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疾病诊断组助推现代医院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疾病诊断组助推现代医院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疾病诊断组助推现代医院管理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新医改方案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取消药品加成、调整费用结构、分级诊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等改革政策促使医院必须调整病种结构,增源节流,经营方式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转化。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是一种病例组合方式,以出院诊断为基础,综合考虑了患者疾病的严重和复杂程度,不同的治疗方式、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出院转归等众多因素,对病例进行分类和组合。即将临床过程相近、资源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的分类方法。其研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最初主要应用于控制医疗成本。美国实践证明,DRG旨在鼓励医院在提供高质量住院护理的同时限制资源的使用,且这2个目标都是在DRG体系下实现的[2]。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DRG[3]。该院于2017年将DRG评价方法及指标引入到医院管理体系中。作者就DRG管理工具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情况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管理措施

1.1重点病组管理:

重点病组指的是将所有病组患者按照出院数量由高至低进行排序,取累计数量达到总出院人数80%的病组作为“重点病组”。重点病组代表了该医院主要诊治的疾病范围。根据“二八法则”,2016年筛选出141个病组为重点管理病组,占全部覆盖病组的17.4%。同时重点病组出院患者人数占全部出院患者人数的80.1%。确定重点病组后,完善临床路径病种,逐一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方案。医院院应用DRG和数学模型技术实施病组精细化管理,经过努力,平均住院日由2016年1至10月的10.2d下降至2019年1至10月的9.1d。

1.2同病同治:

为确保医院内部诊治疾病的同质性,对不同病区或医生的同一病组进行效率对比分析,定期反馈并进行跟踪管理。以病组ET15慢性气道阻塞病,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为例。比较3个病区实施DRG前后诊治该病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在3个病区之间逐渐趋于同质。由于2017年7月1日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进行了调整(部分项目收费标准由二类调整为一类以及医改价格的调整),因此2019年平均住院费用普遍高于2016年。

1.3分级诊疗: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已有近20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启动了试点工作,部分省市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模式。为进一步落实三级医院功能定位,本文作者试图通过DRG来确定分级诊疗的病种目录。由于每个病组均赋予了不同的相对权重(RW),权重值的大小反映了该组收治病例相对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行业内部一致认为RW≥2为疑难重症病组,RW<0.5为门诊分流病组。考虑到该院属于市级医院,且基层医院诊治能力较弱,所以暂定将0.5≤RW<1,且标杆例数较多病组优先视为分级诊疗病组。并将RW≥2病组病例占比作为医院和重点科室的绩效指标。经过3年的努力,病例组合指数CMI由2016年1至10月的0.9458上升至2019年1至10月的0.9983。

1.4控制费用:

作为医疗服务的供方,医院应积极探索将监管系统用于监督、防范院内不合理医疗服务行为,提前识别不合理费用,从事后纠正向事前提示、事中监督转变,对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从DRG角度出发,DRGs付费方式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诊疗服务项目控制,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从而保证三级医院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了费用控制。以2017年某临床病区为例:住院总收入:18518696元。扣除不合理费用①专病专治收入:684447元;②分级诊疗收入:6421434元;③拟门诊病组收入:619850元;④超标收入:1017683元。扣除后收入小计为9775282元,共减少8743414元。

2效果评价

通过将近3年来的努力,DRG覆盖病组不断提高,从2016年的1至10月549组上升至2019年1至10月的612组,说明该院诊疗的广度在不断的扩大。体现病例诊治难度病例组合指数CMI,也由2016年1至10月的0.9458上升至2019年1至10月的0.9983,实现了医疗治疗难度和医疗治疗广度的同时扩大。体现服务效率的时间消耗指数由2016年1至10月的0.95下降为2019年1至10月的0.93,平均住院日由2016年1至10月的10.2d降至2019年1至10月的9.1d。平均住院费用一直维持在山西省三级医院最低水平,2018年至2019年费用消耗指数维持在0.76。真正体现了三级甲等医院治疗急危重症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三级诊疗体系中发挥了应有的价值。

3讨论

DRG仅从患者角度来评价医生或医疗机构的产能、效率和质量安全,且当将其应用于月度或季度绩效管理时就会存在DRGs入组样本量相对不足、统计指标不稳定等问题,所以DRG单独应用于医绩效管理中会存在一定问题。有文献[4]指出,DRG联合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能够更好地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DRG不宜单独应用于医生绩效评价。通过“二八法则”确定重点病组,结合标杆管理和目标管理,从重点病组绩效结果管理人手,运用于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流程改造、药品评价中,可大大提高医院和科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DRG是一种分类工具,利用数据评价分析数据时必须建立在可比的基础。如亚专科不断细分使得DRG评价在某些情况上难以发挥作用,如一家医院的两个普通外科病区,一个病区收治病种侧重于结肠手术,另一个病区以胃部手术为主,由于疾病谱不同可影响直接CMI,所以DRG评价首先应建立在专业或病种可比的基础上,否则会适得其反。在DRG被广泛应用、CMI被高度重视、DRG付费模式被快速推进的当前形势下,从医疗机构到医生个人对于提高CMI的主动性比较高,而在目前就医环境下基层医院通过“提高收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提高CMI的方式的命题在实质上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大部分医疗机构并不具备选择“收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能力,其收治的病种是由医院能力定位以及许多复杂社会因素所决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DRG评价不可避免地诱导临床医生做出收费较高的诊断,采取费用更高的术式。即便认定所有医务人员都遵从基本的职业道德,这种诱导倾向仍然是不能避免和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3]邓小虹.DRGs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与推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11):809-812.

[4]潘莉,刘晓星,马文红,等.公立医院常用绩效评价方法公平性研究[J].中国医院,2015,19(12):1-3.

作者:王娟 王兴武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信息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