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大学中必修的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大学英语中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英语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也提高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当下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从而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策略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多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为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改革,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没有实现微课堂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堂,大都实行多个班级一起上课的情况,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学生数量较多,无法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有锻炼的机会。课堂学习到效率得不到保证,英语视听说的学习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课堂老师为主体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刻影响,老师占据主体地位的现状还是没能改变。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和被灌输知识,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视听说教学的课堂呆板、僵化。另外,老师讲授到内容仍按照教材的内容中规中矩的讲授,使得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二)英语教材没有创新英语视听说教材是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重要依据,虽然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其模块和内容没有大的创新,还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联系到一起,造成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知识并不是通过老师来传授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其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然后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2]。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而老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另外,建构主义还强调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因此不能因为教学手段而忽略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
对于知识点得讲授,老师也可结合时展的背景或者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得教学课堂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创新能力更强。
(二)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到学习氛围
大学英语的视听说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得声音、画面和文字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同时老师使用的教材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多采用社会热点问题带动英语的学习[3]。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同学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的记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要不断和学生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老师要改变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掌握英语视听说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及时的调整好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进度。对于自己教学的行为方式也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不断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态,要做到有耐心的去帮助他们调整,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灰心。在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的自主学习包括会话协商、协作沟通、情景氛围进而意义建构四个层面,而学生是老师服务和建构主义的核心。因此,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认识到自我,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建构主义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要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法的充分理解上,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因此学生也需要积极配合,多与老师或者同学们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华芳.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教师中介作用的角色演绎[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59-61.
[2]王瑛.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体现[J].电子世界,2013,(18):195,196.
[3]侯文静.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多媒体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175-176,179.
作者:孙鹤 单位:延边大学
第二篇: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摘要:笔者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ESP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探讨了基于需求和学生的基础开设相关的ESP课程,使大学英语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逐步完成通用英语向ESP的教学转型。
关键词: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在过去的30年,大学英语一直是高校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大纲则把英语教学的内容定位在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所以各高校或采取分级教学或按专业分班,以听说、读写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在许多高校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公外通用英语的教学目标。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大一阶段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乃至六级的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远未达到能够使用的要求,他们在自己专业领域用英语开展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还当薄弱。
二、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1、ESP教学改革的提出
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观点,英语作为外语教学有两大内容,一类是通用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除了打基础和应对考试并没有具体目的的英语教学;另一类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即为特殊目的服务的英语教学。ESP是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开展的英语教学,具体可以分为职场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和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两大类。Strevens在1988年提出ESP教学有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由此可见ESP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我国,ESP从正式提出到现在,已有20年的时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2004)理论探索时期,第二阶段(2009-)实践试点时期。蔡基刚教授在2004年发表题为《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就曾提出了我国大学英语会向ESP教学的方向发展。另外,我国也出现了专门从事ESP教学研究的机构(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学院),成立了专门用途英语委员会并创办了专业的研究期刊《中国ESP研究》。这些机构和期刊的创办都为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而笔者上述提到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通用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纲要》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学目标划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要求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1)ESP教学是以英语适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凸显了大学英语工具性的特点。Flowerdew和Peacock(2001),指出,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由此可见,单纯的通用英语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学英语从现在的通用英语向ESP转型。在我国,ESP中的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在已经实施改革方案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约75%),但仍处在不成熟阶段。一些专家认为ESP的定位应放在学术英语上。学术英语的内涵包括:学术技能,自然人文知识和学术素养三个部分。这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从应试到应用,回归大学英语教学的本位。2)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自2007年开始,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国内多数大学实行了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按照专业,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英语水平较高,B层次其次,C层次水平较低。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原有通用英语的基础上,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在相应的学期尝试开设ESP课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加强一学期通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对程度较好的学生(A层次)实施ESP教学是可行的。而对B班和C班的学生可以推后其ESP课程学习的学期(可以参照其四级通过的情况)。同时,ESP既可以作为必修课也可以作为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程度设定课程。所以说,ESP并不能完全取代通用英语课程,二者应该各尽其用,在基础年级开好通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展ESP教学。
