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语新闻语篇语言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语新闻语篇语言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英语新闻语篇语言学论文

摘要: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转喻普遍存在于新闻语篇中。《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中国日报》新闻语篇中,低层次指称转喻出现的频率最高,低层次情境转喻次之,高层次转喻出现较少。只有了解这些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类别和含义,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转喻的指代意义,快速正确解读新闻信息,同时理解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获取有效信息。

关键词:转喻;认知语言学;英语新闻语篇

一、转喻的理论基础

Lakoff和Johnson(1980)在其著作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映射,转喻具有指称功能,往往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1987年,Lakoff进一步定义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Cogni-tiveModel,简称ICM)下源域突显或激活目标域的认知过程。Kovecses和Radden(1999)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实体(转喻喻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Kovecses和Radden(1999)把转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包含事物———部分转喻,范畴———成员转喻,范畴———特征转喻等)。另一大类是整体中部分与部分间的转喻(包含工具转喻,工具替代生产者;生产转喻,产品替代生产地;容纳转喻,容器替代所容纳内容;地点转喻,地点替代机构等)。〔4〕Panther和Thornburg(1999)提出将转喻分为两大类:低层次转喻(low-levelmetonymy)和高层次转喻(high-levelmetonymy)。其中低层次转喻分为低层次指称转喻(referentialmetonymy)和低层次情境转喻(situa-tionalmetonymy);高层次转喻分为谓词转喻(predicativemetonymy)和高层次情境转喻也叫言外转喻(illocutionarymetonymy)。〔5〕转喻的认知机制包括临近性原则、相对突显原则和关联性原则。临近性原则是转喻生成的基础。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距离(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相近的事物很容易被视为一个单位。〔6〕所以,同一认知域的两个事物通常属于相同的概念或相似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相对突显原则是指转喻涉及的是相关临近或是突显关系。人们在观察和记忆事物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关注和记忆更突出的部分或方面。认知突显度越高,越容易被认知主体感知;认知突显度越低,认知主体感知的可能性就越小。〔7〕关联性原则是指转喻的本质特征在于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建立事物之间的指称关系,这是同一概念域中的映射。

二、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喻

新闻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新闻报道的对象是现实中最新发生的客观事实,读者通过阅读新闻语篇可以获得最新、最真实的信息。为了使读者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最新的信息,新闻作者会使用各种修辞,有助于清楚表达客观事实和传达作者意图。使用转喻就是新闻作者的重要策略。从转喻的认知机制可知,事物的认知突显度越高,越容易被认知主体感知。因此,新闻作者往往会运用人们更熟悉的认知域来突出新的认知域,即一个概念实体(转喻喻体)突显为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实体)的认知过程。在新闻报道中,转喻用读者熟知的概念来替代不熟知的概念,由此来引导读者关注、认知和理解新闻信息。转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思维手段和行为方式。新闻作者在新闻语篇中使用转喻,同时也是通过转喻信息反映媒体机构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塑造和影响读者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舆论导向、广告宣传、服务经济的社会功能。〔8〕

三、文本分析

《中国日报》Chinadaily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并具有最高国外媒体转载率的中国报纸,被全球读者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体,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的语料来源于《中国日报》Chinadaily近年的热点新闻。在语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低层次指称转喻在新闻语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低层次情境转喻次之,高层次谓词转喻和言外转喻出现较少。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新闻语篇中普遍出现的低层次指称转喻和低层情境转喻,对高层谓词转喻略做分析。

1.低层次指称转喻(low-levelreferentialmetonymy)

低层次指称转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最为常见,在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低层次指称转喻是指在同一个认知域中用一个概念实体代替另一个概念实体的转喻映射,通常表现为相关物质名词的替代,如首都代国家。〔9〕例1:BeijingandWashingtonreachedconsensusinprincipleonmajorissuesandhadspecificdiscus-sionsabouta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onbi-lateraleconomicandtradeissues.例2:AccordingtoLutz,whetherBeijingandWashingtoncanproperlyresolvetheirtradefrictionswillundoubtedlybeamajorfactoraffectingsoybeanprices,which,iftheygoup,willinturnpullupthepricesofothercommodities.例1和例2的新闻语篇中,新闻机构用Beijing,Washington两国的首都来代替中国和美国。该新闻语篇是有关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给美国大豆贸易造成很大影响,直接使美国农民损失巨大。新闻语篇中出现friction(摩擦)一词,新闻作者用首都名称代替国家名,可以使读者在心理上拉近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理解两国间贸易争端的影响。新闻报道中提到美国农民希望两国能尽快解决贸易争端,达成共识,新闻作者借用转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影响读者达到希望两国尽快解决贸易摩擦的心理效果。例3:Aslongastheysettheireyesonmutualandglobalinterestsandexpandtheirconsensus,theywillfindthemselvesclosertoreachingamutuallybeneficial,win-winagreement.例4:ForpeoplehereinBritain,Chinaisnolongera“farawayland”.Chinaisrightherebeforeyoureyes.Itisinyournewspaperseveryday.AndmoreandmorepeoplefeelcloselyconnectedwithwhatisgoingoninChina.例3和例4属于部分代替整体之间的转喻,eyes(眼睛)属于人体器官的一部分,这里指代人们整体对该事件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眼睛对该事件的关注。例3的句子来源于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共同利益一文的新闻报道。新闻作者用高突显的eyes引起读者的注意,实则引导读者形成心理解读“只要美国着眼于共同和全球利益,扩大共识,他们就更易于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例4的句子来源于2019年1月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应邀在牛津剑桥俱乐部发表的主旨演讲。Beforetheeyes(在眼前)不仅仅是是指人们眼前看到英国媒体有关中国新闻的报道,更指代中国的发展与英国的息息相关。新闻作者用突显、易感知的eyes(眼睛)激活人们的心理通道,读者更易于理解中国从“远在天边”变得“尽在眼前”。

