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成绩斐然,但教学过程较重视西方文化,而忽视我国文化的传播,出现“传统文化失语”现象。本文通过分析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其造成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解决文化失语现象。
[关键词]文化失语;大学英语教学;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更将英语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教学成果显著。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重视对西方思想、文化、人文地理的学习,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较为缺乏,造成很多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出现了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积极改革,真正能让英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让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人。
1“传统文化失语”及其表现
“失语症”一词源于医学,是指与语言功能相关的脑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对人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造成了伤害。在19世纪末,曹顺庆先生提出了文艺界的“失语症”,指在与西方交流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文化失语一词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指英语学习者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形成“传统文化的失语”。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高校课程安排中,传统文化课程安排相对不足,仅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且存在遗忘的现象,导致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偏差和缺失。第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缺失,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式和固定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些中国特色的词语或者具有特定语境古诗词的表达,例如:火锅、四喜丸子等,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语,英语学习者无法准确地表达此类词。第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生容易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混淆,许多学生对于外国作家的熟悉度高于中国作家。例如,对于出生于同时期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和我国明代作家汤显祖,当被问到莎士比亚时学生们可以将其作品和生平对答如流,而对于中国作家汤显祖,学生知之甚少。
2“传统文化失语”形成的原因
目前“传统文化失语”现象不仅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其他学科和日常交流中也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日常交流中,中英文混杂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我们在形容“低”时,很多人选择了来自外语中的词汇low,而不是低;很多外企公司的中国员工在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大多为中英混杂,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流失。(2)当今时代的社会节奏加快,传统文化中强调的舒缓、持重、含蓄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这也是造成传统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
3“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应对措施
英语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校大学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用英语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带向世界。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应对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
3.1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教师中国文化素养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哲学、艺术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句、文章带入课堂,引起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3.2研发新教材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学到地道的英文,目前各大高校所用教材选取的文章,都来自国外作者,里面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几乎很少。这也是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失的一个很大原因。因此,如果想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课本的研发就势在必行。可以选取一些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章,文章的编排可以使用对比,例如可以将中国的“七夕”和国外的情人节、中国的春节和国外的圣诞节、中国的京剧和美国的灵乐、蓝调等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在对比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既能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也能学到中国特色文化。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可以选取中国翻译大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本,例如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阿瑟•韦理的《猴》、张培基的《中国现代散文选》都是非常好的课本素材。
3.3组织各类课外活动
除了利用课堂、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目前各类高校都开设了国学课程,同时各地市也在经常举行各类汉礼仪的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这类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国外原版报纸的同时,阅读我国一些期刊、报纸,如ChinaDaily、21Century,以及中国央视新闻频道的相关内容。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很多国家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不断加大,BBC纪录片有很多关于我国文化、建筑、饮食、风俗的介绍,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3.4改革考试方式
随着高考、四六级考试不断改革,考试内容开始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例如2017年12月份六级翻译考查了对中国华山、黄山介绍的翻译,2017年的高考考查了对于中国唐诗、剪纸的介绍,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英语学习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我们不仅需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还要考查他们听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准确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因此,在平时的测试中,要加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实际应用的考查,鼓励学生们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题和文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要予以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单纯地一味追求西方的语言、文化、世界观、价值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侵蚀,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4结语
笔者以大学英语教学为背景,分析了目前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希望我国高校将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作为一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学生能够用英语向国外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作一名合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
[2]刘清.高等院校中英语专业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J].科教论坛,2012(4).
[3]翁燕文,徐永军.高等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湖北第二学院学报,2014(1
作者:牟晓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