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院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得到大量使用,医疗废物不断增加,亟需对其进行合理化、科学化处置。方法:针对医疗废物处理问题,对基于信息系统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系统通过分类、收集、转运和箱袋绑定等全流程管理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精细化管理,全程追溯,使运送数量正确率、交接登记完整率和科室平均交接时长等指标都有效提高。结论: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提高了医疗废物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医疗废物;信息系统;全程追溯;智能化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大量的医疗科学仪器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投入使用,随之产生的医疗废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病毒,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还可能引起交叉感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1-2]。2020年初,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如何对在抗疫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医疗废物从分类收集、包装、运送、存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规范化处理[3-4]。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医疗系统所产生的医疗废物仍然采用手工交接的模式。而医疗废物在院内收集、处理过程中,又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5-7]。如何追溯医疗废物流向,提高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的工作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医疗废物院内转运的动向,在线监测平台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比对分析,提高卫生监管的质量水平,为防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奠定科学的基础[8]。
2现状及需求分析
2.1建立实时获取数据的信息通道
当前的医疗废物(以下简称“医废”)管理模式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两个问题:数据获取困难,通常依赖转运人员填写院内交接文书后进行统一的数据上报,数据获取时效性低,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医院在进行规范的医废管理时迫切需要建立医废管理数据体系;医废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通过人工上报的数据上报形式通常存在着数据作假,当出现医废流失的情况后难以对医废进行全面的盘点排查,通常无法将问题定位,为及时定位医废管理问题,医院需要及时获取高可信度的医废管理数据,使医废管理有据可依。
2.2医废流转实时监控
由于医院每天的医废产量巨大,特别是如手术室、门急诊、检验科等科室,需要对医废进行及时的收运,通过建立医废实时监控体系对医院各个病区、科室的医废产生情况、交接情况、转运及入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当医废收运过程中存在需要调度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人员安排。
2.3精确定位,全流程追溯
医废流失是医院医废管理过程中最为多见的问题,但通常难以被管理者发现,医废流失主要发生在医废打包完科内暂时存储过程中丢失、转运过程中丢失、临时存储过程中丢失,医废一旦流失容易引起大面积的感染事件,严重威胁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建立医废的全流程追溯体系是医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医废的全流程追溯体系,可以将医废管理精准地定位到袋,并对医废管理各个环节全程追溯。
3系统建设方案
3.1系统基本定位
医疗废物追踪管理即通过信息技术结合院内医废流转过程,将医废管理精准定位到袋,使医废在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贮存的全流程中被追踪管理。在此理念基础之上,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医疗废物流转管理、数据统计管理、卫监管理、系统管理、医废转运手持终端等子模块实现对医废的全流程管理,提高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
3.2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可分为业务层、服务层、数据层、传输层和接入层五个基础层级。业务层,包括打包称重、医废交接、入库管理、医废查询、医废管理大屏、医废管理报表、基础设置、医废管理App等;服务层,主要包括目录服务、认证服务、报警服务、计量服务、Web服务、存储服务、管理服务等;数据层,主要包含医废业务数据、医废管理数据、外部数据、基础数据;传输层,将现场各终端产生的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系统层,可分为自动传输和人工传输两种模式,自动传输基于无线技术构建;接入层,实现移动终端、物联网信息等数据接入。
3.3流程管理
