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影响

摘要: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2019年5月期间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感、术后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愈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既可缓解疼痛感,又能提高术后愈合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愈合情况

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指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引起骨骼连续性断裂,正常组织结构偏离,使得骨折部位出现局部疼痛、红肿、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1]。目前,在四肢骨折治疗中多以外科手术为主,以此来恢复肢体功能。临床发现,四肢骨折术后因麻醉作用的消退,肌肉、肌腱、骨骼组织等的修复,使患肢出现疼痛,从而对预后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如对肢体锻炼、睡眠等的影响,因此,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对改善术后疼痛感具有重作用[2]。本试验针对疼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4例):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4例,年龄在17~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57±10.2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压伤等分别为19例、8例、7例。实验组(34例):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13例,年龄在16~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98±10.0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压伤等分别为20例、9例、5例。统计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符合四肢骨折诊断标准,且参与者及家属均已签署同意书。将听力、语言沟通障碍者、精神疾病者排除。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即围术期护理、用药指导等,基于此,实验组增加疼痛护理干预:①疼痛评估:先建立一支疼痛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疼痛护理内容,在手术前,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如家庭情况、文化层次等,根据术后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与时间等,同时结合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疼痛评估。②健康宣教: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病情,介绍手术治疗方案与禁忌症,尽早向其说明疼痛处理方法,并讲解镇痛药的副作用,缓解术后患者对疼痛药物的依赖性。③心理护理:术后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用温柔、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取得其信任感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疼痛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估,轻度疼痛者,护理人员及时与其交流,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选择舒缓的音乐或是为患者提供书籍及报纸,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感;另外,还可介绍成功的案例,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治疗信心,预防术后疼痛引起的负面情绪[3];中度疼痛者,给予止痛药物,调整疼痛护理方案;重度疼痛者,用强效止痛药缓解疼痛感,术后指导患者保持卧位,闭眼三分钟后,深吸气,逐渐发力,之后再吐气放松,用同样的方法锻炼其它部位,提高疼痛耐受力。⑤体位管理:手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到病房,护理人员可根据手术部位,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此外,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指导家属长期受压部位按摩方法,如背、臀等,指导患者肌肉放松方法,减轻疼痛感的同时促进全身血运,预防压疮的出现。

1.3分析指标

对比术后疼痛感、术后愈合情况。术后疼痛感评分即对术后1h、12h、24h、48h疼痛感进行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严重。术后愈合情况评价标准:术后,患肢疼痛感及症状有所缓解,骨愈合良好,没有出现其它不良反应为优秀;术后,患肢症状有所缓解,骨愈合较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为良好;术后症状没有缓解,骨愈合较差,出现不良反应为差[4]。术后愈合情况=优良+良好/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用t、(珚x±s)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疼痛感评分比较

术后1h、12h、24h、48h疼痛感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术后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24例优秀、9例良好、1例差;对照组:18例优秀、9例良好、7例差,组间对比差异明显,x2=5.1000,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四肢骨折发生率直线上升。四肢骨折临床多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因肌肉、骨骼等的损伤,会在创面愈合中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对患者术后生理与心理产生极大地影响,同时还会降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再加上部分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频繁使用,甚至会出现术后镇痛药依赖性,因此,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感对恢复产生极大地影响。而常规护理缺少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从而增加其它应激反应,如增加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术后褥疮、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因此,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疼痛护理至关重要。疼痛护理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中,可以完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情况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心理、生理进行护理干预,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即首先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疼痛护理方案。同时,在护理时,先进行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疾病认识程度的同时缓解不良心理;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疼痛护理与体位管理,缓解术后疼痛的同时提高患者生理与心理舒适度,进而提高术后愈后效果。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对减轻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君颖,程丽珍,林燕明.多模式疼痛护理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3):148-150.

[2]赵传云.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负面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48-149.

[3]黄慧,严艺,陈志华.疼痛控制护理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85-86.

[4]陈雪琴.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0):174-176.

作者:邓慧 张明珠 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