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及类型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及类型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及类型探析

摘要: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我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文化积蕴深厚,音乐艺术更是源远流长,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音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音乐开始扬眉吐气,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公众的喜爱,它既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章首先介绍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现状,然后讨论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最后探析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类型,以便为古典音乐学习者带来更多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音乐;审美特征;类型

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各种类型的音乐不断涌现,共同促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音乐艺术体系,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文化珍宝。其中,中国古典音乐的地位不可低估,它是古代人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其内容与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再现了古代的智慧与审美,其对现代人的道德熏陶、审美意识形成等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现代人对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时代比较陌生,往往对作品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演唱不符合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挖掘不出真实的音乐意境[1]。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及类型,让更多音乐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音乐,增强其对古典音乐的学习热情,推动我国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现状

古典音乐起源于西方国家,其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晚,甚至当前中国古典音乐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国内音乐学者也不熟悉古典音乐。由于古典音乐难于理解,一般人接受不了这种音乐类型,再加上唱片公司对古典音乐设置了很高的票价,将普通听众直接拒之门外。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流行音乐横扫东方国家,其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优点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以至于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众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典音乐并没有退缩,为了打开自己的生存市场,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许多青少年群体纷纷学习古典乐器,管弦乐团得以成立,还有一批出色的现代音乐家也纷纷将古典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作品,形成了具有古典音乐气息的创新型音乐作品。如此一来,人们在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家的作品时,也会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熏陶。不难发现,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前景一个片光明,既能促进我国音乐艺术事业更上一层楼,又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

1.时代性

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脱离现实情境而独立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古典音乐的形成必然与一定的时代密切相关,它是创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内心感受,也是其思想情感的充分表达,其音乐风格的审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在中国古典音乐《胡笳十八拍》中,内容涉及的是魏晋时期的战乱生活,体现了作者蔡文姬本人生活在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为了拯救国家,也为了拯救民族,做出了“远嫁他乡”的决定,最后又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丢下了异乡的孩子,内心矛盾重重而无可奈何。从作品内容来看,从头至尾都渗入了时代的烙印,演唱人员只有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领悟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才能真正表现出古典音乐作品的美[2]。

2.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地域,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也有自己的艺术活动特色,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对于中国古典音乐来讲,作品都来自民族民间音乐,不管是在调式、风格,还是音乐组织上都不同于西方国家,这也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盛行着地方戏剧、山歌、号子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我国古典音乐深厚的文化底蕴。实际上,中国古典音乐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当时人们以自己创编的民歌来丰富精神生活,达到陶冶情操、愉悦心情的目的,而且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特色和审美也不尽相同[3]。如此一来,在无数的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汇集了各个民族的音乐作品,唱法各异,其音乐审美自然就呈现出了较强的民族性特征,魅力无穷,耐人寻味。

3.文学性

与当今的流行音乐不同,中国古典音乐非常优雅,其创作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今天也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鲜活的历史内容。作为历史内容的载体之一,中国古典音乐无疑承载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与文学紧密相连,所以中国古典音乐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学韵味,特别是诗歌类的文学作品是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路径。实际上,古代的音乐作创者都喜欢将诗歌与音乐进行相结合,不仅体现出了特定民族的音乐风格,还赋予了音乐作品更多的文学性,使得中国古典音乐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听众传达诗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整个音乐表演更富有张力,更富有文学审美的特征[4]。例如:在《诗经》中,原本枯燥的《关雎》诗歌,却因为音乐的伴奏而助长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念之情,让音乐的文学性更加浓厚,进而令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十足,意味深长。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类型探析

1.崇高美

在我国,“崇高”一词与“壮美”一词的含义几乎类似,它是某种事件或人具有精神上的过人之处,进而赢得公众的认可并产生向往神驰的“美感”。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崇高美”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甚至让人热血沸腾而为之付出一切,已经成了中国古典音乐的一个重要审美类型。例如:中国古典音乐《满江红》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崇高美”的文化特质。对于音乐作品《满江红》而言,它由著名古琴家杨荫浏将其与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进行相结合,整个内容表现了以岳家军立志报国、决心战胜侵略者的宏伟气势,音乐激昂高坑,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崇高美”[5]。正因为如此,音乐中的“崇高美”让后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不惧困难、勇敢地向前进,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崇高美”所带来的正能量。

2.悲剧美

从某种程度上讲,“悲剧”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类型,其内涵充满了浓烈的悲情色彩。耿飞认为“悲剧性”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不论是历史生活,还是现实生活,它都是对其悲剧的升华,其中充满着极为激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带来了痛苦、悲哀、无奈等的情感体验,最终让人们产生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灵震撼的美感[6]。例如:中国古典音乐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就体现出了比较浓厚的“悲剧美”,该曲以悲愤的词句传达了蔡文姬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战乱的社会环境给底层百姓所造成的灾难,置他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整个曲子的情感基调既有凄婉伤感之意,又有捶胸泣血之画面,足以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悲楚心情。更为突出的是,在第八拍,演唱人员表现出了荡气回肠的“诅咒”和“诘问”,无不令听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同情心,该艺术效果正是中国古典音乐悲剧美的集中体现。

3.意境美

中国古典音乐注重文学性,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都是“文化音乐”,有的是文人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的是雅士创作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追求“意境美”。可以说,“意境美”是中国古典音乐得存活的灵魂,比如《春江花月夜》就是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意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在《春江花月夜》这部古典音乐中,其旋律来自琵琶古曲《夕阳箫鼓》,以抒情为主,既典雅,又优美,曲调似水墨画般的迷人,为观众带来了一幅山水美景图[7]。通过这样的画面,演唱者的表演更具有诗情画意,以此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引进了十分高雅的意境中,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惬意与舒适感。毫无疑问,《春江花月夜》旋律的意境极其优美,与诗情画意相融合,这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意境美之所在。

4.和谐美

中华民族向来崇尚美德,其中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和谐”,注重人与自然要处于相互交融的完美状态。在音乐艺术领域,“和谐”也是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可以说是实现“音乐上的协调”。中国古典音乐的“和谐美”,主要体现为“声情”“音乐内容”等两个方面的和谐,尤其是在琴曲《高山流水》的《流水》部分表现得最为突出。大体上讲,在古典音乐《流水》部分,曲调以抒情为主,采用了“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的手法,向观众传递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从本质上讲,这种感情是人们内心感情的升华,其旋律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点滴到浩荡等都彰显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和谐美”[8]。纵观整个《流水》的音乐演奏,不管是力度方面,还是节奏方面,都与流水的自然声和快慢感极其协调,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音乐曲调与创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和谐。

四、结语

总之,无论时空如何变化,经典的音乐文化永不衰退,只有将其代代传承,才能使其精髓在任何历史环境下都能闪闪发光。中国古典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无论是其情感性,还是其审美性,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质与、审美情趣等,一举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种类较多、数量庞大,其审美特征自然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尤其是时代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十分突出。如今,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唱风格,必须深入了解其崇高美、悲剧美、意境美、和谐美等主要审美类型,才能让音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的音乐境界,深入广大听众的心灵深处,彰显其在当下社会的审美价值。

作者:郑佳瑶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