叉对接形成合力,聚合人群,通过互联网思维贯穿节目的生产和运营,让互动、分享、个性和体验形成完整的链条,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作者:周宝琳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