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饮茶礼仪以及茶道精神方面的区别,并给出了多媒体教学法、微型戏剧法以及名著阅读法的渗透途径,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西方茶文化;英语教学
1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是发现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度。唐宋之期饮茶之风便已盛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国茶文化。16世纪初,英国皇室才刚刚接触茶叶。18世纪以后,饮茶之风才在英国的百姓之中流行开来。地理、气候、文化与习俗各种因素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的中西方茶文化。
1.1品饮方式差异
中国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讲究的是“绿茶”与“清饮”。茶叶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与黑茶六大类。中国人最喜饮绿茶,一杯清茶,翠绿清香,涤荡心中烦恼。饮用方式多为冲泡方式。所谓冲泡,就是用开水泡茶饮用。早期的中国的茶文化中也包含“煎茶法”与“点茶法”等饮用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茶文化逐步去除了方式繁琐的饮茶习俗,回归最为简单的冲泡的饮茶方式。人们在饮用绿茶时,一般不添加任何辅料,也不放上糕点。人们对于绿茶的品饮,并不是为了果腹,也不是为了物质的享受,而是为了精神的需求。或独自一人,或三五知己,或于茶室之中,或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使用紫砂茶壶,或使用陶瓷茶杯,或淡泊无争,或品茗谈心,于“绿茶”与“清饮”中追求的是自然与恬静。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人更喜爱饮用红茶,也更爱在饮茶时增加糖果、蜂蜜、点心等各种辅料,形成了特有的“红茶”与“辅料”的饮用方式。与中国的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多是海洋性气候,阴雨绵绵,潮湿阴冷。绿茶的凉性特质并不适合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虽然西方国家最早接触的茶叶种类是我国的绿茶,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红茶逐步成为西方国家最喜爱的茶叶种类。人们在饮用红茶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糖块、奶水果、蜂蜜、咖啡甚至酒精一起饮用,以获得淡苦与香甜结合的美味。在西方国家,人们在饮茶的过程总还会放一些饼干、蛋糕一同食用,使得饮茶不仅起到解渴润喉、消遣时光的作用,同时具有饭前饱腹的功能。
1.2饮茶礼仪差异
茶饮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也贯穿于中国人的各种仪式之中。在仪式之中,人们常常通过敬酒、饮酒来表达敬仰与接纳,形成了历史悠久的“酒文化”。然而,酒性过烈,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过度饮用不利于身心健康。中国人发明了“以茶代酒”的礼仪。在仪式之中,奉茶是重要礼节。客人到来时,冲泡绿茶,对坐而谈,欢迎之情溢于言表;新郎新娘结婚之时,双手奉上绿茶一盏,表达对双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激;徒弟拜师学艺之时,徒弟向师傅敬茶一杯,以表达浓浓的师徒情谊;佛家弟子修行之时,每天定时行茶道之礼,收摄内心,舒缓压力,一举一动总表达对佛教教义的敬畏。西方国家的饮茶礼仪与中国的饮茶礼仪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西方国家,人们并不将饮茶贯穿于各种重大仪式之中,而是将其固化在生活之中,时间明确规定、饮茶方式也几乎不变。在早晨起床之后,英国人通常会喝早茶,一杯红茶加上各类点心便是一顿丰盛的早餐;午饭之前,部分英国人会冲泡一些绿茶以提神醒脑以保持高强度工作的效率,这个时候饮用的茶一般称为“上午茶”。与之对应的便是风靡英伦三岛的“下午茶”。如果说“上午茶”仅仅是部分英国白领的饮茶方式选择,那么“下午茶”便是英国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创作于1935年的一首英国民谣“当时钟在四点敲响,世间的一切将为茶停止”表达了英国人民对下午茶的热爱与痴迷。人们经过了上午与下午的紧张工作,精神略有疲惫且腹内略有饥饿,三五知己饮红茶、吃点心、谈天说地,可以舒缓一天工作的疲惫并增进彼此的友谊,对事业有着较大的帮助。
1.3茶道精神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便十分重视饮茶对人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正所谓“茶道精神”。从陆羽《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到宋徽宗《大观茶论》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再到当代庄晚芳教授总结的“廉、美、和、敬”,展现了茶道精神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人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我国的茶道精神融合儒道释三家之精华,既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也可以表现出淡泊名利的道家哲学,还可以展现宁静致远的佛家文化。一杯清茗,反观内心,在空灵中涤荡心灵中的尘埃,感受寂静与美好。对比来看,西方的茶文化并不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更多的在乎于物质方面的享受。西方茶文化会创造出闲适、随意的饮茶氛围,舒适、自得的饮茶环境。与中国茶文化“茶禅一味”的格调不同,西方国家在茶道精神的思想内核在于积极、健康、高贵、优雅,透过饮茶来彰显注重品味、强调修养的生活态度。
