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贸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部分缺失、影响跨文化交际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渗透相关的中国文化,是学生素质提升、学科专业和跨文化交际的平衡等共同需求的结果。教师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教学研究相结合,从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建立师生网络在线互动平台、开展多种英语文化活动等途径践行中国文化的渗透,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建立平等的文化观,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国际贸易;高职英语;中国文化;渗透
一、高职学生在外贸行业工作情况现状
笔者通过对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国贸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和外国客户打交道存在不自信的状态,导致较少的交流和沟通,甚至在一两句的寒暄之后变得无话可讲,不能和外国客户自主地交谈。尤其在外国客户表露出对中国产品的独特内涵感兴趣时,他们却未能恰当地用英语介绍这些中国元素。这种不自然的交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僵局。
二、国贸专业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国际贸易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为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不高,尽管英语对国际贸易专业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们一方面觉得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学习的内容和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他们认为学与不学差别不大。许多学生对欧美文化兴趣较浓厚,却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知之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偏重欧美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学生们更关注的是信用证、询盘、单证的写法、产品的英语描述等内容,对于出口产品的中国元素蕴涵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价值关注较少,形成知识的缺憾。“英语学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母语基础上,我们对英语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已有的母语文化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上。忽略了母语文化,实际就丢失了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1]100-103教师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分析,“要弥补这种不足,就必须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大量融入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关文化知识,使他们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实现中西文化的接轨。”[2]152为减小学用落差,达到学以致用,高职英语的教学开辟出新的教学途径刻不容缓。
三、高职英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流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在吸收英语国家语言知识、文化、风土人情等的过程中,也同样担负着向对方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否则,双向的交流就很难进行下去,而英语学习者也会成为只会说几句英语的文盲。”[3]159-160跨文化交际是一项双边的活动,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交际的质量和效果。而以往中国的对外贸易工作人员着重迎合外国客户的风俗习惯、文化禁忌等方面,失去我们自身的话语权,导致了中方贸易人员在交际中的不自信,也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文化素质和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面貌。许多外国客户对中国的文化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他们也渴望通过贸易往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他们对于英语的发音偏颇不怎么计较,却无法容忍中国人犯文化上的错误。
(一)学生跨文化交际良性发展的需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4]1当今的高职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之外,其母语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构成优秀职业人的重要方面。对外的贸易往来,除了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之外,中国人的远见卓识、举手投足的优雅修养,也成为中外贸易往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功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于本国的母语文化学习,“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5]78-81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尊重外国客户的风俗习惯之余,也应教授学生中国的社交礼仪及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寻找其异同点,并关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力求地道真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提高我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的对外贸易产品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而这些都是产品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工作人员只有深入了解对外贸产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挖掘整理其背后承载的民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轶事等中国元素,才能使外贸产品富于文化积淀,形成产品特色,从而增加产品的多元价值,增强国际贸易产品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渗透相关的中国文化十分必要。这些文化,可以是具体产品文化内涵的英语表达,也可以是待人接物的中国风范,也包括中外文化产品的异同点和中外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礼仪和各自的禁忌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高职学生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三)优化学生的本土文化观念,反“文化殖民”的需求
国内的许多知名学者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失语的忧虑。甚至有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的失语症上升到我们被“文化殖民”的程度,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这么多年我们学习欧美的语言和文化,强调语言表达的地道和纯正,甚至有些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西化的趋势。随着反“文化殖民”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是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试图做出相应的调整了。为了留住传统,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不卑不亢,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优化学生的本土文化观念刻不待时。贸易产品的文化蕴涵很多都是当地文化的映射。中国地广人多,各地的产品、民俗、文化传统等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教师将出口的产品性质、文化内涵导入英语课堂,从而优化学生的本土文化观念,响应当前的反文化殖民,使学生更加有文化自信,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从容。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途径探索鉴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试图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适度地选择并巧妙地加入部分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于教材,选择贴近时代,贴近专业、贴近行业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进行渗透。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选择和国际贸易产品相关的文化,着重挖掘产品承载的中国元素及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可以是某种产品固有的文化积淀,也可以是产品相关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产品信息,甚至是产品的包装文化,老字号产品的网站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相关信息等。例如,教师可以从旗袍的常规介绍引申到丝绸的发展、嫘祖的传说、养蚕的故事、蚕丝生产技艺(养蚕、缫丝、制绵)、旗袍的刺绣、纹样图案、中式盘钮扣、满族人的传统服装、丝绸之路的系列故事等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信息,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听、说、读、写、译等内容,渗透进课堂。较简单的故事传说可以设计成听力的内容,较难一点的说明性、介绍性的内容可以设计成阅读理解,对某一专题内容的讨论可以设计成口语,词条和短语可以设计成翻译,产品的描述可以设计成作文等。
