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多种优秀文化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现如今,中国茶文化已经享誉全世界,而且是我国在国际上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并且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拓宽中国茶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需要依靠英语语言,主要是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能够让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因此,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主要对茶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意义,并且针对传统茶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意义;措施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传承到今天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茶文化的形式,还是内容都丰富多样,且因为所处地区和民族的不同,使得各地都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具有鲜明差异的茶文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通过向学生细致的讲解茶文化,不仅能够为传播传统茶文化提供良好的机会,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能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传统茶文化的概念

对于茶文化来说,即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文化,比如茶道、茶德、茶具以及茶艺等。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融合,起源于中国,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茶文化与文化相同,都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内容涵盖较多,而狭义的茶文化专指精神文明,主要是指茶在被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

2当前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师都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而且也只是将英语学科看做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学科,对英语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才使得教师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也仅仅是讲解单词、语法以及句型等较为浅显的知识,而没有对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致使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内涵。不仅如此,多数英语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完全忽略了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本身存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种类多样,茶文化就是其中一种。对于茶文化来说,指的就是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化,包括茶道、茶具等,茶文化传承已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无论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还是陶冶情操,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具有以下三点意义:第一,茶文化的传承已经经历了上千年,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精神能够对学生起到德化教育的作用。茶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借助茶道和茶德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传统茶文化所构建的教学课堂,能够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很多国家早已形成了自己国家的茶文化,尤其是很多西方国家,早已对中国茶情有独钟,茶文化也因此成为了连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英语语言也自然成为了主要的沟通工具。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并没有注重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导致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样的学习环境会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会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文化。茶文化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教学的难度,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英语语言,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正确的认知,同时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第三,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丰富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并且能够使学生在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习,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的思维被西化情况的出现。

4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对茶文化传播的作用

4.1能够有效扩大传统茶文化传播的范围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之所以茶文化在日韩传播更为广泛,主要是因为日韩与中国的接触更早,且较容易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对茶文化的理解也要比欧美等国家更加深刻。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英语也是国际通用语言,为了能够将中国茶文化推广出去,需要借助英语语言,因此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进英语语言文学中,能够扩大茶文化传播的范围。

4.2有助于增强传统茶文化传播的速度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对中国的茶文化感兴趣,但是因为语言的不通,致使这些人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也仅停留于表面。借助英语语言,能够让更多使用英语的外国人对中国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的底蕴表达出来,进而能够增强传统茶文化传播的速度。

4.3能够使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仅仅使用汉语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具有很大的难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了联系,语言也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想要实现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自然离不开对英语语言的运用,因此,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能够促进其走向国际舞台[4]。

5传统茶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措施

5.1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文化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存在较大的关联,不仅如此,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也会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想要使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外,还要注重更新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教师定期进行评估,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进。

5.2及时转变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已落后,需要及时进行转变,其中就包括传统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传统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拓宽了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避免向学生单纯灌输知识,而是要认识到传统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并实现两者的融合,这样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为学生讲解与传统茶文化相关的英语单词、语法以及句型等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而且对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能够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5.3积极完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体系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很多的科技设备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其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在进行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傲慢与偏见》时,不仅因为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因为原著内容过长,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这部著作的影视剧,这样能够有效的将这部著作中的文学知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在播放影视剧资料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并展开对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影视剧资料中所呈现出的英国与中国对于茶文化的不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学到不同茶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也能够让学生对传统茶文化有更加清楚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活跃课堂氛围,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传统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著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除此以外,通过阅读英语著作,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课堂教学变的更加活跃,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还推动了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茶文化的结构组成也变的复杂,内容也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茶道、茶德以及茶艺以及茶具等。传统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沟通的重要桥梁,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播传统茶文化,离不开英语语言,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促进传统茶文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梅娜.茶文化走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剖析[J].福建茶叶,2018,40(07):233.

[2]贾慧琳.基于茶文化的英语语言学课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0):174-175.

[3]卫景宜.英语专业教学中人文内涵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22—326.

[4]胡安琪.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代边塞诗的意象再现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7):131—134.

[5]王中伟,付晓帆.英美文学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交织和融入[J].福建茶叶,2018,40(12):477.

作者:崔宁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