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类型和节奏对记忆影响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类型和节奏对记忆影响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类型和节奏对记忆影响探究

【内容摘要】本研究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型和音乐节奏记忆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3(音乐类型:古典音乐、古风音乐和流行音乐)×2(音乐节奏:快节奏和慢节奏)的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一是在流行慢节奏音乐条件下,男性的再认时间要显著高于女性的再认时间(t=2.59,P<0.05)。在听音乐的条件下,男性音乐再认时间要显著高于女性音乐再认时间(t=2.00,P<0.05)。二是在正确率上,古风音乐在音乐节奏上存在显著差异(t=-2.30,P<0.05)。三是不同音乐类型、不同音乐节奏条件下,被试正确率和再认时间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中国文化;音乐节奏;音乐类型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音乐相关的设备也越来越普及,音乐也成为了人们学习、放松的必要陪伴。与此同时,人们在进行学习等认知的过程中听音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背景音乐对个体记忆效率的影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onazov(1989)创造了一种名为“暗示学习法”的新型学习方法,研究发现在学习中听节奏舒缓、拍子数在50到70的古典音乐对被试的记忆速度有显著的提高[1]。赖淑贤和张维(2010)通过对背景音乐对汉语词的记忆效果的研究发现古典音乐对记忆效果有促进作用,而音乐训练在记忆上的优势带有场景性[2]。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背景音乐会对记忆产生消极的效果。Takahashi(2006)在实验中发现被试在有音乐的环境下测得的成绩均显著低于安静环境下测得的成绩[3]。李卫华(2008)对背景音乐也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古典音乐对记忆没有促进作用;对于高中生被试而言,背景音乐习惯反而会对高中生产生干扰[4]。在过往的研究中,前人很少从文化背景上考虑音乐类型和节奏对个体记忆的影响,而现实中中国文化对个体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人际交往方面也与其他文化下的同龄人存在区别。中国文化影响国人的方方面面,研究音乐与记忆的关系也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类型和音乐节奏两个因素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测试记忆材料时是否应该听背景音乐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30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19名。被试的母语都是汉语,视力或矫正视力及听力都正常。

(二)研究材料。1.背景音乐材料。古典快节奏音乐为阿炳的《二泉映月》(BPM为150),古典慢节奏音乐为管平湖的《阳关三叠》(BPM为50),流行快节奏音乐为五月天的《温柔(live)》(BPM为150),流行慢节奏音乐为胡彦斌的《月光》(BPM为55),古风快节奏音乐为玄觞的《大浪淘沙》(BPM为146),古风慢节奏音乐为音阙诗听的《红昭愿》(BPM为57)。所选音乐都用Goldwave进行编辑,删掉开头及结尾空白处,循环播放。用mp3gain软件将音乐的波形增益都调至70分贝,保证音乐的最大音量一致。2.学习和再认材料。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选取240个使用频率为0.0029~0.0045的低频中文词语,从中随机选取120个词语分为6组作为学习材料,每组增加20个未学习的词语组成再认材料,所有词语随机排列。

(三)研究程序。采用3×2的双因素被试内设计,包括三种音乐类型(古典音乐、古风音乐、流行音乐)以及两种音乐节奏(快节奏、慢节奏)。因变量是被试的再认时间和正确率。在再认阶段,被试每选对一个记1分,指导语已标准化。

(四)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为描述统计和t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性别对记忆正确率和再认时间的影响。以六种音乐环境下性别对大学生被试的正确率和再认时间分别进行描述统计及差异检验,具体见表1。根据表1,在听流行慢节奏音乐时,男性的再认时间显著高于女性的再认时间(t=2.59,P<0.05)。在听音乐的时候,男性音乐再认时间显著高于女性音乐再认时间(t=2.00,P<0.05)。

(二)正确率和再认时间在音乐类型与节奏上的差异。三种音乐类型下不同节奏对大学生正确率和再认时间的影响,具体见表2。根据表2可知,在正确率上,古风音乐在音乐节奏上存在显著差异(t=-2.30,P<0.05)。在正确率和再认时间上,不同音乐节奏下音乐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讨论

(一)不同音乐类型和音乐节奏下性别对正确率和再认时间的影响。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古风慢节奏音乐的情况下,正确率优于男性。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女大学生在听古风慢节奏音乐的时候,受到的干扰较小,所以发挥出来的成绩更好。这与彭聃龄的研究结果一致,他认为女生在言语方面的能力是要优于男生的。从性别上看,可以发现在听流行慢节奏音乐时,男性的再认时间显著高于女性的再认时间。说明慢节奏音乐可能会对男生产生更大的干扰,占用男性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增加了再认时间。田华(2008)就指出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在音乐环境下,男性的再认时间显著高于女性的再认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不一样造成的,在接受相同的刺激时,激活的区域、大小存在差异,所以男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刘野(2013)在研究指出,在音乐环境中,男性的反应时要高于女性的反应时。

(二)音乐类型与节奏对正确率的影响。从正确率上看,古风快节奏音乐的均值显著低于古典快节奏和古风慢节奏音乐,同时古风慢节奏音乐的正确率是6种音乐环境中最高的。这可能与音乐类型有关,在快节奏的影响下古风音乐较古典音乐而言,需要占据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导致了成绩更低。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赵姝梅(2006)做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慢节奏音乐的准确率要高于快节奏音乐的准确率。在正确率上,不同音乐节奏下音乐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由于节奏一样的情况下,大脑激活的脑区都差不多,所以表现出来的差异不大。这与前人的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陈友庆和吴芸芸(2015)的研究就指出,古典快节奏音乐正确率要显著高于流行慢节奏音乐。从文化上分析古风音乐是近些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人的适配更好,旋律更契合中国当代青年。古风慢节奏音乐让被试消耗的大脑资源更少,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表现更好。生活中常听古风慢节奏音乐会对记忆产生更好的效果,提升学习效率。

(三)音乐类型与节奏对再认时间的影响。从再认时间的比较上来看,不同音乐类型、不同音乐节奏条件下,被试再认时间差异均不显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再认时,被试受到的干扰都差不多,所花费的时间也就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古风慢节奏音乐再认时间的平均值最低,也说明了古风慢节奏音乐可能只需要消耗相对较少的大脑资源,从而减少了再认时间。而流行快节奏音乐的再认时间平均值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被试在进行再认时,流行快节奏音乐对被试的干扰更多,从而导致了被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与前人的研究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刘佳(2015)等人的研究就表明在中文阅读条件下,快速音乐的阅读效率要高于慢速音乐的阅读效率。这可能是由于实验具体材料不一样导致的。

五、结语

一是在听流行慢节奏音乐时,男性在再认时间方面所受影响更大。二是在有音乐的环境下,男性的再认时间比女性更长。三是相较于古风快节奏音乐,古风慢节奏音乐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作者:覃程 耿希峰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