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患者效果影响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在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研究以2017年3-2018年3月110例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将患者分别归入研究组、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统计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血气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aO2均明显提升,PaCO2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总数为10.91%,对照组为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助于提升患者应用心肺复苏的安全性。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干预;康复效果;血气指标;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为急诊患者常用操作,其可预防患者发生脑细胞坏死、缺氧,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而言,具有较优抢救效果[1]。心肺复苏应用的时机,复苏效果等与患者的生命安全、预后康复等具有紧密联系,保障心肺复苏的效率是急诊护理所关注的重要问题[2]。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提升患者心肺复苏后的预后,本文就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应用心肺复苏的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展开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110例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将患者分别归入研究组、对照组均55例。研究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48.63±5.42)岁;发病原因:20例心肌梗死,14例一氧化碳中毒,12例脑出血,9例溺水。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19~71岁,平均(49.35±5.77)岁;发病原因:22例心肌梗死,15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脑出血,6例溺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心肺复苏且治疗成功;②患者已明确研究有关内容,自愿加入本项研究;③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认可;④依从性较好,自觉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仅辅助通气或采取复苏药物但为接受心脏按压者;②合并严重性感染者;③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障碍或无法沟通、交流者;⑤中途退出本项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案,护士加强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观察,遵照医嘱展开用药护理,提醒患者正常作息,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遵医嘱应用给氧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①加强急诊护士的技能培训,尤其是病情评估能力,要求其做好血气指标、心电情况记录,准确评估患者情况,若发现有并发症征兆或异常反应,应当迅速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要求护士坚持无菌操作,强调院感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护士因工作繁忙而忽视、省略灭菌步骤,降低感染可能。②强化心肺复苏患者的监护,尤其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监护,及时、准确识别患者的异常症状,并予以针对性处理。护理巡视频次应当加强,同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传授家属异常症状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家属共同监护,确保能够及时得知患者发生的异常。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应当将湿毛巾敷于患者颈部、头部,并维护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改善其脑部氧气代谢,降低脑部再灌注伤害。③气道护理:护士在开展气道护理过程中,应当注重管道护理,避免发生管道移动、滑脱、被咬扁等情况,通常应用胶带将插管近端固定,并注意胶带使用情况,定期更换。予以患者吸痰护理前,应当先予以3min纯氧护理,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容、瞳孔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④心理护理:应用心肺复苏患者往往起病较紧急,患者对病情存在担忧心理,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护士应当予以患者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文化程度等展开心理疏导,并予以适当健康教育,为患者分析病情,鼓励患者勇敢面对。若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护士语言宜简单、明了,确保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可通过为患者讲解成功康复案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并通过交谈、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其内心悲观情绪。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PaO2、PaCO2等,所用仪器为血气分析仪(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15),桡动脉穿刺部位采血,采血量为2mL,应用护理前后各采集一次,并记录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PSS18.0统计软件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sx±表示计量资料,各以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各项血气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aO2均明显提升,PaCO2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总数为10.91%,对照组为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当急诊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时,若4~6min后未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将造成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受到不可逆伤害[3]。临床常为患者采用心肺复苏干预,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氧供给,挽救其脑细胞,避免发生脑细胞坏死。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较多,为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对稳定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残疾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采用的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患者苏醒后,面对死亡、复活内心产生较大波动,将对其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影响[4]。故有必要加强对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以往常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这一护理方法仅遵照医嘱展开相关护理,虽可起到配合治疗的效果,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关注度不够,同时,护理不够全面,对患者病情监护的力度不足,导致患者康复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5]。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是优势在于,除遵照医嘱展开基础性护理外,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巡视、监护,予以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更为全面,有助于及时检测患者的病情,加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且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首先应当重视急诊护士的护理技能培训,加强其病情评估技能的训练,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细致、及时发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异常情况,确保护理干预措施的及时性。并强调无菌护理,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进一步避免患者心肺复苏后因护理不当发生感染。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护,一方面护士本人加强巡视频次,做好病情评估,另一方面,联合家属共同监护,确保患者发生异常时能够获得及时处理,进一步降低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加强气道护理,严密观察、维护气道安全、正常运转,能够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发挥护理辅助作用。为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规避不良心理反应导致的应激作用,提升其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项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前各项血气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PaO2均明显提升,PaCO2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取急诊护理能够加强对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气情况干预,达到稳定血气水平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总数为10.91%,对照组为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联合家属共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快速予以针对性处理,达到进一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血气指标,有助于提升患者应用心肺复苏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涛.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成因与防范[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23(s1):80-81.
[2]张艳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73-174.
[3]刘欢,孙慧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27):101-102.
[4]黄美娟,陈智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57-1458.
[5]粟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226-227.
作者:梁会霞 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