(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地选取,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地方文化,从而开发校本课程。“教材中不仅要体现多元文化元素,更要大力宣扬中国文化,体现中国元素,这也是职业英语教材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69-72编写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教材是减小学用落差、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1.校本课程内容适当融入当地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立足传统文化,面向对外贸易产品的内涵挖掘,并形成一定的系统,这样的教学才会生动具体,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如果在教学中加入本土文化内容,教师再对教学步骤进行精心设计,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距离感必然会缩短。”[7]54-56中国的产品带有浓厚的传统地方特色,而且各地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地域文化包括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中州文化、湖湘文化、江浙文化、蜀文化、巴文化、赣文化、徽文化、闽文化等。教师开发的产品信息应紧密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方言、饮食、民间艺术、民间建筑、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使学生具有浓烈的归属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较易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浙江文化有“丝绸之府”和“鱼米之乡”之称。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被称为“浙江经济”。浙江有许多特色产品,如丝绸、杭绣、越窑瓷器、金石篆刻、鸡血石雕、桐庐剪纸、蓝印花布等,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将当前的高职英语与浙江文化相结合,建立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语料库,在“浙江经济”这个强大的背景下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浙江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职英语的教学。2.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专业和具体开发校本课程,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应加强传统文化素质的修养,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并具备甄选优质的、贴合学生专业的英语表达,适当地分析、整合和加工,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的能力。这些都和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英语表达的坚实基础分不开。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达到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加强。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甄别、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灵活机动地在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并通过教学效果来检验成果。然而,这些教学技能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验、分析、调整,方能逐渐获得。
(三)面向国际贸易专业开设选修课
教师在注重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课时的合理分配之外,还应注意在质和量上加强对学生中国文化的渗透,开设面向特定专业的选修课,在行业英语中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当前世界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外国作家撰写的与中国文化相关、蕴含中国元素的文学作品,有些是小说,如《骨》、《吃碗茶》、《女勇士》、《接骨师之女》、《望岩》等华裔美国作家作品;有些是国外媒体拍摄的中国的纪录片,如BBC拍摄的《中国春节》,《美丽中国》和《中国人要来了》等系列片;有些是电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喜福会》、《喜宴》、《面纱》、《刮痧》、《少女小渔》、《推手》等。教师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使学生“浸入”到这些作品中去,深入领略中外文化的内涵、冲击与融合,开阔其国际视野,从而增强其文化修养,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开设供师生互动的网络在线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教学采用网络平台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实施简便,信息反馈及时。如学校在教室的电脑上开通桌面云,为老师开辟网络存储空间,教师将资料直接存在服务器。这对教师而言,开展课堂教学乃至开设网络在线互动平台,与学生做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慕课、微课视频、小短剧、PPT课件、电子文本资料等,同时在线解答学生的提问。这是一条深受师生欢迎、又易于操作的学习途径。与此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显得尤为重要。当教学和反馈变得更加便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第二课堂的学习便成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尺度。为适应目前的大数据时代,教师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亟待进一步加强。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
教师在课堂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如组织学生阅读中国文化的英译本、中国文化知识竞赛、志愿者服务、博物馆、展览馆参观、聆听专家作的相关讲座等。教师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如国贸知识竞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竞赛、与产品信息的英语传递相关的竞赛等活动,将活动设计成网络、口语、书面等方式进行,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巩固拓展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和吸收。
五、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地方文化也各具特色,中国的贸易产品更是凝结了丰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元素,其背后深远的内涵、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如何将这些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文化背后的故事和价值以英语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高职学生建立平衡和平等的文化观,使其跨文化交际达到平衡的状态,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对于教学的更进一步的实践和探寻,还需要高职英语的教师继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林.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析高职英语课堂母语文化导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于才年崔晓倩.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
[3]严芳.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交际2017(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韩玲.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J].执教论坛,2017(7).
[6]李亮.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专业化、国际化和职业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7]王培荣,王亚荣,梁惠卿.本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作者:唐林飞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