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英语教育本土化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英语教育本土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英语教育本土化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拦的国际潮流,催生了语言全球化尤其是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在这一进程中,英语作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语言,也经历着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出现了本土化的趋向。我国的英语教育已走过150余年的历史,这一历程既有成就,也有不足。面对如今的文化发展趋势,我国英语教育必须直面英语全球本土化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变革与调整。在分析英语全球本土化背景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代高中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英语本土化;高中英语;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本土化

1英语全球本土化

国外学者璐德米多夫(Roudometof)对全球化、本土化两个概念做了清晰的分析和界定。他认为全球本土化是内部化的全球化[1]。他对民族主义、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全球化的同质与非同质的辩证法(globalization’sdia⁃lecticofhomogeneityandheterogeneity)从两方面影响着一个国家,一方面是文化和机构的类质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标志和机构的同类化,另一方面则是文化本土化与此同时保留了个体国家特有的身份[2]。罗伯森(Robertson)则提出全球本土化是将全球化的因素调整并使之适应地方需要[3]。对于英语的全球本土化,菲利浦森(Phillipson)以英语是否为母语为标准,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两大类,即核心英语国家(coreEnglish-speakingcountries)和边缘英语国家(periphery-Englishcountries),深入分析了核心英语国家对边缘英语国家的支配企图和歧视态度[4]。这种文化渗透使边缘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发展大大受到压迫与遏制。研究者马南(Manan)等人还针对巴基斯坦的英语本土化情况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针对商务人士的采访、街头广告的分析等方式,提出了英语的本土化和本土语言的英语化意味着英文词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包含、吸收以适应各种各样功能上和标志上的目的[5]。关于教育方面的本土化,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较专业领域的研究,如医学方面的研究。学者伯曼(Berman)在其信件中指出本土化教学对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对课程而言,不管深度或时长有多少,教师都不应该忽视教学上的灵活性。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情境化的,应该适应环境。有效的教学取决于许多地域性的因素。因此在考虑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本土化[6]。关于英语全球本土化对英语教育所带来的冲击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内众多学者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进行了探讨。任海峰和赵君以教育学为出发点,对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对本土化进行了定义并针对教育学本土化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复原与反思、皈依与创新的看法。杨秋霞针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定位做出了相关研究,在指出当代中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制定英语政策、重新定位英语作用和改革英语教育评价方式的建议[7]。学者侯冬梅的《以大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教育本土化》关注大学英语教育的本土化改革。

2我国当代高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2.1注重语言技能培养,忽视语言文化输入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改革正十分努力摆脱应试教育。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注重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也是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难点。但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仍然只有书面表达形式,因此教师和学生的重心都仍在书面表达上,英语课程内容的重点仍然是词汇、语法的教学,与相关的文化背景脱离。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许多教师将语言技能的培养列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例如培养阅读课略读、从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技能,这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有益举措。但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也仅停留于书面上理解阅读语篇的层面,导致学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的能力强,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用英语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较弱。由于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学生大多成为答题的机器,一旦进行深入的探讨就会发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或者无法清楚表达。如此一来,英语对学生而言沦为了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语言。学语言和学文化密不可分。只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忽视其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语言。并且,只注重技能培养的英语是很难有本土化发展的。如果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标准化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很难接触或深入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只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发展,而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本土化发展,如中国英语①的运用。

2.2忽视本土文化输入,难以融合中西文化

对本土文化的忽视一直是中国英语教育的弱点。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属于“强文化”,因此作为正统的英语教育,我国更加强调对“强文化”的输入。从英语教材来看,当前中国英语教育以西方主流文化为主,话题的安排设置以及相关的内容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英语教育正努力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但很少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中国主流文化的材料出现,教材中大多只有单方面的西方文化,而没有与之做比较的中方文化,体现了本土文化的缺失。并且,每个话题的安排都似乎脱离了整体文化背景,学生只能片面地了解到部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没有系统地了解。这样一来,中西方文化很难在学生脑海中融合为一体。换言之,当代中国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仅仅实现了单方面的交际,而非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所谓“跨”必须是两种文化的并列、对峙与交织,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8]。仅有西方文化输入的英语语言,没有本国文化交织的英语语言学习过程,如何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比如,教师在教授节日的相关话题时,只一味地向学生介绍西方节日文化,而忽视本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只对西方节日进行了解,而没有在英语课堂上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还有关于中国英语的话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输入全球化的西方英语,不向学生展示已经逐渐被接受甚至纳入字典的本土化中国英语,在文化层面上是很难实现推动英语教育的本土化的。

