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比较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结果]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实施前后,观察组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现了专科疾病护理内涵,能客观地评价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质量、规范护理专业行为、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助于康复医学科对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康复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吞咽障碍的发生增加了病人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再次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2]。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影响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工具之一,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导向作用,可决定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进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3],建立科学敏感并且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4]。我院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均为通用标准,对专科疾病护理质量的评价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建立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效果尤为重要,我科从2018年3月开始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旨在探索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吞咽障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碍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过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5]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80(62.29±8.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脑外伤4例;住院时间22~67(42.29±13.00)d。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81(63.08±8.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2例;住院时间19~65(42.52±12.72)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督导临床护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每2个月1次)、片区护士长(每个月1次)、病区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每周2次)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汇总,提取吞咽障碍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

1.2.2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1.2.2.1确立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碍管理专科护理组[6],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2名全国康复专科护士、2名市级康复专科护士、1名通过3个月专项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护士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小组参考《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文献,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7]在内的4项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咨询市内1名康复医疗专家、2名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调研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形成最终评价指标。1.2.2.2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二级指标15项(一般状态评估、吞咽障碍筛查[8]与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口腔清洁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体位管理、饮食管理、进食护理、有效咳嗽、糊餐饮食配制、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方法、误吸的预防、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动态性)。其中,体位管理设立三级指标3项:鼻饲病人进食体位、经口进食病人体位、喂食者站位;饮食管理设立三级指标5项:营养摄入方式选择、食物性状、食物温度、经口进食工具的选择、一次进食量;进食护理设立三级指标7项:一口量的确立、食团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偿技巧、进食速度、进食时间、进食后体位、进食中病情观察及处理[9-10]。1.2.2.3培训与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形成后,专科护理组规范了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关护理指导工作,根据指标要求设计了系列相关培训课程,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和培训,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讲解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意义和目的、评价标准细则、落实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时间为2学时;邀请言语治疗组长培训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专科护理组成员分3次分别培训吞咽障碍间接训练、直接摄食训练与操作示范,共3学时,并组织1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纳入季度考核成绩。在全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再次进行强化训练,每日晨会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进行提问抽查,强化培训效果。2018年3月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正式实施,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的层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钩,以此进行激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日护理组长对照评价指标,随机抽查责任护士管理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质量,客观真实记录抽查结果,抽查过程中若发现责任护士实施欠缺或错误,及时提醒责任护士纠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每个评价指标每月至少评估15次,评价结果符合标准用“√”表示,评价结果不符合标准用“×”表示,并以“√”次数/总次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1.2.2.4数据统计与反馈每日由护理组长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终末数据收集,每周由护士长、助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督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专科护理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由专科护理组成员专人录入数据,科室质量控制组和专科护理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月专科护理质量下降的指标作为下月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1.3评价标准

将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一级指标分类汇总,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其中,吞咽障碍评估:按时评估且判断与实际相符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专科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选择恰当并实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顾者能大部分回答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护理文书记录:能准确、连续、动态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次(%)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规范专业护理行为,体现专科疾病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在筛选护理质量指标的过程中应考虑“以病人需要为宗旨,以护理效率为原则”[11],因此根据吞咽障碍的疾病特点、并发症及病人安全因素等,我们在制定该指标时总结了以往护理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了相关的指南及专科护理著作,咨询了专家意见,并进行临床调研,最后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同时全面涵盖吞咽障碍护理内容的专科护理指标,重点突出,体现了专科疾病的特点,同时该评价指标可指导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落实护理措施,针对性强且具有实际操作性。为了让全科护士能更牢固地掌握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我们结合评价指标的要求,设计了系列的培训课程,内容涉及对指标的解读、吞咽障碍相关理论及操作示范,培训后进行了考核,使全科室的护士能全面掌握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规范了护理专业行为,体现出专业内涵。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也使护士对管理目标更明确、行为更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过程中,护士为完成和达到相应指标,完善了精确床头抬高高度的标尺,方便护士测量床头抬高高度;设计了陪护教育提示卡悬挂于床头,责任护士见到该提示卡能立即明白该病人及照顾者应该施行的健康教育重点,保证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制作了吞咽障碍病人口腔操健康教育卡,指导病人训练时病人一目了然,能直观且较快地掌握相应内容;利用“317护”平台,制作了多项健康教育内容,定期向病人或照顾者推送,病人的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改善。

3.2建立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重视质量控制,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在整个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过程中,护士承担着筛查、治疗、并发症防护、团队协调等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时,应参照整体护理的模式,从吞咽障碍的护理实际出发,实施环节质量控制,从评估、护理措施的落实、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等4个方面进行分类质量细化,过程和结局并重[12],确保各个环节的监控到位,避免遗漏。专科护理质量评价质量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按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规范、责任组长每日抽查、护士长重点检查责任护士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组长职责履行情况,每月查看指标考评结果并进行PDCA以促进专科护理质量改进与提升。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评价指标后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由此可见,建立和实施专科护理指标,不仅体现出了专业内涵,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同时便于护理管理者明确并制定下一步的质量管理目标[13]。综上所述,该评价指标体现了专科疾病护理内涵,能客观地评价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质量、规范护理专业行为、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助于康复医学科对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管理。本研究所在科室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实施尚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仍需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3]汪欢,喻姣花.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0B):3205-3206.

[4]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87-291.

[5]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6]杨海燕,吕芬,姚畑,等.专业护理小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5,13(15):1425-1427.

[7]唐起岚,娄小平,王爱霞.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28-30.

[9]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16-929.

[10]李慧娟.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

[11]李冰.新形势下护理质量指标筛选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8-20.

[12]高娟,李国宏.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15):2329-2332.

[13]余满荣,苏丹,张明会,等.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18-421.

作者:蒲树英 蒋玮 李浪 李良洪 单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