三、结语
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它是在传统的大学英语以听说和读写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开设相应的ESP课程,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ESP教学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随着学生通用英语水平的提高,ESP教学将逐步增大其比例,成为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2]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作者:斯琴 白宗涛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实困境与对策
【摘要】英语是当前国际上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教育部于2004年2月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方案。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本文运用文献参考法,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进行讨论,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流畅的进行交流,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已经成为我国学生学习的主要外语语种,大学英语教学是教研与实践运用的结合,是学生融人社会和衔接社会的基础。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教学改革中教室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和新政策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把传统教学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大部分院校仍然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育,认为知识是单纯地依靠传授被学生掌握,老师课堂上说,学生笔记上记,课下学生却不知道怎么运用,为了应付考试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达不到真正学习英语的效果,伤神费力却效果甚微。很多大学把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和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学生为了过级而被动甚至是强迫地去学习,考过之后便不再学习,很难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挫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
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方法的衡量和肯定,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应该单纯的体现在考试分数和过级上,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只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老师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解的全面透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只停留在老师给规划的框架内,这样才会考取更高的分数。这种灌输模式下的教育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学生过分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综合能力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失去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利用率低,学生缺少实践机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使枯燥的语言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但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对多媒体教学并不认可,仍然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备课教学,做不到传统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为摆设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率。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少去创造真实的语境练习机会,师资力量匿乏,缺少实训基地的练习培养和专业外教老师的指导,学生到社会工作中才发现所学的知识都是停留在课本上,从来没有实践运用过。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的对策与研究
(一)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更多的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地融人到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变统教学的单一性,从灌输教育转换到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模式的结合下,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二)知识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大学英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目的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当前的大学英教学注重知识点学习,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课上学习的知识点课下基本不在去运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不仅要练习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多运用英语对话,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由少到多由简到难,使英语运用能力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做到课本知识点与课外语言的综合运用完美结合。
(三)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利用率,建立更多实习交流的机会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设备在英语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枯燥的英文字母变得鲜活,这不仅能形象生动的让学生去感触英语,模仿纯正英语的发音和语调,还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和巩固。同时学校应该组织更多的英语社团和交流活动,建立英语实训基地,由资深的外教带领指导,使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能够得到锻炼和运用的机会。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l[]张文莲,孔玛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田.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18(3):105一106.
z[]陈荣敌.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田.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你94一98.
作者:乔晋芳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语言的交流问题,已经成为了主流,如何应用当下的国际交流语言进行文化交际,则成为当下的一大热门问题。而如何实现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实际性调整,以此来完成对工作与社会交际能力上的培养。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就业导向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部针对大学教育的改革金蛇中,对于大学生学习目标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应用教育,当下的任务,就在于对听说能量方面,只有在这两方面能够更好的保障其基本的书面信息执行,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对工作上的需求应用。针对大学英语在教育模式以及现实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可结合如下的表达形式,实现对整体的现实意义调整。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应用分析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为满足对后续的教育模式执行,在进行相应的教学的课题表达上,就可以结合相应的教育课程,实现对课程讲解上的课题调整。而对于大学教学模式的诉求形式,实现对课题教育的效果以及标志的执行标度,减少因学生听不懂,而导致的教师思想负担。针对翻译的课文教育形式,可结合对机械思路层面的教师教育执行,并通过相应的语言实践执行。在进行相应的传统模式教学中,由于主要针对的是毕业的考核而进行的执行调整,这样就导致了诸多的教育问题出现,在真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目的上的执行策略问题,这一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等,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为实现对不同教育形式上的执行教育调节,可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实际运用要求来实现对整体教学任务的全面推进。而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对知识的需求,那么通过相应的课标指导执行,且通过相应的课标指导执行,这对于英语教学的模式等,都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对多种教学过程在执行教学规律上的有效调整,其主动性的发挥作用,对于不同的测定分析等,都会产生极大的教育促进。
