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效果观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效果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45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的45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分析发生呼吸机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炎症因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关键词]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胸外科学;危险因素;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45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将45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平均(53.24±2.21)岁;体重42~85kg,平均(57.21±2.67)kg。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5~70岁,平均(53.21±2.45)岁;体重42~84kg,平均(57.28±2.46)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护理。系统护理是以传统护理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定期通风并保持温湿度合适。重症监护病房最好配备层流通风和消毒设备,并严格消毒病房。对患者进行一定隔离,减少走动和人员流动。(2)洗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洗手法进行洗手[1-3]。(3)严格无菌手术。在各项护理中,如气管切开、吸痰等护理操作中均需执行无菌操作。(4)严格消毒设备。对污染的雾化器和支气管镜等均需进行严格消毒以便再次使用。(5)呼吸机管理。呼吸机管理需要1周更换1次呼吸回路,出现污染则需要及时更换,并注意及时倾倒冷凝水,以免出现回流污染。(6)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营养强化干预,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并通过缓慢鼻饲维持机体营养和菌群平衡[4-5]。(7)理疗护理。给予体位引流和振动排痰护理,促进痰液排出,加速患者康复。(8)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大多数患者对他们最初使用的抗菌药物有抗药性,所以应联合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9)口腔护理。指导患者用漱口水进行口腔护理,并注意做好气管插管深度的记录,避免导管损伤气道[6-7]。

1.2.2观察指标

(1)分析危险因素。(2)比较两组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4)护理前后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危险因素分析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并最终确定,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有显著的相关性(t=8.224、9.181,P=0.001、0.003)。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1,P=0.003)。

2.3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较护理前降低且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试验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引起的最常见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机械通气48h,呼吸机切除显示呼吸道炎症,通常在呼吸道和肺实质感染。根据调查数据,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一种流行的医院内感染[1]。涉及的风险因素包括4个方面,即机械通气时间、医务人员操作、患者自身因素和H2阻滞剂的应用[2]。机械通气通常通过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内插管进行。在这种状态下,避开了上呼吸道黏膜和屏障,降低了纤毛运动能力,降低了咳嗽反射能力,导致气管囊中内分泌分泌物的大量积聚。身体及肺组织和支气管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影响。同时,气雾剂和凝结物在呼吸机回路中形成并与致病菌一起侵入呼吸道。临床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时间超过3d[3]。当应用管线管时,如果医务人员不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呼吸机接触设备未完全消毒,呼吸机内的凝结水积聚不及时排出,患者可能吸入含有细菌的雾气。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此外,医务人员在操作呼吸机时缺乏无菌操作的概念,存在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不规则行为;病房的环境保护不到位,使细菌在空气中扩散,通过呼吸机进入患者呼吸道,也会引起感染。术后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率增加[5]。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诱发也很常见,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年龄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早产儿中,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6];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并受到炎症的影响。由于诸如手术应激反应和身体代偿性变化等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较高[7]。应用H2阻滞剂,患者的胃酸呈碱性,杀菌能力显着降低,革兰阴性菌的增殖和定植率增加。临床研究发现,当胃液pH值低于4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4%~15%[8-9]。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护理。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强化营养支持和病房消毒隔离等措施,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带来的危害[10-12]。就致病因素而言,因严重疾病住院的患者通常处于急救和术后康复阶段。由于病理因素和手术创伤,其生理功能尚未恢复,体质相对较差,抵抗和防御机制减少,外部病原体易于发生。因此,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通风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以确保通风良好,但病房内过多的细菌和污染的增加不应由过度通气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机械通气时间、医务人员操作、患者自身因素及H2阻滞剂应用4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药物预防方案和非药物预防方案,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昏迷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是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系统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赵静 王艳纷 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