医废管理系统包含分类收集、交接、转运、箱袋关联、入暂存地、出暂存地、数据传输、溯源管理的全业务运转流程,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跟踪智能管理,降低废物流向管理统计工作强度,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信息化,运转流程如图1所示。3.3.1分类、收集管理医护人员在执行完治疗或护理操作后需要将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使用配套的扎带进行封口,扎带上的二维码为唯一编码,收运人员可以通过智能医疗废物转运车进行称重,并使用手持终端对袋装医疗废物进行数据登记,完成扎带封口码与医疗废物信息的绑定。3.3.2交接管理院内转运人员和病区医疗废物收集相关负责人进行信息交接,在交接过程中可扫描每袋医疗废物封口扎带上的二维码进行医疗废物信息的核对,同时打印医疗废物信息标签并贴至医疗废物袋,完成交接。3.3.3转运管理转运人员完成医疗废物交接后可根据医院规定的路线将医疗废物转运至暂存点。系统自动监控车辆的GPS轨迹,支持车辆定位和转运路径查询。3.3.4箱袋关联医疗废物到达暂存点后,转运人员使用智能手持终端扫描周转箱的编号标签,逐袋扫描需要放入该周转箱的医疗废物标签完成箱袋绑定。3.3.5入暂存地完成箱袋绑定进行医疗废物的入库信息登记,并通过扫描RFID标签的方式进行重量、数量和类别等信息核对,查找问题并及时修正,最后确认入库。3.3.6出暂存地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到医院后对医疗废物进行逐箱称重核对,如查找出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与医院相关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完成收运交接工作,确认出库。3.3.7数据传输系统支持多种网络传输模式,支持医院内网传输、互联网传输、APN传输,医疗废物出库后系统自动将医疗废物数据进行归档,归档后数据不可随意更改。3.3.8溯源管理系统支持多种溯源模式:①支持输入医疗废物唯一编号进行追溯;②支持扫描医疗废物周转箱进行追溯;③支持扫描医疗废物袋上的热敏标签二维码进行追溯;④支持扫描医疗废物封口扎带上的追溯码进行追溯。所有追溯方式均可以获取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及之前所有经办人的信息。系统还支持意外事件记录功能,能够对医疗废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破损、遗漏、泄露等意外事件进行登记,并提示对应的处置措施。3.3.9路线监控系统具备丰富的软硬件接口,并能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软硬件的升级改造,支持对转运人、转运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并能根据实际转运路线进行车辆路线图的还原。
4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4.1系统应用效果
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在医院使用前后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医废处理模式下的运送数量正确率及交接登记完整率分别为89.31%和86.12%,科室平均交接时长和平均监管时长分别为11.50min和18.31min,职业暴露率更是高至0.01例次/人年。而在医废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运送数量正确率及交接登记完整率均能达到100%,科室平均交接时长和平均监管时长分别降至3.50min和6.12min,相关职业暴露率降至0.004例次/人年。对比发现,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相关职业暴露几率。
4.2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之处
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医疗废物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持续改进。4.2.1不足之处系统虽提供医疗废物管理业务的数据总览页面,但无法支持对医疗废物类型和医疗废物产生量等数据的分析,缺乏数据可视化;对于未及时收运、48小时未出库、重量偏差等情况无法进行提醒设置;仍然采用手动数据上传,无法完成数据对接。4.2.2改进之处数据可视化:根据医疗废物处置节点增加统计报表,医院可按照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同时增加图形化的数据展现,支持医疗废物类型分析、医疗废物产生量分析等;数据预警:增加自定义报警管理功能,医院可通过报警管理进行报警项的设置,也可设置合理的偏差值,如重量偏差超过(1±0.1)kg系统自动报警;数据自动上报:根据省卫生信息平台对接要求,进行接口对接,以实现数据自动上传,便于数据管理,经过数据累积后可提供大数据决策支持。
5结论
本文针对医疗废物处置困难、难以追溯和易造成交叉感染等问题,提出了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基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制定医疗物管理的标准流程,加强医疗废物在院内流转的管理意识和水平;对医疗废物的流转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形成医疗废物追溯机制,以ICU手术室、分散收集点为重点,全面记录医疗废物在院内流转过程的各个关键节点,避免医疗废物在院内流转过程出现违规处置和滞留现象,建立全流程追溯的长效管理机制;医疗废物具有传染性,通过系统的建设,规范医疗废物院内流转的各个节点,妥善处置医疗废弃物,避免医疗废物与医护患人员接触,减少院内感染风险。通过医废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对医院医疗废物流转的实时监控及对各个环节的全程追溯,从而降低由医废导致的感染事件的发生,全面提高医院对医疗废物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宋冬梅 谢同玲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