2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的英语教学多注重语法的训练、词汇的记忆与篇章结构的理解,而忽略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事实上,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注重西方文化的英语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理西方人话语背后的含义,甚至对原文的意思产生误读。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西方的文化,才能准确理解文化背后的含义。教师在教授语法、词汇、文章的同时,应当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特点与语境内涵。优秀的英语教师懂得,教师教授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不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自然不理解解文化语句的含义;不理解西方节日庆祝方式,也理解不了相关语句的含义。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统一关系,才能真正的教好英语与学好英语。此外,由于文化中常常包含部分小故事、小习俗与小幽默,这也常常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茶文化渗透
西方茶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西方茶文化的渗透。根据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特点,渗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品饮方式的文化渗透
中国人爱冲泡绿茶清心,西方人爱冲泡红茶暖心;中国人喝茶时不加任何辅料,喜欢“清饮”,西方人喝茶时多添加蜂蜜、咖啡、糖块等辅料,喜欢“混饮”。这些区别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课文时,加以讲解,同时配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印象。课堂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如播放教学片或音乐等,为学生提供目标语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里,教师可以选用2013年王冲霄导演拍摄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进行辅助教学。该记录片详细阐述了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尤其注重描写了英国下午茶的盛况,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英式下午茶对所需器具还是有一定要求,首先要配置绘有精美英国植物与花卉图案的瓷器茶壶、维多利亚骨瓷的杯盘或银质茶具,除了茶壶,下午茶还必须备齐滤匙、三层点心盘等15件物品才算完整。精致的茶具里体现的是英国人对往昔贵族传统的传承。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中国的茶室布局,中国茶叶的类型,各种中国茶叶相关术语的英语表述,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习得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的区别。
3.2饮茶礼仪的文化渗透
中国的饮茶礼仪与西方的饮茶礼仪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的饮茶礼仪贯穿于重大仪式之中,西方的饮茶礼仪主要体现在固定时间的固定茶点方面。由于茶饮料在大学生中并不盛行,中国的部分饮茶礼仪学生也未必知晓。教师在饮茶礼仪方面的文化渗透时,不仅要讲述西方的饮茶礼仪,同时要注重中国饮茶礼仪的传播。这些可以采用微型戏剧法进行教学。微型戏剧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中以目标语言表演经典戏剧,通过学生自己对戏剧中人物、场景、文化的感悟加深对目标语言的理解。根据教学目的,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情景表演:久未见面的好友重逢,主人为客人冲泡绿茶;男女结婚时,夫妻双方为父母敬茶;徒弟拜师时,徒弟为师傅奉茶等。微型戏剧教学法通过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饮茶礼仪。而西方饮茶礼仪的教学可以采用课堂实践的方法进行。在午饭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冲泡“上午茶”,缓解上午工作的疲劳。教室周边放置一些红糖、咖啡、蜂蜜以及酒精等辅料供学生自行添加。下午4点钟左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饮用“下午茶”。学生一边饮用下午茶、食用点心,一边谈笑风生,真正还原英国“下午茶”场景,最大程度在课堂上渗透中西方茶文化。
3.3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
中西方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相对较难,需要学生用心体会。英国原版名著阅读是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英国散文家约翰.普利斯特里的作品《大众化价格》帮助学生体会英国茶文化的内涵精神。《大众化价格》描述了下午茶的优雅与闲适。“黄昏开始,点起明亮的炉火,端出茶和松饼。炉火在愉快的脸上闪烁,室内一切温暖舒适。世外风吹雨打全不相关。”这些语言细致地描写了人们在饮用茶点时愉悦恬静的心情,可以看做英国茶道精神的代表。
参考文献
[1]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220.
[3]曾立伟.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9):269-270.
[4]王利琳.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5):104-107.
[5]张利华.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5(10):72.