2.3忽视英语口语培养,难以进行有效沟通

我国英语教育对口语忽视的问题十分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高考仍未将英语口语列入考查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体现了当代我国英语教育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当前英语课堂,许多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一热点话题或者某一名言名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大多围绕同样的观点进行解释,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极少。有的学生会运用学习过的句式或者生词进行表达,教师会给予肯定,但这些都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运用层面,缺乏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基于上述的口语水平,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不强,与外国人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很难向他们传递本国文化或文化现象特有的内涵,难以进行真正有内涵、有意义的沟通,只能在表面上进行浅层语言信息的交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本土化的进程。

3对我国当代高中英语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3.1转变师生观念

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无论是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观念,还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观念,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观念是最基础的,也是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强文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弱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处于“弱文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本国文化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西方的“强文化”才是主流文化,“强文化”才是人们应该追逐的文化,从而极大程度地忽视了处于“弱文化”的本国文化。因此,对中国英语教育而言,师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即并非“弱文化”就真的弱于“强文化”。本国文化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国家特色、地域特色甚至学校特色,其中都包含优秀文化。因此,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将本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保留、结合到自己的英语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本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之处,与西方文化进行良性对比,树立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与乐趣所在。对一些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是以考试为主要目的,因此会认为学习文化是浪费时间。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尽量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文化的意义所在,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文化的意义,在课堂中渗透文化的输入,而不是死板地在黑板上或屏幕上呈现一串串历史事件。总而言之,转变师生观念并非易事,但仍需要以英语教师为主,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出思想上的修正。

3.2构建有本土特色的教学理论

美国第二语言教学专家库玛(Kumaravadivelu)在其“后方法论”的理论中提出了外语教学的三大原则,即具体性(thepa⁃rameterofparticularity)、实践性(theparameterofpracticality)和可行性(theparameterofpossibility)[9]。具体性是指任何一个教学理论都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针对特定的教师、特定的学生、特定的目标,即教学理论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实践性是指教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作用。可行性是指任何教学理论都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身份。“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师资水平和其他因素,规划和设计符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10]。”因此,任何教学理论都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就包括文化因素。我国当前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几乎都以西方理论为主。但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英语学习者不同于西方英语母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教学理论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英语教育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应该结合我国英语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特点,借鉴西方教学理论的精华部分,提出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教学理论,从而指导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即要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教学理论加以甄别、吸收,然后进行本土化改造并付诸实践。此外,不同地区的英语教育研究者也要在总体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教学理论。刘君栓、夏晓翠也提出英语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我国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学习者特点、师资水平和其他教学环境,设计符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教学方法[11]。因此,我国当代英语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让教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而不是纸上空谈。

3.3积极进行教学内容调整

教学内容蕴含在教材之中,教师需要将教材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教学化。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决定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学内容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课堂的灵魂,对一节英语课堂是否有效、有趣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教材分析意识与能力、教材使用思路与具体策略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12]。”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有多本教材,如人教版和牛津版的教材,几乎都是以话题为主来编排教材内容。教师要树立根据教学目标,积极有效地调整教材内容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本土文化。笔者接下来将以具体教材内容为例,为英语教师提供参考借鉴。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Englisharoundtheworld为例。本课的阅读篇章讲述了英语语言的发展进程。在阅读篇章出现前,教材中提出了一个问题:“DoyouknowthereismorethanonekindofEnglish?”,意在让学生发现英语语言的不同变体,尤其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这一问题的提出很适合读前热身活动和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不同。教材内文后的练习也主要集中于词汇训练,只有一个问题涉及让学生列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一些不同用法。教材的编排显然将重点放在英语语言发展的过程以及主要的两个变体,强调了英语语言的全球化过程,忽视了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本土化进程。笔者认为,教师在读后的活动中可以适当向学生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让学生意识到中国英语的规范性和可接受性。比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中国特有的名词,如包子、饺子、豆腐、阴阳、四个现代化、加油等,让学生试着翻译成英文。之后呈现出这些词汇较为适合的翻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区别,特别是可以通过“加油”这个词的新翻译来感受中国英语的不断发展,从而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感受到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4结语

在英语全球本土化发展的潮流下,我国英语教育者要端正态度,顺应潮流,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相应改革,尤其是要从观念上去除自卑情结,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从理论上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从具体实践上细致分析教材内容并主动调整教学内容,让本土文化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让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体会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实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让本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被西方文化认同并接受,让我国的英语教育走向新高度。

作者:郑钰洁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