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语言学视域下英语语篇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分析了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文化特征,阐释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构建作用,以及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认为文化语言学作为解释性科学,能够把语言学与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尝试构建以文化语言学为理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新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语篇;课程体系
一、文化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之前,语言学界普遍接受索绪尔的语言观,把语言作为自足的符号系统看待,而把社会、文化、心理和生理等诸多影响语言的要素都排除在研究的视野之外。语言教学长期以来亦是就语言结构系统本身,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来教授语言,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语言,文化因素的教学被长期忽视甚至无视。随着学术界对语言的文化储存功能、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与语言有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因素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必备前提和推动力量。研究语言必须研究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语言学的西学渊源基于欧美文化人类学、洪堡特的语言学说,以及美洲人类语言学等[1]8293,除此之外,卡西尔的符号论和伽达默尔的释义学思想,亦对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构建具有极大影响。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学科名称由游汝杰、周振鹤于1985年提出[2],随后形成两个流派:①以游汝杰、陈建民、邢福义为代表的关系论流派。该流派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1]105。②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本体论流派。该流派认为语言具有世界观和本体论的性质,制约着人类的思维和文化心理,语言为文化产生的根本条件,语言决定文化[3]。文化语言学以语言的文化功能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阐释语言的文化内涵,是介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叉学科。文化语言学学科的建立是外语学科建设研究的新方向,深化了语言教学对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化语言学揭示语言的文化本质,把语言作为文化模式与文化符号进行研究,它关注的是同文化体制有关的语言现象,而非语言所属的文化制度[1]3435。文化语言学解释的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因果关联,研究领域与学科性质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一种相比较而存在、以互补求完整的伙伴关系。
文化语言学和大学英语教学涉及到文化与语言,英语教学中的语篇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传递着更多的文化知识。用文化语言学视域分析英语语篇教学有别于以往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分别教授的方式,它将文化与语言交叉融合,为英语语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的实质即是以文化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从认知主体的体验性及语言的文化性两个层面来解释语言,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语言运用的理据及文化内涵[4]。运用该理念指导大学英语语篇教学,能够使学习者深刻理解英语学习涉及的英语和汉语的相关知识,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语篇传递着多方面的文化信息,文化渗透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语言学研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文化概念化的过程。此处的文化概念化,比较权威性的解释,指的是概念的过程,例如系统化'或者来自于经验的抽象概念图式,如过程化;或者是把不同的经验布置到预先设置好的认知范畴中;或在不同的概念领域映射,如概念映射。在构建意义的过程中,交际发生作用基于很多因素,例如适合于说话人的语境资源,一部分过程依赖于所进入的概念化,经常被假定为可以被分享。但事实上,不管语言学交际的经验依据是否是文化的,文化图式、文化范围和文化隐喻都已经形成了[5]。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语篇中,有很多涉及中国语言文化的篇章材料,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提高自身文化概念化能力,即元语言文化能力的机会。同时又涉及很多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这实际相当于把蕴含中国文化的英语语篇作为跨文化交际来学习。事实上大学英语教材选篇远不止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除了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化知识之外,还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文化形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接触多样的社会语言现实,更在于提高学生自身文化概念化的能力。文化概念化过程中,文化图式是必然存在的,而语言学和文化图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语言学的认知性,即认知论基础。在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用来表征事件结构的脚本,是用来对事物进行心智表征的模式[6]。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种,而所谓的文化图式则属于内容图式之列。文化图式是指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组织模式把人类之前的背景知识储存于头脑中,作为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而存在。文化图式亦可以理解为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民俗文化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7],文化图式在理解和翻译文本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质、结构及发展规律[8],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它与文化图式之间有着互相包容、渗透的关系。帕尔默认为文化语言学形成的基础是人类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现象的[9]。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第四册第四单元A课文《为这个焦虑的时上一票》,文章题目中“TheAgeofAnxiety”一词借用20世纪英语诗人威斯坦•休•奥登获普利策诗歌奖的同名田园诗,该文的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其在文化决定论、三喻文化和代沟理论等方面作出过杰出贡献。文中字里行间渗透着玛格丽特的哲学观、人生观,以及其对“焦虑”的认识,她丰富的历史学、文化学知识充盈着焦虑感这个论题的深度和广度。毫无疑问,中国学生在阅读该语篇时,潜意识中首先借助的是元文化思维,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则来自于他们对语言的习得过程,学生对作者的认知、两种文化的比较、背景信息的熟悉程度和对主体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情节角度而言,语篇情节的图式性、意向性和文化性使言语者和学习者通过被激活的世界知识产生对语篇的共同预期,而研究语篇是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内容,语篇情节的构建是文化语言学的顺应之举[10]。文化影响着语言对现实的象似度,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世界,对语篇的解读势必涉及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文化语言学中文化的概念化促进了对语篇理解的系统化和过程化。
