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高举平台固定法在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取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静脉炎、压疮、非计划拔管、肝素帽松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静脉留置针,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皮肤受压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静脉留置针;高举平台固定法;护理

新生儿黄疸为儿科常见疾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部分生理性黄疸患儿经过一段时间黄疸可自行消退,但部分生理性黄疸患儿如不及时进行人工干预,胆红素持续升高可转变为病理性黄疸,进而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1]。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常采取光疗、静脉注射药物等方法,但由于新生儿静脉血管较细,加之易哭闹、躁动,活动时牵拉易导致因此多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解决常规静脉输液的难题,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还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临床实践中,如果胶布粘贴不牢,或受患儿哭闹、躁动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留置针固定不牢而脱落;为避免脱落,使用弹力绷带予以固定易导致皮肤发生压疮[2]。因此,如何妥善固定留置针成为目前儿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举平台固定法在黄疸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时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以期为该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日龄1~25d,平均(13.90±0.47)d;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含量(251.62±19.35)μmol/L;出生体重2400~3900g,平均(3150.69±241.63)g。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日龄1~26d,平均(13.93±0.45)d;入院时血清胆红素含量(253.42±19.29)μmol/L;出生体重2400~3900g,平均(3148.76±243.35)g。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不同程度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畸形;②遗传代谢性疾病;③中、重度窒息患儿。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26G艾贝尔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3M透明敷料。

1.3.1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以无菌贴膜进行固定,再在无菌贴膜外应用3M胶带进行固定,将留置针延长管与肝素帽弯曲呈“U”型固定,记录穿刺时间、责任护士。

1.3.2观察组:采取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在留置针梗部与皮肤接触的地方,粘贴一次性输液贴(中间带有1cm×1cm的棉垫),避免针梗直接接触皮肤;打开3M透明敷贴,穿刺点与无菌透明敷贴中心对准,压紧左右,使其紧贴皮肤,再采用医用胶布环绕肝素帽一圈,并对粘2~3mm,使延长管肝素帽部分抬高,避免与皮肤接触;然后将肝素帽两边的医用胶布与留置针针梗固定,环绕一周;最后在无菌透明敷贴边缘注明留置时间与责任人。治疗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黄疸消退时间、排泄物性状、颜色,有无发生嗜睡、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②健康教育:积极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等内容,指导家属配合完成护理。③抚摸治疗:专业护理人员在患儿沐浴时,抚摸患儿全身,包括头部、腹部、胸部、四肢、背部等。

1.4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均在静脉留置针留置3d后,首次更换无菌透明敷贴时对留置针针梗、肝素帽与皮肤接触部位进行评估[4],0度:皮肤正常,无受压症状;Ⅰ度:局部皮肤稍微凹陷;Ⅱ度:局部皮肤发红,表皮未破损;Ⅲ度:局部皮肤表皮破损。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静脉炎、压疮、非计划拔管、肝素帽松脱等。③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皮肤受压程度

观察组患儿皮肤受压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压疮、非计划拔管、肝素帽松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留置针留置时间

观察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92±1.6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3.05±1.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0,P=0.000)。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因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方便危重症患儿抢救、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静脉输液中,但由于婴幼儿皮肤组织娇嫩,静脉表浅,长时间留置穿刺针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甚至破损,给治疗与护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加之,婴幼儿易哭闹、活动,可导致留置针脱落,引发不良事件,危及患儿身体健康[5-6]。因此,如何妥善固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与皮肤保护已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传统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布或敷贴将肝素帽与留置针直接粘贴于皮肤上,但固定越牢,留置针针梗对皮肤产生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形成压疮;而当患儿发生哭闹、烦躁等情况时,可牵拉固定的肝素帽发生松脱,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留置针发生松动或移位,引发静脉炎,甚至增加非计划拔管的风险,不仅增加患儿痛苦,增加护理工作量,还可引起患儿家属不满,引发护患纠纷[6]。有关研究指出,高举固定法留置针穿刺可减少压疮、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7]。为进一步探究高举平台固定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对照组)与高举平台固定法(观察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肤受压程度明显较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表明采取高举平台固定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皮肤受压程度,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不良事件。高举平台固定法中,留置针针梗处垫有一次性带有棉垫的敷贴,可避免针梗与皮肤直接接触,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作用,能避免局部皮肤受压;且留置针不易滑脱移位,可避免或减少牵拉风险,延长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进而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该方法用物简单、耗材少,可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节省经济开支,从而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8-9]。此外,对黄疸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可提高家属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通过对患儿抚摸,可对迷走神经产生刺激,促进胰岛素与胃泌素分泌,进一步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10]。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时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静脉留置针,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皮肤受压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倩雯 张志清 黄建花 单位: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儿二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