二、理论依据指导
从就业导向的模式来分析,这一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能够更好的满足对基本教学需求的素质提升,并更好的满足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依据相应的实践能力,保证对特殊作用效益上的执行调节,并根据语言的规律来保证对大学英语课程在执行实训教学模式的课程讲解分析。对于课程课题的讲解,从现有的学生理论强调模式,并分析学生对于中心认知的自我主体提升,并依照相应的知识意义以及主动构建,实现对教师对学生意义的构建调整,达到一个更好的促进作用。从对基础教育要求的构建主义力度上,保证对自主学习在立场和教学层次的综合性分析,并突破对各环境在信息资源在教育指导的书籍影像课程提升,从基本的教学信息,实现对不同理论的执行。在学习的场景上,需要更多的注意情境教育模式,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保证对社会文化注意的背景意境提升,从实际的情境下完成对学习和利用资源上的知识结构调整,并为同化教学提供基础的教育理论支持。从学生的个人实际能力出发,为其教育提供教学模式的全面保障调整。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执行等,需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三、就业导向的教育模式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推进,在进行现代的网络化教学框架执行上,为满足对教学资源在教学要求上的教育提供支持,并促进对网络英语教学格式在制度上的发展。而应用网络技术,实现对高等教育的应用力强化,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网络技术的执行发展,其英语的学习供应理想,对于知识的工具与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并依据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执行,是保证对英语应用能力在基础知识上的执行调节。从当下的教学模式来看,不同的教学框架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现等,都能够更为有效的教学体系,而针对于理念的执行教育来看,在理论上,为满足对UI教学技术的层面分析,即可结合如下几点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执行分析。首先,从课堂教育技术的层面来看,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以及操作作用等,可更好的满足在对学生在学习技术层面的执行教育提升,并依据相应的活动力结构实现在创意学习的场所上,保证学习的对知识的自我认知。其次,针对多媒体的使用问题,可通过声图并貌的结合形式,为相应的生成学习模式,为其学习的活动,提供渠道保障,并依照其提供的形象渠道,完善对信息内容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育执行的信息能力提升上,可结合相应的自主试探性分析,完成对学习的执行教育,并以此来改进对师生在学习互动写作能力上的培养。然后,针对学生在自我能力成长的培养作用,对于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层面进行分析后,可根据学生对形象能力以及激发的自主试探性完善学习模式等,可更进一步的完善对培养师生在自身能力上的培养。最后,通过课堂能力的相互转化,可结合师生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为其课堂时间提供相应的保障,并依据其英语教学的模式以及理念,完成对个体体现的就业导向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解,并通过课题的执行,从而实现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化的执行调节,为教育提供安全保障。
四、结语
针对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应用就业导向作为根本,并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满足对基本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昌学.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5):26-27.
[2]于燕,刘小兵.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2):70-71.
作者:迟振峰 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第五篇: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适应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教育方针,基于民族院校办校特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学情,南昌工学院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建设、考核方式、教师发展五个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务实、高效、具有民族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引言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所需高端技术人才要求,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该《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教育部也提出高校要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作为转型后发展学校之一,南昌工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了《决定》精神,实施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社会对接的高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转型发展,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旨在结合南昌工学院教育方针,探讨一套必修与选修、输入与输出及语言与文化三个平衡的、务实的、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及趋势分析
自1980年教育部开始讨论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起,我国大陆就拉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30多年以来,鉴于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经历了4次教学改革。目前国内出现了三大派不同的教学改革观点主流:学术英语为主的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通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例如:章振邦、秦秀白、和杨惠中、蔡基刚等学者认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ESP教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SP教学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的语言基础;并不是所有高校都能适用。与此同时有些学者例如:冯新华、王哲&李军军、吴鼎民、吴鼎民&韩雅君、吴平等却强调英语的人文性,认为“大学外语教育应该转向通识化教育”,应该以通识类课程为依托。基于前两派争论,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的原则:“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些学者就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偏向任何一方,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课程目标设定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如束定芳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为高校特色化办学服务。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因此它们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必然不一样。当前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及高考分流,我国的高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同样为了适应这一转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新时期下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民族院校,其英语课程改革,更是刻不容缓。
2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的特点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改革必须与实情相结合。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从名字来看,顾名思义,主要的生源来自于少数民族生。他们大多数入学时,其英语分数低、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弱,难以接受ESP教育模式;同样通识教育形式也不能满足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需求。本文旨在基于民族院校办校特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学情,设计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拟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建设、考核方式、教师发展等方面探讨一套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3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为了顺应转型发展,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的一部分,有必要进行全面改革。南昌工学院之前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费时(必修256课时,每学期64课时,共4个学期)、低效(2011级和2012级四级通过率分别为20.89%和6.22%),且学生满意度不高,最重要一点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有效地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现状和实际、重实用、求实效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拟建立起与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3.1课程设置改革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普通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简称ESP)和通识教育类英语(EnglishforGeneralEducation,后简称EGE)。普通英语(EGP)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基本的语言基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在具有语言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效进行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在普通英语的帮助下为学生打好基本的语言基础后,应该考虑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为学生将来就业,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提供保障。