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水平,随之而来的农村语言文化对新农村建设也产生了有机的引导。普通话作为汉语言文化的标准语系和其他地方语言相互交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层次的多元化、如何认清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摆在广大群众面前的重要任务。

1新农村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发展的现状

召开以来,构建新农村和谐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乡村的重要因素。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的语言体系,在积极的推广下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对地方方言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从根本上说,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交融下积累的宝贵财富。方言作为“区域文化岛”的典型现象之一,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言障碍,如果不进行一定的融合和渗透,那么将会制约着我国多地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广普通话的目标并不是消灭地方语言,而是消除沟通障碍,在维系普通话和方言平衡。为此,广大人民群众需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尊重地方语言文字文化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华文化能够具备更强的包容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我国各地区文化工作者应加快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可见,普通话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凝聚民族影响了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另一方面看,与普通话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言的衰落性。虽然我国对语言权的保护比较充分,也存在相应的立法确立了普通话与方言的法律地位,但是普通话的推广依然给方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对普通话和方言进行平衡和协调,长此以往,方言未来将会走向衰亡。

2新农村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中存在的瓶颈

根据相关部门对农民做出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有8.82%的人对于家乡话的重视程度不足,有46.18%的人认为家乡话的用处不大,只有20%的人认为家乡话存在着较多的用处。而对于普通话,有87.3%的人认为普通话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模式,由此可见方言的发展地位存在衰退。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发展路径,不难看出,方言衰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话的推广。当前,推广普通话已经成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人们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这在无形中也加速了方言消亡的态度,使很多地方普通话面临衰落。以上海为例,上海作为我国一线教育城市,很多儿童自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普通话,所以很多孩子从小都不会讲上海话,使具有深厚区域特色的上海方言逐渐消亡。(2)对本地方言的放弃。方言受到地域、文化的局限,很容易被外在环境所影响。当前,农村地区的打工者遍布全国,他们进入城市后拥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更愿意留在城市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原本掌握的方言技能,讲起了普通话。而对于自己的孩子,也以普通话的形式进行教育,因此导致方言的传承面临瓶颈。以广州为例,广州使用的粤语人数逐年递减,广州人在来到上海以后,对于上海当地的吴语,也难以融合,所以导致放弃方言的人也越来越多。(3)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方言会阻碍民族社会的发展,但是方言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具备积极的意义。方言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集聚和整合。但是,一些人错误的认为说方言是一种很“土”的行为,所以他们会对方言抱有排斥的态度,通过说普通话来融入当地城市的语言体系。这种认识不足还直接的影响到了经济产业、艺术体系等方面。

3新农村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发展

(1)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实现普通话和语言的和谐发展,其重要策略就是确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广大群众要辩证的看待地方方言和普通话所具备的文化特性,以正确的发展理念,去看待两者的特性和优势。要充分尊重普通话的统一性和方言的文化性,将方言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去看待。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对“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民的普通话水平,增加对农民普通话的接受程度。正确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以此理性看待方言在农民心中的位置,充分维护我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2)激发对方言的保护意识。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有其固有的价值。方言消亡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地域文化的消亡,使语言文化变得单一枯燥。为此,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对方言的保护意识。通过深化对地方方言的调查和保护,以影像资料记录等形式,营造良好和谐的文化保护环境,让方言得以很好的记载和传承。例如,在2015年由湖南主持人汪涵发起的湖南地域方言大调查。他组织了十支调查队伍,用声像方式保护方言资料,建立方言数据库,并将其融入湖南省博物馆的建设中,以此激发人们对方言的保护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拓宽语言教育路径。新农村建设离不了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因此,要想加强对方言和普通话的平衡,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拓宽对语言教育的开发路径。在学校教育中,率先通过“普通话+方言”的教育形式,以此引领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方言,改变他们单一的想法,能够从源头上起到对方言为重视和积累。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例如上海已经建立了试点学校,对20所幼儿园进行上海话试点教育。再如苏州设立了方言报站,让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吴地的独特语言文化,获得了大家的广泛支持。除此之外,还通过地方广播、电视台等形式,让方言能够以一种轻松亲切的方式融入到现实生活,确保方言获得更有效的传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基因和重要的语言资源,其发展特性十分明显。方言在传递情感、凝聚认同、承载文化、反映历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要想推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立足新农村建设,从多个方面进行语言文化的推进和加强。

参考文献

[1]欧小艳.农民工语言态度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10):3-26.

[2]邓霞.汪涵发起湖南方言调查“相应”计划保存方言资料[N].中国新闻网,2015:07-05.

[3]陆晓华.苏州6条公交线路首试方言报站受欢迎[N].苏州日报,2011:12-19.

作者:杨帆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