作者:李伟宏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茶文化导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对策分析
摘要:不少教师在英美文化选题上习惯于从可视的材料入手,来强调英美文化的趣味性和异质性,对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应引起同行的警惕;另外,可视的材料未必能够与英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契合。因此,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则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具体的导入对策包括: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高校;对策
英美文化教学构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选讲内容,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该内容板块能够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所导致的沉闷气息。从调研中可以知晓,不少教师在英美文化选题上习惯于从可视的材料入手,来强调英美文化的趣味性和异质性。对此,笔者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担忧,即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可视的材料可能已被学生所掌握,进而教学效果便将大打折扣;另外,可视的材料未必能够与英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契合。正因如此,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则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首先,茶文化属于英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茶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根源于两国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由此,这就能在逻辑上连贯的向学生传递英美文化信息。
1对茶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目标定位:
1.1充实课程教学资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许多教师在阐述英美文化差异性时,习惯于用英美国家的国民性来作为素材。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素材符合英美文化教学的需要,但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种途径实则已经了解到了这种国民性,所以其往往难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然而,随着茶文化的导入,这种素材则是大学生群体所较少关注的领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便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可见,茶文化导入目标之一便是,充实课程教学资源。
1.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本文所讨论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指向大学公共英语范畴,对于学习公共英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英美文化知识的前置性积累上并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课程素材选择上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和古国,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国人的方方面面。这样意味着,大学生群体能够十分自然的借助自身的茶文化常识,去识别和了解英美茶文化。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课堂教学信息。
1.3逻辑再现文化现象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提到,通过对英美茶文化知识的传递,进而深入到导致英美茶文化差异性形成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中来,最终实现该素材的教学得到拓展和升华。因此,这就能逻辑再现英美茶文化现象。之所以强调它的逻辑性在于,完整的逻辑性不能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也能由现象到根源进行全景展示。可见,这就比单纯去讨论英美国家的国民性差异性更为适合教学。
2目标驱动下的导入模式分析
结合教学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导入模式分析:
2.1导入前的准备
这里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对英美茶文化进行提炼,然后通过整合来适应教学的需要。从文化现象的逻辑展开顺序来看,首先需要对英美人士在饮茶的不同方式进行素材提炼,之后从英美国家的国民性入手来解释各自方式的形成原因,最后落脚于各自国家在社会文化形成上的历史逻辑。沿着这种思路,教师就需要在逻辑连贯的要求下进行素材选择和整合。反观目前的课前准备,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杂谈”的形式来对待,这是不对的。
2.2导入中的铺垫
前面已经指出,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需要,英美文化教学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意在与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活跃课堂氛围。这就决定了,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在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导入中的铺垫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遵循“由近及远”的方式来对待。也就是,可以从中国的茶文化入手来引出英美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从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感受,来类比英美茶文化对英美人士生活的影响。紧接着,便可以逻辑展开上文所述的讲授思路。
2.3导入后的反馈
导入后的反馈主要指向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这也是满足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这里的反馈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评价指标的制订。不难看出,学生对英美茶文化的习得,并不会直接对他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即使作为大学英语知识点,也并不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反馈则是,提升他们在阅读理解上的前置性知识储备。
3模式构建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毫无疑问,以上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这里,将对三个方面的难题进行解析。
3.1中国茶文化课程地位问题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在于,不少教师在开展英美文化教学时,未能较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理性。思想性决定于我国高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也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所承担的思想教育职能。不难试想,当学生对英美茶文化如数家珍,而忽略中国茶文化存在的历史前提性,则势必会助长“欧洲中心论”的势头。另外,从学理的角度出发,英美两国本身并不是茶叶出产国,他们的茶文化存在着中国茶叶的影子。可见,需要正视中国茶文化课堂地位问题。
3.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
这是一个教学常规问题,但同时又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忽略的问题。从调研中可以感知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上的“自娱自乐”现象。不难知晓,这种现象最终只能会让教师的教学努力归于徒劳,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同理,随着茶文化知识点的引入,也势必会陷入到教师的“自娱自乐”之中,那么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便显得十分必要了。然而,在现有的教学案例中,却很难归纳出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3.3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通过学生传递英美茶文化知识,来促使他们在现有的阅读理解训练上,能建立起前置性知识储备。这样一来,就使得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短期学习效果相联系了。而在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即如何制订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模式。