因此其中ESP又可分为与专业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后简称EAP)和与就业相关的职业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后简称EOP)。通识教育类英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更为广泛地、深刻地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和文化遗产等。转型前大学英语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基于通过对比分析其他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得与失,结合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的特点,计划将大学英语教学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职业英语等课程,做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转型后根据培养目标,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EGP)为指定限选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继续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外,主要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二模块(EOP)为任意选修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行业英语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将来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第三模块(EGE)为自由选修课,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2教学模式改革
之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重读写、轻听说,侧重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总体上来讲也经历过分课型、分级、分阶段等教学模式。课堂活动主要是按部就班地围绕着课本讲解和练习,这种“教师讲、学生听;讲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学习,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如今在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指导下,特对南昌工学院2012级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以上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并结合兄弟院校经验,本文提出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转型后,将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以读、写、译为辅,同时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而开设了职业英语、语言专训、文化模块等课程的英语教学体系。课堂将采用主题依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更加灵活情景交际法、视频教学、探究教学、任务驱动等综合方法,实行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自行体会和发现,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活动。强调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必须与学生实践生活相联系,突出教学一体化,也就是说课题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这两点实施教学。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相反,依托式教学在语言课堂中实现了教学大纲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提倡归纳式和隐性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方能完成学业,获得较强的目标语能力。此外,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将借助现代化传媒活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以提高课堂效率。
3.3教材建设
任何一门课程,作为载体的教材的建立和教学资源的使用非常重要。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以基础英语类教材为主流,教材的实际利用率较低。转型前在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背景下采用二本院校教材进行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教材内容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也没有足够的真实语言素材,不适合学情。根据教育部最新规定:二本以上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高专主要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至于三本院校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型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选用的教材必须做到低于二本以上院校但要高于高职高专类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学生和社会两个需求。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的不完善,为了解决当前产教脱节现象,结合特殊学情,在选择过渡性教材保证学生现有需求的基础上,集合全校力量,依据实际情况,已经成立讲义研发组,开始编写教学讲义,实施教改项目。同时,从过程管理(规定格式、细化内容),到统一标准(协定用词、规范用语)直至成果审核,都有相应的衡量标准,目的是保证成果质量。确定讲义内容充分体现教改思路后,将对下年级入学新生试行一段时间,并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讲义内容,如果可能计划再形成教材。步步为营,踏实前进。
3.4师资发展
鉴于以民族生为主的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相对转型前课程来说,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学期数和周时数在减少,而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选修课在相应增加,大学英语不再以基础英语的面目出现在课堂,而是被实用英语、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等科目所取代。规范的统一教学逐渐向多元化教学发展。这一转变给教师的发展开拓出更多的可能,至少有以下三个方向可以大有作为。
3.4.1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熟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有效地学好英语外,课堂上还应该渗透文化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采取自学或进修等形式学习和巩固自己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等手段来丰盈自己,以便能更好地辅助学生获得语言应用技能。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鼓励英语教师涉猎其它专业,从而提高师资水平。
3.4.2在教学中不断践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了理论知识,不代表具有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在实践教学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系统知识,优化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相信这样的教学风气更能给教师提供灵感、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科研又能激发教师对教学的兴趣。此外,由于英语教学科研成果发表竞争比其他专业更加激烈,且大多英语教师课时量较重,建议考虑弱化对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成果的考核,强调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让教师能更好地全心地投入教学事业中。避免产生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3.4.3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一直以来,教师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大学英语教师,教的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其语言形态、语言素材、语言手段等对学生进行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培养一支师魂崇高、师能过硬、师德优良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非常重要。
3.5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考核结果既体现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也是对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检测。转型前主要以课程终结性考试为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只有20%的学生对当前考核方式满意。转型后,由于教学内容的改变,为了检测学生真实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以增强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改革目标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形式将采取三种形式:形成性考核、口语表达能力测试和课程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包括学习情况,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等。口语成绩由各年级教研室在每学期期末组织考试给出。课程终结性考试:测试每学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期末进行,形式为闭卷等。学期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口语考试成绩(30%)+期末成绩(30%)。学期综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一套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仅是学生和社会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有效提高基础英语前提下,将通识英语教育和行业英语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有望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和就业质量,以期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教产脱节的现象。通过编写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讲义,拓展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手段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3-12.