三、文化语言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构建作用
文化语言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构建主要集中在教材的语篇方面。语篇由许多有逻辑关系的语句组成,随着语句的线性进展不断为语篇注入新信息,对ICM(IdealizedCognitiveModel,理想化认知模型)不断完善和更新,补充背景知识,帮助读者在心智中逐渐整合为连贯的语篇[11]。积极认知的效能越大,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越强[12],学生在阅读语篇中心智视窗就会不断得到更新,会更加清晰化。中国学生视域中的英语语篇,自然更多参与了中国文化对语篇所赋予的内涵,并与语篇中所包含的英语文化相融合。英语语篇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篇模式,文化语言学认为语篇的生成理解受“文化意象”的制约[10]。运用文化语言学视域分析语篇,可以将参与主体的认知体验、文化体验及交际体验系统地结合起来。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读写译》第三册第一单元的A课文《明天的寓言》,是一篇序言,选自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Crsona)1962年发表的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生态思想,是欧美生态文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备一定背景知识的中国学生在阅读该文时,会自然而然地由此联想到中国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虚拟中的美国小镇,曾经拥有肥沃的农田、郁郁葱葱的树木、缤纷的花草和潺潺的河流,以及林间合唱的飞鸟、溪涧欢跳的鱼群和肥硕的家禽牲畜,由于滥用化学药物使喧嚣热闹的小镇变成寂静的荒芜之地。中国在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历经了美国小镇出现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画面。两种文化画面的输入,类属空间域的存在,导致了融合新域的产生。读者认知空间的融合使其更深刻地掌握和理解原文的主旨与内涵。文化语言学通过语篇情节参与图式,就可以诠释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各种动态关系,并通过语言图式,即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来构成阅读材料语言的掌握程度。次第顺序图式规约了记述的次第框架,决定语篇轮廓并分析语篇。通过视觉图式,能分辨出语篇层次、确认语篇的主旨意向及态度。语篇建立在认知基础上,是对具体事物抽象的概念整合,英语语篇阅读资源,是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的重点,这是由英语语篇的性质决定的。阅读语篇的情景即物质背景,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影响其对文化的理解水平;情节作为事件的认知语境,情节的语言使用和语篇情节的描述方式涉及文化语言学领域的诸多方面。英语语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内容的文体形式、涉及的学科领域、使用的语言类型均体现了一定社会背景下时展的要求,它和现时的文化需求是息息相关的。文化语言学因其传统的文化维度及其认知科学的维度,在实现对语言立体认识的同时,为理解英语语篇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视角,对英语语篇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教师对文化语言学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层次发展。学生文化涵养的培养和提高与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引导有一定的关联。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指导英语语言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是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完成的,虽然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意识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但英语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汉语语言文化的参与和熏陶。英语教师应加强文化语言学的学习,意识到文化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语言学紧密结合起来。这亦对英语教师的语言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两个方面,教师的课堂语言表现出自身的文化素养,因为语言负载着人的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效果。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是有计划按步骤的,文化维度的教学却是随机的、下意识的。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分析英语脚本的语言现象能打开教师的文化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换位思考,在跨文化交际中体会目标文化的思维意义[13],以此实现元文化思维与目标文化的交融与贯通。大学英语教材的语篇都是精挑细选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历史、艺术等诸多文化方面,既涉及他国,亦关涉中国,可以说就是世界文化的多扇窗口。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运筹帷幄,必须具有强大的理论和文化知识作为后盾,并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元语言文化与目标文化的认识与思考。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教学内容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教师教法也应与时俱进,才能稳立学科发展的前沿,不被社会抛弃。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因人因地而异,受到更多人文科学的影响与制约。文化语言学作为解释性科学主要是借助背景来研究语言的本体,由于其认知性,在英语语篇阅读时读者无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概念化的过程。英语语篇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精读文本,是英语教师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文化语言学为分析英文语篇的句法关系、结构思路和文本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域,更便于提高对英语语篇的深层理解,进而产生认识和探索临界学科的兴趣。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不仅是文化与文化的结合研究,也是更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232237.
[3]申小龙.论汉语的文化性征与文化语言学方法[J].汉语学习,1988(2):3841.
[4]徐晓飞,房国铮.文化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教育探索,2011(8):3435.
[7]YULEG.Paticragm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8.
[8]张文辉.人类语言: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OL].(20120906)[20180101].
[10]冷慧,董广才,李亚男.认知语篇分析的文化语言学视角[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9599.
[1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80.
[12]李秋杨,陈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篇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4952.
[13]刘洪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学能[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96798.
作者:李力维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