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阅读理解下的化工类英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阅读理解下的化工类英语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阅读理解下的化工类英语教育

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力支撑,为推进我国化工产业站在国际价值链高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化工人才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掌握一门国际性语言对化工领域人才来说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掌握语言绝不仅限于学术交流或者简单应用,我们需要的是能将我国化工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介绍到世界,讲好中国化工领域高质量发展故事的人才,也需要能读懂国外化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专业文献并能促进我国在相关方面消化吸收的人才。因此,阅读,无论是从语言学习的初衷来说,还是从化工领域人才在工作、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来说,就显得十分必要。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9月出版的《化工英语阅读教程》(张媛媛、杨昌炎著,ISBN:9787122117205,定价:189元)在培养我国化工领域人才深度阅读并理解国外化工领域的进展的相关文献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引导化工领域学生国外科研思路和国内科研思路方面具有开拓性作用。本书将理解化工专业词汇与理解化工专业文献进行了较好的结合,能起到词汇类书籍所不具备的提高化工领域学生的整体思维、科学思维的作用。整体上,本书从化学基础、化学工程、材料和精细化工、能源和环境保护、食品和生物化工等五大部分介绍了化工领域的专业词汇。全书共18个单元,系统、概括地介绍了化工领域各细分学科的专业词汇,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上,本书词汇覆盖范围广,适合不同基础的专业工作者学习,能引导学生较好地将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从英语学习过渡到有效应用,提高交流能力和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本书第一部分,从化学基础和化学家的层面介绍了化学领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专设章节介绍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参照外文文献介绍了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制取纯碱,副产氯化铵的过程,即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虽然内容及原理与中文相关介绍几本一致,但通过外国文献的相关表述,学生从中更能了解中国当时面临的制碱窘境。侯氏制碱法的横空出世,是侯德榜先生严谨求实、惟新是求的科学精神和协作同仁、吸收他国优秀成果的人文精神联合激励下的科技成果,使中国人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碱,给民族工业插上“翅膀”,进而使中国制碱业得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顾历史的同时,本书第一部分第五单元介绍了气相色谱法这一测定血液酒精含量的方法。文章指出,乙醇具有易挥发性,运用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将之与乙醇对照品比较,在保留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行定性分析了;以峰面积为依据,用内标法定量。测试步骤上,分为7步,其中,第2步———定性测试,在实际操作中,测试误差在2%内,正常情况下,样品内标物色谱峰正常但要无乙醇的色谱峰,否则的话,可以认为样品中含有乙醇;必要时,针对不同的色谱条件,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以确证标物色谱峰正常,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一般会显示无乙醇的色谱峰。第二部分所选文章注重构建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工程的知识框架。系统介绍了化学工艺概论、化学工艺设计、化学工艺模型。化学工艺方面,本书指出,早起手工艺式的化学生产过程中,经验起了重要的作用;现代生产技术介入后,经验性的生产在化学物质转换中仍然存在,但科学理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另外,本书立足高校教学实际,指出高等院校一般设有工业化学和化学工艺学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内容上相近。化学工业的趋势在本篇文章中也有体现,即伴随着大型化的化学工业生产日益普遍,一些副产物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采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包括新反应)能促使能源消耗的降低,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生产自动化和要素配置最优化等。要做好化学工业设计,首先要弄清化学生产过程的主要步骤。一般来说,原料预处理或处理都是首要的,针对处理的工艺材料的不同,可分类别采用或净化、或提浓、或混合、或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处理方法;原材料处理后,就进入了化学工业的关键步骤———化学反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考虑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不同的化学反应后所得到的混合物,还要考虑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压力等各种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该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回收率合格;第二阶段过后,就进入了产品制作阶段,想要获得合格的化学制品,分离出副产物或杂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书结合上述步骤在教学和化学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指出了化学工艺设计的一般步骤,即设计准备、确定方法、流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车间布置、说明书编制等。其中,设计准备环节,作者指出了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①对设计任务、设计内容比较熟悉,能够全面理解课题提出的设计要求;②注重搜集资料,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计划;③查阅以下资料:文献资料,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和重点设备有关资料,并要十分明确相关资料的适用范围,进行筛选;④要主动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查研究,适时进行消化并归类整理。化学工艺模型方面,作者在介绍中除了常规介绍外,还不忘一个重要的估算系统,这个系统能起到控制化学工艺模型的重要作用,这个系统中既包含了库,也有估算关联模型的物性估算系统,基础物性数据(如分子量、密度、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标准沸点、偏心因子等)存储于该数据库中,计算时可随时调用;在计算状态方程、液相活度系数的关联式、热焓和自由能的关联式时,物性估算能给出匹配各种给定条件的方程。第三部分,作者对材料和精细化学品进行了详细论述。论述中,作者就精细化学用品领域的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原来的定义———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已经不适合我国跟上世界化工产业发展趋势的步伐;我国在对精细化学用品进行归类时,必须考虑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chemicals)等事实。当下,中国结合自身国情,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日本也是如此。本部分末尾,作者指出了精细化工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在发展传统化学品的基础上,在有余力的条件下,我国不妨采取间歇式生产工艺的形式,生产周期短、实用性强的高技术精细化工品,推动我国化工产业在高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四部分所选文章中,作者对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煤化工着墨很重,从煤燃烧、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等方面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传统层面的煤燃烧,作者在所选文章中对煤燃烧原理及应用的讲述富有生活气息,例子举得也很是恰当,这使本书显示除了超脱专业教材的潜质,在化工知识普及领域兴许也可以有一番作为。煤的气化、液化是清洁用煤的技术结晶,本书所选文章指出,加氢气化法可以使煤直接气化。这种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生产过程中一般被称为直接液化。这类液化的直接表现是:烃类分子分裂,成为几个较小分子。