[2]冯新华.论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以通识教育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80-182.
[3]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3(6):90-96.
[4]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1.
[5]王晓红,郭娟,蔡辉.转型时期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新教育•新探索,2014(11):6-7.
[6]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7]吴鼎民.大学英语与通识教育[J].镇江高专学报,2003(10):10-12.
[8]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65-67.
[9]韩雅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9):9-13.
[10]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作者:谭武英 单位:南昌工学院
第六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本文在全新教学要求的指导下,与教学一线实践相结合,探讨大学英语小班教学这一新思路的优势所在,并以此明确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小班教学;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对于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尤其是我国人才竞争优势的形成、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传承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光大、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等多个方面来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均势在必行,其加强与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
“成绩虽好但问题不少,虽有进展但有待突破。”——这是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评价。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尚存在部分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中央要求及师生期盼均有一定的差距,在部分层面还需突破,具体表现有:(1)发展不均衡,在不同区域、类型与层次的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并不平衡;(2)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低,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精力来施教,学生亦会用很多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英语之时会听不懂、说不出又看不明;(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一些高校仍滞留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阶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4)文化传承功能有待发挥,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与文化认识与理解的增进等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尚未发挥出足够的作用;(5)现有英语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现有教师队伍所具备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尚无法完全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要求相适应,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小班教学——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难题的解决新思路
在上述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陆续推行英语小班教学,将“小班化”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突破口。普遍意义上,小班只是一个相对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大班而提出的概念,它其实是传统意义上常规班级规模的缩小。国际上普遍认为人数小于20就是小班授课,部分人将其放宽至30-35人。小班教学优势较多,具体体现如下:
1.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小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其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具体地,较之大班学生来说,小班学生要有更多上课发言的机会,这能够更好地展现其求知欲望,教师亦会通过指导将其因势利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向各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发展机会,以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
2.增进师生情感,调整师生间的关系。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者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在规模庞大的班级之中会丧失很多的机会,没有足够的信心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的活动中,甚至有的学生会与老师产生隔阂。小班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及接触英语教师的机会都会增多,密度也会加大,这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英语教师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更加具有责任感与亲近感。
3.因材施教,增强教学针对性。小班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给予全部学生适当的关注,了解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向学生提供帮助,助其解决各自所面临的不同的英语学习问题。
三、小班教学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与策略
1.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渐进式教学原则。人类是在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其对新知识的接受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渐进式的接受过程。在结束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之后,虽然大学生会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怀揣憧憬,但为了遵循认知的持续性规律,高校宜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学期采用集中讲授基础知识的办法,既做到为基础差的学生补齐欠缺内容,又做到为基础好的学生巩固语言输入,另外还能够为下学期的英语输出进行过渡式准备。语言基础的夯实是学生语言无障碍输出的前提,它能够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2.营造高效率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环境的有效营造关键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前进。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高校教师应扮演引导者与设计者的角色,在设计教学活动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反应度及其现有英语水平。过于笼统的目标设计会让学生不知所措,无法引发其学习热情,使学生多处于被动局面。基于小班教学模式能够向教师提供对全体学生英语水平予以兼顾、及时纠正学生口头交流错误等便利的优势,高校在进行大学英语改革之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成立学生英语学习与讨论小组,明确教师角色,在教师引导、协调与评价作用的发挥下与学生共同组织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不满意或不理解教学内容之时会产生抵触情绪,长期会泯灭其自主学习积极性。高效率课堂环境的营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得到逐步的引导并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最终实现教学活动由教到学的过渡。
3.明确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选话题。话题的选择对大学英语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选择英语相关的话题之时,既要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掌握程度予以考虑,又要考虑到学生所具备的学习信念及其所学专业具有的特点,继而有计划、有规律地对学生视野予以扩展,使其逐渐从大学英语课本之内发展到课堂之外。学生准备。对学生进行多个学习小组的划分,并在每个小组内部选择一个组长,各组长进行任务的分配,通过明确的分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具体任务布置之后,向学生提供相应资料的检索方法与途径,使其对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予以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在该阶段十分重要,应培养其去伪存真,提取有效资料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此阶段教师应注意从精神上肯定学生,鼓励其积极与他人分享。课堂展示。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堂的展示,例如口头汇报,可锻炼其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在课堂展示环节应注意学生所阐释的内容会不会出现空而泛的现象,针对于此,应进行专项练习,提出多种计划,并让学生对计划的具体实施予以补充。教师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对其笔头与口头错误进行及时纠正。此环节中教师合理的引导与大班授课别无二致,师生之间应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稳步发展。
四、结语
