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血管与心梗患者饮食护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血管与心梗患者饮食护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血管与心梗患者饮食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的沟通护理与心梗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心血管患者与96例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心血管患者与心梗患者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心血管患者行沟通护理、心梗患者行饮食护理,观察两组心血管患者和心梗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沟通护理,其焦虑评分为(42.11±4.19)分、抑郁评分为(41.07±4.0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梗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其血清前白蛋白为(253.68±25.24)mg/L、白蛋白为(32.95±3.32)g/L、体重指数为(23.65±2.37)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接受沟通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态;心梗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关键词:心血管;沟通护理;心梗;饮食护理

心血管疾病和心梗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1]。心血管疾病患者与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均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病情的产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嗳气、昏厥、水肿、恶心呕吐、胸闷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制约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2]。在对心血管疾病与心梗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心血管患者的沟通护理与心梗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心血管患者与96例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心血管患者与心梗患者各48例。对照组男53例,女43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3.14±6.29)岁;患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2±0.44)年。观察组男55例,女41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4.08±6.35)岁;患者病程1~9年,平均病程(4.94±0.49)年。纳入标准:均自愿接受本次护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病和心梗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3-4]。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者;伴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者;不配合本研究工作者[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为:积极的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变化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促使患者病情不断好转。观察组心血管患者行沟通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语言的沟通:在对患者进行沟通时,注意用词和语气,采取合理的措词和语气;当患者第一次面对护理人员时,其对护理人员的印象就在此时产生,因此,当护理人员在面对新的患者时,要采用温和的语气和患者沟通,首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然后用温和的语气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史、病情、自我感觉等临床资料,并作详细的记录,然后面带微笑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设施、病房的环境;在安排好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然后对患者实施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期间,要耐心的讲解患者提出的问题,将患者不明白之处使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表达出来,使患者能够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通过语言的交流沟通,使护理人员与患者架起友谊的桥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后期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②肢体与语言的结合:在与患者进行语言的沟通交流时,护理人员要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通过肢体语言的开展,使护理人员与患者达到情绪上的共鸣,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对提升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心梗患者行饮食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控制热量的摄入:心梗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然后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全面的指导,首先要嘱咐患者保持少食多餐,多进食流质食物,减少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使患者进食瘦肉、水果、蔬菜等,这些食物具有的热量较少,对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防止出现便秘。②营养的均衡: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营养摄入的均衡性,不能使用含有脂肪较高的食物,并要控制血糖的摄入,同时要预防低血糖的产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摄入合理的蛋白质,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饮食清淡,减少血液黏稠度,进而减少心梗的发生。③对有机物质的摄入:患者要适量增加对镁的摄入,减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产生;饮食上要保持低盐,预防心梗的产生。④病情发作时的饮食: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患者多会伴有胃肠功能紊乱,这时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患者只能进食流质食物,待患者的症状减轻后,可以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并逐步向普通食物过渡,同时要注意患者营养的均衡。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心梗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沟通护理,其焦虑评分为(42.11±4.19)分、抑郁评分为(41.07±4.0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梗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梗患者营养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梗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其血清前白蛋白为(253.68±25.24)mg/L、白蛋白为(32.95±3.32)g/L、体重指数为(23.65±2.37)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进而导致老年人群容易出现多种疾病[6-7]。心血管疾病和心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脏病,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是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此病的发展呈年轻化的趋势[8]。心血管疾病和心梗均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损伤,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等多种临床症状,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命[9]。药物治疗是常用于心血管疾病和心梗的治疗方法,在对心血管疾病与心梗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0]。本研究中,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沟通护理,可以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心梗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沟通护理,其焦虑评分为(42.11±4.19)分、抑郁评分为(41.07±4.0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梗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其血清前白蛋白为(253.68±25.24)mg/L、白蛋白为(32.95±3.32)g/L、体重指数为(23.65±2.37)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血管患者接受沟通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心梗患者接受饮食护理,可改善其营养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凯,赵振娟,夏志强.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1):1044-1047.

[2]方雪娥,顾建芳,廖晓琴,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145-148.

[3]王薇.老年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3):133-134.

[4]刘海霞,李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61.

[5]丁英,王静,杨琴燕.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2-15.

[6]郎巍,高丽红.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10):84-86.

[7]张爽,高敏.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在中青年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83-286.

[8]宫洁.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24):176-177.

[9]郑刚,刘德平,何青,等.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多支血管病变心梗患者的再血管化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6):382-382.

[10]李思召,谢大昌,刘玉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7,23(32):61-63.

作者:余爱媛 谢萍 张莉 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