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CT血管成像检查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CT血管成像检查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CT血管成像检查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等级、焦虑评分、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和心率控制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图像质量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心率控制时间分别为(32.14±8.22)s、(30.73±9.57)min,短于对照组的(58.32±13.15)s、(53.17±11.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其心率平稳,缓解其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干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在临床中开始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病变无创性检查的优选方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造影剂浓度、呼吸运动、心率变化等都会造成图像伪影问题[1]。所以在实际检查期间需要降低患者心率,控制呼吸运动,以此降低伪影发生率,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5~78岁,平均(68.4±5.2)岁。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6~82岁,平均(69.5±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检查方法:使用双源CT机和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CT扫描时,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85mL,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完成对比剂注射后,采用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20mL[2]。对患者平卧位、侧卧位和正位进行扫描,监视层面为气管隆突下1cm位置,感兴趣区为胸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00HU,延迟时间设定为5s,扫描范围为自气管隆突下至膈下2cm。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放射科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详细为患者介绍检查流程和内容。研究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检查前护理。检查前,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史、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和心率,了解检查禁忌症。评估患者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包括药物风险、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还应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对对比剂过敏等。②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内容,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详细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了解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无创性和安全性,以此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确保其在整个检查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3]。③心率控制措施。当患者基础心率约为75次/min时,予以倍他乐克25mg口服;对于基础心率超过85次/min的患者,则增加倍他乐克的给药剂量。给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若患者基础心率仍然达不到标准范围,则给予阿替洛尔药物口服。④呼吸训练。在等待区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吸气量为最大气量的80%,指导患者反复多次练习呼吸,直到掌握规定的呼吸频率[4]。在屏气时,嘱咐患者保持腹部平稳状态,防止图像产生伪影。⑤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射对比剂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灼热感,此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告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从而确保药物注射后的心率平缓。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进行具体扫描期间,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扫描。⑥检查后护理。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嘱咐患者在留观室观察30min,期间若未发生不良反应,则可拔出静脉支管。嘱咐患者于检查后24h内大量饮水,以此排泄出对比剂,避免因肾脏吸收对比剂而引发不适感。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等级、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焦虑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心理越严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和心率控制时间。心率控制时间是指服用药物后心率降至70次/min所用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资料,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图像质量等级

干预后,研究组的图像质量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焦虑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呼吸配合训练与心率控制时间

研究组的呼吸配合训练时间、心率控制时间为(32.14±8.22)s、(30.73±9.57)min,短于对照组的(58.32±13.15)s、(53.17±11.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CT造影可以全面反映出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和畸形病变状况,明确具体病变位置和范围[5]。在给予患者心脏血管灌注和介入治疗时,必须做好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方法[6]。精细化护理干预是针对不同患者所采取的个性化管理方案,持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护理质量,将管理理念全面应用到护理干预工作当中,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图像质量等级、焦虑评分、呼吸配合训练时间与心率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其心率平稳,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英芳,柳玉华,曹惠红.精细化护理干预在优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方案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6):71-72,75.

[2]薛守花,张美华.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效应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4):425-426.

[3]白现花,张俊霞,杨海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支架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7,52(12):100-102.

[4]陈义,谢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6):174-177.

[5]李随丽,王忠睿,刘军.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59-2261.

[6]刘文燕,李智.基于团队合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在优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方案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14):1970-1972.

作者:李建红 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