所有模式或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小班教学模式亦不例外。高校应在小班化教学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革英语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渐进式教学原则,设计“选话题—学生准备—课堂展示—教师评价”的具体教学过程,通过高效率课堂环境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贵芹.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79-282.
[2]邹德媛.大学英语教学小班授课模式的方法与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257-259.
[3]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26-29.
作者:赵崇俊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主导的是语法翻译,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只突出强调的传授了语法知识和需要知识,但是却忽略了语言教学的实际意义,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不相吻合。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我国的教学现状处于危机的形式,本文就以创新教学的方式人手,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为目标,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进行浅析。步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对中外经济文学学术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对英语高能人才的需要供不应求,对人才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因此各个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与研究。
一、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性
在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学生已经习惯了默守陈规的学习方式与应试教育的方式,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些不适应,因为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过于薄弱,这也给新课程英语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不能够让学生迅速的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人课堂当中,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多高校才用了学分制教学,来办选修课程,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主动学习权,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在明显提高,但是一门课程每学期担任的授课老师有很多个,学生每学期选择的老师也不一样,因而很多老师无法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授课,使得教学质量严重缩水。新学期新气象,作为新学期的英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解,以便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英语老师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探讨,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改革应对措施
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盲区,展开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引导学生走人了学习的误区,以考试为主要目的对英语进行学习,并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认识英语的重要性。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主导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传授英语英语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在语言技巧和语感上面以培养学生思想和精神顿悟为目标。因此,在非专业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真正的开展起来全新的素质教育。在非专业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氛围与环境进行改良。对于创造英语语境有两个最直接的方式:第一,进人英语环境中学习,比如出国留学,每天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成绩提升的很快。第二,就是老师为学生创造英语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英语视听教学。对于我国这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真正的改变英语的教学环境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在课堂里一点一滴的去改变,去进步,帮助学生营造出来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也是新课改下将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的亮点的目标。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两学生代人英语的语境中去学习英语。我们还要重视语言自身的规律性,语言其次,重视语言本身的规律性。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想要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言学习是一个人对语言本身的兴趣爱好人手,是一个语感不断增强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老师在课堂设计当中就要充分的像学生展现出语言学习的规律,无论是在语调,还是句型表达等基础知识和训练听力口语的基本技能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的准则就是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有主体的地位,发挥出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在老师创设下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需要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纠正学生在无法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与进步,英语教学一定要要充分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传递性和内涵性。英语教学的不仅仅是基本的语言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外国的文学与文化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实现各个专业领域的跨文化交流。
三、创新教学机制,提高英语教学
学校应该在选课教育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进行分级授课。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英语授课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学校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展开全面的摸底,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好英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又是以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级别的英语课程与英语老师,有利于学生进步。目前毕业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较低就是由于英语教学的空白点所造成的,所以学校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设出实用型的英语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意识,英语教学课程开设具有实际性的意义:(1)让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2)可以促进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的进步。结束语:根据我国目前对英语教学方法的和教学情况的分析,要想将学生的“灌输学习”意识改变成“自主学习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新课程下非专业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董晓晶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外语系
第八篇:合作学习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分析
[摘要]为了让大学英语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2002年开始,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就已经开始启动英语教学改革。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语言形式,却忽略了交际功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缺少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中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创新精神。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合作学习
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讨论活动作为基本教学模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进而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小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目的。相比小组讨论,各做学习更注重相互之间的依赖性。
1、合作学习的涵义
