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茶文化下英语教育文化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就当前我国教育资源来说,英语文化教育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在新课改背景下,将英语教育融合茶文化意识对学生们进行的文化培养之路已然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
1茶文化意识融入英语教育
1.1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茶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延续,衍生,在社会与人心中不断地在进化。无法直接通俗的讲出茶文化的最终定义,但是茶文化却无论如何离不开两个点,就是茶艺、茶道。在茶文化中最主要的中心就是茶道,也是茶文化中的精髓所在,规范茶文化的整体活动开展。茶道是基于一定氛围下所出现的一种包括品茶、点茶等的内容,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就是各种器皿、言行等,同时还包括在饮茶中传递的这种文化思想等。可以说茶道中包含了整个品茶过程中所有的礼仪规范,体现了饮茶人自身的这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涵盖礼仪、交往、修身养性等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文化习俗。当前我国教育也在逐渐受着茶文化影响进行新一轮教学模式的开展,英语语言教学与茶文化知识底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学习中借助这种茶文化的融入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某一特定英语句子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学习,加深对语言的印象。英语在高校教育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2007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条例中就正式定义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这种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学习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人际交往,并且能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科素养,能够实现国际交流与学习。
1.2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茶道中蕴含了艺术、文化、哲学等各种内容,可以将其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种:1.唐代陆羽,提倡精行俭德的文化思想,认为茶道中这种煮茶条件和方法是最关键的,意在品味其中的这种雅致恬淡。2.佛教茶礼,追求一种宁静的禅文化。3.宫廷茶道,其中蕴含的政治主义比较浓厚。4.民间茶事,最早是从南部传到北部地区,这种茶道文化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茶文化在现代来说同样有很多精髓值得传承。新时代文化发展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传承茶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同时结合现代元素,能够碰撞出更加精彩多样的文化思想。这种古今结合的例子有很多,如故宫中各种文创产品等。这些新型的优秀的文化产品都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结合的产物。不懂得尊重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无穷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又让多少人迷醉,穷尽毕生精力去研究。民族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指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值得传承发扬,这些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和基础。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是最主要的基础条件,但是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和推广却非常少,尤其是新一代的学生,一直在持续减少。现代社会的受教育程度几乎完全普及,但是对于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却逐渐被遗忘,一些经典的文化思想也被人们抛弃。人们更加追求一些现代化的新鲜事物,喜欢互联网,喜欢游戏,追求个性,但是人们自身的这种情感的感知以及思考的能力也逐渐下降,个人内涵和文化素养也在变得更低。
1.3茶文化视域下的教学现状和模式
目前茶文化课的教学在校园碰到的困难是,很多教师是从别的专业(如音乐、历史、营销)调过来任教,教师们也在摸索着茶文化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知识,只是为了教而教,却不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茶文化是近十年才在学校兴起,学校缺乏师资、教材、设备,故要从零开始做起,这包括了茶文化的一些负责人,他们也是由其他学术领域跨界而来。相对其他已是经营有序的学科而言,茶文化学科的方向便显得没有规范。茶文化应该以什么内容为主,各科内容的比例应该占多少?至今没有定型。把还没有培训好的教师放进课堂对学生而言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教师可能学了一些泡茶手法却不懂泡茶原理就被赶鸭子上架了,碰到学生提出关于茶文化所蕴含的知识等问题则一头雾水。茶文化不比一些数据理论强的(如农业生物、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等)受到学校当局重视,因为他们认定那些科目相对容易累积成就,而文化难以捉摸。拥有别的专长但缺乏茶文化底蕴的负责人以为茶文化的表达方式就是依赖形而上的道理,没有明确与喝茶有关的系统技术。茶文化对于一些教师而言只是一份工作,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在课堂将之述说出来而已,即使有教师们背得一口好文章,但如果他们并非是生活在茶文化当中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曝露出对茶内涵的不了解。学校抓不稳方向,大家又面对招生与毕业就职缺乏信心,于是茶文化学科很快就步上“应试教育”这条路,茶文化生都被指定报考“茶艺师”考试,此考试是于1999年劳动部列入1800种职业之一的职业考证。这让大家感觉到相对安全,不会“毕业即失业”。但,单单为了考试的教育方针,明显扼杀了茶文化的生命。正常的文化学习,除了吸取一般知识,更是通过学习思想与行为来达到完美。故此茶文化生应该要有可临摹的对象,而较易能找到的对象当然是他们的老师,教师在这里受到挑战。爱不爱茶?是否在生活里也建立了泡茶、喝茶的嗜好?茶法是否运用得当?有没有定时将泡茶功夫演示给学生观摩?茶泡得好不好?等等问题都在表现着一位教师对茶文化的信念与态度。比如说泡茶师要有一双干净的手,这不是立了一个规矩可以完事的,这包括了教师必须时刻都维持头发整齐,衣服天天换洗,手指甲修短,杯套与泡壶巾每次用了都清洗晾干,泡茶的手势熟练不出错。教师的价值取合,是茶文化生的学习指标,教师要能让学生油然升起一股感动,进而认同与领悟他人的做法。
2英语教育中的茶文化创新
2.1当前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误区
国内高校所设立的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语言课程,目的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结合实际教学能够发现,这些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些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更多的是关于英语文化的学习。但是国内的这种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更多的是教师系统的讲解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地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交流中很难适用。因此很多大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分很高,但是实践应用能力差,文化素养低,所以并不符合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帮助。这种文化教育的缺失在很多语言学家看来是非常不利的,语言和文化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在语言的学习中不仅仅是针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深入其中学习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可以说文化学习才是最本质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视这种文化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分析现代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能够发现很多教师更多的集中在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记忆学习。但是这种生硬无趣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热情,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相互脱离。每一种语言都对应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可以说语言的本质就是文化,如英语学习中的:acupoftea,翻译成汉语可以是一杯茶的意思,而进一步拓展可以解释成喜欢的食物等,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这个学习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的介绍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英语是一个国际通用语言,也是对外交流和国际文化沟通的重要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最主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对外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实践应用和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甚至比一些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更加关键。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是学生缺少这些实践机会,但是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各种等级考试都能够获得高分。但是如果要进行实践交流,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即使有着优异的成绩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此外由于国内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高校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常常将教学集中在一些考点重难点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引导,学生只是学习表面的一些语言,但是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一窍不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这种文化教育的缺失常常会犯错或者出现犯忌讳的情况。典型的如红茶可以用blacktea来表示,但是很多学生都用redtea来表示。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引导,不仅要教授语言,同时还要对文化背景和思想等进行普及。
2.2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学路径
在各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网络已经逐渐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在高校教育中积极引进先进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多媒体教学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有着绝对的优势,教师可以事前做好课件,然后借助图片、音频等方式直观的向学生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外国影片的播放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如在《傲慢与偏见》中英国人喝下午茶的场景出现频率很高,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场景模拟,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也能够在教师对文化的讲解中将茶文化和我国的茶文化进行比较。在实际教学中引进这种茶文化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这种文化素养,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在课堂互动中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用,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这种茶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体会西方的文化思想,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流沟通,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语言的规范,同时还要向学生普及各种茶文化的英语知识,将英语教学和茶文化进行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保障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茜.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7(04):363-364.
[2]裴丽莲.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及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J].福建茶叶,2020(04):408-409.
作者:周保群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