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54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27例。分别用常规方式和个性化护理干预实施护理服务,对比护理的成效。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1.4±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间一致性明显(P>0.05),观察组护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0.8±1.5)分和(52.1±2.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轻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干预;满意程度;心理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手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8~75岁,平均(49.2±2.1)岁,发病至入院间隔时间10~75h,平均(48.2±1.5)h,观察组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7~73岁,平均(48.7±2.5)岁,发病至入院间隔时间12~74h,平均(47.9±1.8)h。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25~75岁之间;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意义,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既往慢性高血压病史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手段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异常情况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予以观察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确定护理目标,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具体内容为:1.2.1知识宣教:护理人员需在了解患者及其家属文化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告知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防范措施等,使得患者深入了解自身疾病,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讲解时可用口头讲解、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视频和举办知识讲座的方式,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1.2.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当前阶段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情况,分析患者负面情绪产生原因,予以针对性疏导干预,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寻找释放压力的正确途径,使得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平稳心态。1.2.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每位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方案,鼓励患者摄取低脂、低盐、低蛋白、低纤维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引发便秘;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防止进食过多增加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1.3观察指标:1.3.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以我院自制问卷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由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安全和护理水平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患者满意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性。1.3.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判定[4]。SAS评分不足50分表明患者情绪正常;得分介于50~59分表明患者有轻度焦虑情绪产生;60~69分可判定为中度焦虑;最终得分超过70分;证明患者为重度焦虑;SDS评分在53分以内表明患者未产生抑郁情绪,分数在53~62分这一区间证明患者出现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分数超出70分为重度抑郁。最终得分越高,证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1.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5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心理状态得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由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接受护理服务前的心理状态间一致性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1.1%,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1.1%,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7.4%,共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6%,观察组中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为3.7%(1/27),无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4%(2/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35)。

3讨论

心肌梗死的产生是冠状动脉阻塞所致心脏血供中断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病情急、发展快,救治不当,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护理主要是围绕疾病展开的,未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成效不佳。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性护理方式,它需要护理人员在实施具体的护理服务时尊重个体差异,努力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护理措施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应用,需要护理人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护理过程中体现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护理工作依从性和配合度的提升[5-6]。文中通过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和饮食干预三个方面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负面情绪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的来讲,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也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推广应用价值高。

4参考文献

[1]王韵,刘坤,曲小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67-170.

[2]李英,张瑶琴.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238-1240.

[3]朱艳彬.心脏彩超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45.

作者:罗伟华 罗燕贞 林敏英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麻涌医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