对于合作学习,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专家都给出了相关的定义。在1992年,Cuseo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合作学习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性别与能力的不同,从而将其混编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每组3人到5人),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共同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担当顾问的角色,全程做好辅助。”在《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当中,国内学者王坦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合作学习室为了促进学生在小组之内的相互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且根据每一个小组的总体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的一种教学体系。合作学习是将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利用与研究作为基本点,通过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作为最基本的动力,通过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以标准参照评价作为基本手段,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提升学生成绩、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根本目标,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并且富含创意的教学理论。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的创新应用
2.1创新应用于听说课上。在听说课上提升学生听力水平中,教师应当一视同仁,用平等的身份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4人最佳,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相关信息。在小组合作中,也需要进行主要与次要任务的分工。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预设提问,让学生在听力资料听完之后进行小组内讨论,小组内成员通过相互间互惠互利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每一个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这种合作非常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且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也能够缓解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对等的关系。此外,通过友好互助的方式来相互传递信息,也能够促进小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听说课的口语训练上,可以采取合作、辩论、问题解决、竞争、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七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口语交流水平。
2.2创新应用于精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故事等来进行课堂合作会话联系,例如:在课前的5分钟到1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课前几分钟报告”的会话联系。通过开展“报告”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增强自信心,克服以往胆怯心理,敢于发言,锻炼其听说能力。并且在个人准备上,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体式加工,然后再课堂上采取小组推选代表演讲、学生自由发言以及教师指定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相互交流。这样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提前营造出合作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平常英语口语差、羞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机会。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让组内成员依次发言,让小组组长将讨论的内容做好记录,这样也有利于在交流时,提出成员的不同看法。等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抽选一组来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然后让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出最后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也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潜能。例如:在讲授与“Money”相关的课程前,我们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你上学的费用来源是什么;你如何来预算每一个月的开销;第三,假如给你一百万,你应该如何合理地支配呢?等等。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供大家锻炼机会,也有利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到热身工作。(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也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在讲授与“Music”相关的课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分组对音乐流派、音乐历史、乐器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等待小组讨论之后,分派任务,让学生根据步骤内容,找出自己扮演的角色,然后再利用英语来完成自己的角色,最后在班级舞台上对全班同学展示成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评选出最佳表演队、最佳合作队伍,这些活动无疑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闪光点。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英语方面的知识,更多是掌握了如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2)课堂辩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对新知识建构上,也可以利用思辩情境,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辨证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自然而然的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Holiday”相关课程学习完结后,有一个“春节是否应该继续”的一个巩固练习题目,就可以让学生采取辩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个巩固练习: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然后每一方先分为若干个小组(5人左右最佳)开展论题的讨论,在15分钟左右,正反双方都抽取4位同学对论题展开辩论,让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知识,也有利于英语运用能力的充分发挥。在精读课上使用合作学习法,每组成员需要基于老师事先给定的任务积极探求疑难词汇及阅读理解方面的规律性的方法,合作阅读法鼓励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个人都必须对信息有所贡献,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提供信息的同时又从同伴那里获取新的信息。在学生活动中,对于课文理解的争取与错误,教师都需要作出及时地点评,要在“引导”上下足功夫,尽量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独特的间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进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通过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来解决阅读问题。根据课文的微型短剧表演,在精读课的具体实践当中,不仅能够适当地添加学生的想象、创意进去,也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灵活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法,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上。
3、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下师生之间单项传输交流的学习模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多向、动态的交流渠道推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也能够促使学生语言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兴趣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虽然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影响仍在,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挡,合作学习法的使用与推广势在必行。当然,有意愿去分析、去研究合作学习法的学者和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巩固自身的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积极地开展合作教师,以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将合作学习法进一步完善,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边媛,闻肖梅.“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2]李皎.大学大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可行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2.
[3]王晓莉.论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4]张莉.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1.
[5]赵璞.大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和语言学习策略的整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满江红.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作者:于晓华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