2.低层次情境转喻(low-levelsituationalmetonymy)

低层次情境转喻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用高突显的子事件来代替整体事件〔10〕。通常来说,一个事件是由若干个阶段、情景或子事件组成,而这些子要素和整体事件之间就存在低层情境转喻关系。在认知过程中,人们更容易关注和理解高突显的子事件,从而从子事件去解读整体事件。例5:Anarticlepublishedon27JulyontheRussianInstituteforStrategicStudieswebsitede-scribesUSbehaviorassowingdiscordbetweenRus-siaandChinaanddeclaresthatRussiawillnotbe’melted’byTrump’sflatteryandsmiles.例5来源于美中俄三角关系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用特朗普的smile(微笑)这一高突显的子事件指代美国政府竭力想诱惑和联合俄罗斯这个整体事件。在认知过程中,读者更容易理解smile,用高突显的要素可以激活其他相对不突显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新闻语篇中的转喻就形成了。读者从而可以解读新闻背景“美国领导人试图离间俄罗斯与中国,但俄罗斯不会被特朗普的阿谀奉承和微笑‘融化’”。例6:AsaChinesepoemgoes,“brotherhoodwillsurviveallvicissitudes,andasmileisallweneedtodissolveoldgrudges”.Wehopethatthehistoricsum-mitatPanmunjomwillbetakenasanopportunityforalltoembarkonanewjourneytowardslastingpeaceandsecurityontheKoreanPeninsula.例6来源于韩朝首脑签署《板门店宣言》确认无核化目标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用双方的smile(微笑)这一高突显的子事件指代双方的和平会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这个整体事件。新闻作者用了中国著名的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来翻译该句。该句的中英译文都阐释了smile(微笑)的转喻认知机制,用读者熟知的概念来替代不熟知的概念,由此来引导读者关注、认知和理解新闻信息。例7:NASAsatellitedatarevealstheEarthisgreening,withChinaandIndialeadingtheincreaseingreenleafarea.Earthisgettinggreener.IndiaandChinaareleadingtheglobalgreeningeffort,arecentNASAstudysaid,observingthattheworldisagreenerplacethanitwas20yearsago.例7中作者用green(变绿)这一高突显的子事件指代中国和印度植树造林和农业活动主导了地球变绿的过程。green(绿色,变绿)是读者熟知的概念,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认知。用green这一源域信息来突显新的认知域,可以增加话语的关联性,即使读者对新闻背景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也能正确解读新闻内容。由于green转喻的使用,读者能形成植树造林和农业活动的增加、森林和耕地面积增加、绿化面积和植被叶面积增长的心理解读。

3.高层次谓词转喻(high-levelpredicativemetonymy)

高层次转喻可分为高层次命题转喻(propo-sitionmetonymy)和情境转喻(situationalmetonymy)。高层次命题转喻又称为高层次谓词转喻,是指会造成语法关系的转喻,会影响语言结构074的转喻,也有学者把谓词转喻看作是出现在一个命题的谓语陈述中的转喻〔11〕。例8:China,asacountryofpeopleonthemove,isenergeticallypursuingprosperity.Weareallrun-ningveryhard.Wearealldreamchasers.例8来自国家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areallrunningveryhard(都在努力奔跑)和arealldreamchasers(都是追梦人)都出现在谓语陈述中。arerunningveryhard实则指代中国人民一直都在拼搏和奋斗的过程;arealldreamchasers指代在拼搏和奋斗过程中每一个有目标有信念的人。aredoing在语法关系中表示当前一段时间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在该句中强调了从过去持续到现在延续到将来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一直都在拼搏和奋斗。现在进行时态从语法形式上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感和直接感,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转喻机制的形成。研究发现转喻现象在新闻语篇中普遍存在,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新闻语篇中,新闻作者常运用人们较熟悉的认知域来突显或投射到新的认知域,可以更容易引起读者对新闻的关注,而读者在解读新闻语篇的过程中,通过转喻能进一步快速正确解读新闻信息,理解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鉴于语料的收集和篇幅限制,本文重点分析新闻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层次指称转喻和低层次情境转喻,对高层次的谓词转喻只是略做分析。对于其他类型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解读和识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洁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