同样,在煤的液化方面,生产过程中一般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间接液化———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直接液化则离不开催化剂的作用,这种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气。作者认为,气化、液化后使用煤,不仅克服了直接烧固体煤热率低、浪费大、释放有害气体等不足,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还在发电、加热及化工合成中有极大应用。在日本,液化煤或将成为代替石油能源的“核心”。正是世界范围内这种清洁使用能源的大趋势,使我国不得不加大对煤气化、液化的重视,保护环境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的安全。第五部分,作者就生态和食品领域的化工应用进行了分析,在本部分开篇就提出了事物化学元素摄取量的评价问题。作者指出,“安全”是相对的,体现了一定条件下不同群体的不同摄入量个体差异,但我们要注重“平均剂量”这一概念,摄取量不宜超过“平均剂量”。平均剂量的选取则兼顾了能够使这些特定毒性反应的动物数达到最多和该群动物对毒性反应性最高两项指标。一般,达到这两项标准时的毒量就是能够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平均剂量。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剂量肯定是大大少于这个“平均剂量”的,还有一点作者给我们提醒了,部分食品添加剂是天然提取的。一般对人体没什么危害,因为都能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外。本部分最后,作者介绍了食品辐照的相关情况,指出这种用特定物质对粮、蔬、果、肉、调味品、药品等进行灭菌的做法,在生产中已经初现显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因为辐照能通过杀死食品和其中的昆虫、它们的卵及幼虫等方法消除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食源性疾病,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大胆地吃国家备书的用辐照方法保鲜的食品,这也是目前来说较先进的方法,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做足了技术保障。本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专业词汇,在阅读中从整体上对专业文献有所把握。

当然,本书所列专业词汇及篇幅只是化学领域英语阅读的极小一部分,囊括化学领域英语阅读的书籍也不具有存在的现实可能性。作者依据产生于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分类方法,把化学领域的英语阅读尽可能地以简练、涉及广泛的方式列出,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领略化学的魅力,对世界前沿化学技艺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放眼世界化学工业也不只是初步熟悉英语就能做到的,作者只是考虑到英语在全球使用的广泛性和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化学工作可以借鉴的部分先进制程和技术,至于其他语种,有余力的学生自然可以继续学习,本书只是一个引子,旨在激发起学生和化工领域从业者浓厚的好奇心,培养能使我国化学工业站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人才,推动中国化学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欣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