4对策根据以上所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4.1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
在“由近及远”的知识点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及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并在历史视域下来建立起中国茶文化与英国、美国茶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需要促使学生明白,英美茶文化形成所依赖的物质载体——茶叶,对于他国而言都是舶来品。因此,从中就凸显了中国茶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影响力。之后的教学,则着力分析英美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进入到两国国民性的分析中来,最后落脚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承。
4.2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
这里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从英美人士的饮茶风格入手,在现象层面阐述英美人士的饮茶差异性。如,英国人一天会饮三道茶,每道茶的功能都各不一样;而美国人则在快餐文化下,习惯于饮用冰红茶。第二,从现象层面便进入到了他们各自国民性的阐述中。如,英国人具有传统和保守的国民性;美国人则具有随意和心态开放的国民性。第三,从国民性中又进入到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中来展开阐述,如美国国民性根源于他们的移民精神。
4.3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
事实证明,若是建立一对一的师生互动,那么学生普遍具有逃避心理。因此,这里就需要建立起教师与“学习单位”之间的互动,而这里的“学习单位”便是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英语教师并不陌生,这里就需要根据这种模式来组建师生互动模式。根据教学常规,教师可以在课前以预习的方式设计出几个问题,由合作小组通过网上资料查询来获取茶文化信息。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了。
4.4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为了检验英美茶文化教学的实效性,则可以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来实施。为此,这里就需要对有关的文化素材进行选择。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关于英美茶文化的英语介绍资料进行剪切,从而来集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就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2)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5小结
本文认为,英美文化教学构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选讲内容,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该内容板块能够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所导致的沉闷气息。而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具体的导入对策包括: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参考文献
[1]柏佩利.英美文化知识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教育,2016(28):256-257.
[2]卢华.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41-42.
[3]叶莹莹.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化教学研究[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5):8-9.
[4]陈海生.论英美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南农业,2012(22):35-36.
作者:石从红 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系
第三篇: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文化教学,将中英茶文化比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文化语境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本文从历史起源、品茶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而后从茶文化术语学习、茶文化作品研究以及文化教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最终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比较;英语教学;运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近五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种茶、制茶和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与各时代、各地区的典型文化形态紧密糅合,集自然灵气与哲学光华为一身,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伴随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作为与丝绸、陶瓷并重的特色民族产品,从福建等省份的通商口岸进入欧洲,茶文化也由此踏上了“东学西渐”的旅途。在英国,它积极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等因素为依托,催生出以“下午茶”为代表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及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桥梁性”语言,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也被提升至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显著地位。然而,由于东西方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要让中国学生完全把握英语的内涵及外延并非易事,如若要打破这一僵局,较为有效的方法在于对中英之间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茶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共有之物,无疑肩负着推动英语教学、促进文化传播的光荣使命。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比较这一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诞生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地域差异,站在科学的语境上学习英语,增强语感,继而提升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的语言习得,最终成为优秀的双语人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力量。
1中英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起源、品饮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从历史起源上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茶的记录。起初人们将野茶栽培为家茶主要是看中了茶叶消炎、镇静、解毒的医学功效,后来人们才发现茶叶有提神醒脑、排毒养颜的保健功能,并逐步将茶发展成为“全民饮品”。唐宋时期,茶文化迈向成熟阶段,“茶圣”陆羽《茶经》详尽介绍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冲泡以及茶器的选择等问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茶学专著,也是我国茶道艺术的理念根基。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最为瑰丽的花朵,各种国内外活动都会以上好的茶叶招待宾客,有些还会组织茶艺表演与鉴赏活动,各类茶博会更是比比皆是。可见,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是民族气质的源泉。英国茶文化则全然不同。十六世纪,茶叶经由葡萄牙进入欧洲,随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联姻传至英国,先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在贵族社会掀起“饮茶之风”,而后公爵夫人安娜开创“下午茶”,饮茶之风迅速覆盖大街小巷,下午茶则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拓展社交的必要方式。从品饮礼仪上来看,中国茶文化崇尚至简、至真、至纯,主张“清饮”,强调茶的原汁原味。普通人饮茶只需将茶放入专门的茶具之中以热水冲泡即可,讲究之人则会奉《茶经》为圭臬,对水、火、茶、炉、人、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真正的茶客甚至要在饮茶之前沐浴更衣,在饮茶之际抚琴伴奏,饮茶结束后则要思考人生、吟诗作赋。中国人饮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饮茶。英国茶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英国人饮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强调饮茶的实际效用,主张“混饮”,即根据个人喜好往茶中加入牛奶、蜂蜜、饼干等各类辅食,饮用时也有各种美食相伴,并且饮茶是以休闲、交友以及展现自我为目的的,所以英国人饮茶通常是一种群体活动,对于仪表、举止、谈吐等都有较高要求。另外,英国下午茶是有固定时间的,正所谓“雷打不动下午茶”,无论这一天多么忙碌、多么劳累,人们都要抽出时间去享用下午茶,实现身心放松,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从精神内涵上来说,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显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崇尚和谐、主张自省的民族品格。人们以茶明志、品茗畅谈,在饮茶过程中抒发情怀、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无论形式是否复杂、茶具是否精美、茶叶是否精良,都丝毫不影响人们通过饮茶来寄托情感、书写理想。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则是一种物质文化,强调饮茶所带给人们的实际利益,将英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人饮茶讲究品位、注重形式,用茶的场所、饮茶的器具、辅茶的食物等都要尽可能地精美,人们出席下午茶要身着盛装、举止得体、谈吐优雅,彰显骑士风度和淑女风范,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在休闲放松之余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实现交际目的。
2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英茶文化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显著差异,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茶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揭示两种语言异同的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首先,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以茶文化用语为例,展现对应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术语的掌握。词组、短语、习语等是英语语言体系的基本构件,是民族文化特色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茶文化用语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和对英国文化的综合理解力,令后续相关文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中关于茶的词句数不胜数,茶社、茶室、茶馆等比比皆是,茶盘、茶托、茶杯、茶碗等琳琅满目,茶文化术语更是精彩纷呈。无独有偶,在英语中也有大量与茶相关的短语,比如茶室(tearoom)、茶会(teaparty)等,还有很多意义丰富的习语,比如“acupoftea”,它并不仅仅指代“一杯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于他人或事物的喜爱或是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因此,“That’sjustmycupoftea”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为“这恰恰是我所擅长/喜爱的”;“Story-tellingisnotmycupoftea”的含义则为“讲故事并非我的强项”。再如,“adifferentcupoftea”带有较强的对比语气,表示“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所以,“LondoninwartimeisaverydifferentcupofteafromWinchester”所要表达的是“战时的伦敦与温彻斯特完全不同”。另外,茶叶刚进入英国的一两百年间非常稀有,曾被王室贵族视为奢侈品和财富,因此便出现了用“alltheteainChina”表达“巨额财富”的说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为媒介去理解他们所未曾接触过的文化背景,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可以为各地人民所共同欣赏和解读。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都拥有长足的发展历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和不列颠民族的血液之中,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国,围绕茶文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茶经》、《茶典》、《茶学》等茶文化专著,又有《红楼梦》、《茶馆》、《茶人》等着重突出茶文化的文学巨著。在英国,茶被诸多伟大诗人誉为“世间的甘露”、“灵感的源泉”、“生命的希望”,在《傲慢与偏见》、《匹克威克外传》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雪莱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茶的参与,例如在《致玛利亚•吉斯伯思》中有如下片段:“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英国文学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则将自己视为“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以茶为伴抚慰良宵,以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由此可见,茶在中英文学艺术之中都是人们歌颂及赞美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关联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国文学研究纳入其中,通过学习茶文化相关作品,让学生在体验艺术美的同时看到活灵活现的英语文化世界,其学习积极性无疑会得到较大提升,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英语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由茶文化相关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开展诗歌散文赏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在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的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感会大大增强,对英语的灵活运用程度也将大幅提高。最后,现代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填鸭式”及“应试”的单向教学,它讲究语境上的对等或对应,把英语文化的传达置于重要位置,努力挖掘学生的主导作用及主动意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以文化教学为基础、以语言理论为中心的“双向性”及“互动性”教学。中英茶文化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审美趣味等,是语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英语教学可以尝试以茶文化教学为先导,为语言的差异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茶文化为出发点,以英语课本理论为落脚点,两者结合归纳出科学、系统而合理的茶文化教学框架,以文化内涵拓展教学内容,再由茶文化拓展到文化的其他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更为全面,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系。此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讲解那些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拥有不同含义的表达,比如“teaparty”既有“茶宴”、“茶会”的意思,也有“吸大麻的聚会”这个意思,究竟选取何种意义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决定,教师在传授基本语言结构和语法结构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突出文化意义的传达,综合提升学生分析语法和语境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特点选择恰当的文化用语,更加顺利地使用英语,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3结语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引入对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语言运用的文化语境意识,确立对英语这一科学体系的整体认知,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及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加之文学艺术、文化习语、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文化宽度、学习兴趣都会得到较大改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英文化顺畅交流、中国文化海外推广的重要途径。
作者:徐梅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