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安全观下的语言安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安全观下的语言安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安全观下的语言安全研究

【提要】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在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网络安全观研究语言问题,我们发现语言安全问题具有嵌入性和不对称性相契合、多维性和深广性相统一、突发性和持续性相交织的特性。从网络安全对抗本质出发,语言安全问题的具体表征有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缓慢、语言圈层化传播风险、话语权争夺等。对此,我们需要多管齐下保障语言安全,助力网络空间治理。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语言治理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到9.04亿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领域的国家安全。语言像空气一样分布在网络安全的各个角落,在网络安全中占有独特地位。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结合网络安全这一新时期的理念研究语言问题。鉴于此,本文以网络安全为基础,探讨网络安全观视域下语言安全的基本内涵、语言安全的特征和具体表征,提出语言安全保障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语言安全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对网络安全观的传播和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一、网络安全观视域下语言安全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发展在推动各国社会经济繁荣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网络空间成为继天空、海洋和陆地之外国家安全的新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囊括了11种安全类型,网络安全虽未列其中,但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与信息安全密不可分。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网络空间内的语言安全事关信息安全,更关乎国家安全大局。对于语言安全的定义,学界尚未统一,但都强调语言安全事关国家、社会安全。本文认为,网络领域的语言安全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现有技术无法对其进行精准处理和分析;二是语言作为一种中介,引发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

二、网络安全观视域下的语言安全特征

语言安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对于语言安全的特征,方小兵的两篇文章不尽相同,但都提到了语言安全具有嵌入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网络安全观的视角下,本文对网络空间的语言安全特征重新进行阐释。

(一)嵌入性和不对称性相契合大多数情况下,网络空间中的语言安全问题是内嵌在其他安全领域中的,通过网络媒介放大,波及国家安全战略。作为一种内嵌式的安全形态,语言要素在网络安全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正因如此,网络中的威胁因素通常借助语言的外壳,具有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可能性,如一些亚文化以网络语言为载体迅速传播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危及文化安全。

(二)多维性和深广性相统一网络空间承载着信息社会的公共安全。网络空间中的语言安全问题往往引发蝴蝶效应,出现“国内安全问题国际化,国际安全问题国内化”的复杂局面。比如在国外发生的汉语歧视事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引发国民抗议,进而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件。网络超越了地域性和时间性,扩大了语言安全事件波及的深度和广度,有些甚至激化民族矛盾,影响国家安全体系的建立。

(三)突发性和持续性相交织网络空间中的语言安全事件一发生就能迅速传播国内外,具有瞬时集中爆发的特点。但多数的语言安全问题是长期历史问题积累而成的,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比如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冲突。2010年,某市开展了一场网上调查,建议在市营电视频道增加普通话节目,该提议遭到多数市民的反对,并引发了关于方言存废问题的争论,相关报道和讨论长达一年之久。

三、语言安全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具体表征

网络安全具有整体性、开发性、共同性、相对性、动态性等特点,“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语言安全内嵌于网络空间的各种因素对抗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缓慢互联网是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言治理带来了挑战,网络空间中的语言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有音频、视频、图片等,增大了语言信息处理的难度。我国语言信息处理技术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在信息过滤、语音识别和生成、舆情分析以及自动翻译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当前亟需提升软、硬件实力,处理好网络语言的输入、输出、存储、传播、分析等问题。

(二)语言圈层化传播风险“网络语言传播背后的圈层是一定群体的网民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通过网络上交流互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体系,再通过身份认同构成一个个介于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圈层。”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的圈层化传播必然导致信息的圈层化传播,一些人群被“信息边缘化”,一些人群无法突破圈层壁垒,被意见领袖长期、持续性地引导,思想固化。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中隐藏着大量的亚文化元素,如“草泥马”“茶婊”“拼爹”等等。语言强大的暗示功能使得消极语言在无形中溶解和稀释先进文化要素的方方面面。

(三)话语权争夺网络空间建立了一个新的话语传播平台。从国家角度来看,一方面汉语在全球网络空间中占比很少,话语的受众面积小,话语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公共话语的兴起,削弱人们对国家话语的互动和理解,影响国民身份的建构。从网民角度来看,在网络空间中存在性质恶劣的语言暴力行为,它们以话语霸权的形式,通过贬损、侮辱和谩骂的行为方式,制造、传播网络谣言,挑动民众不满情绪,侵犯和损害他人的精神和心理,污化网络空间氛围。

四、语言安全保障网络安全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交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积淀中最持久的符号系统,在网络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消除语言安全隐患,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国家安全,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语言安全风险分级制度语言安全治理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保障语言安全,需要协调人力、资金、场地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促进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需要积极推动研发成果投入应用。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监测语言生活,从语言活力程度、语言关系紧张度、语言保障能力、语言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设立科学的指标和参数,建立健全网络空间语言安全风险分级制度。

(二)普及相关安全教育,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素养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共同性决定了语言安全问题不能只依靠某个群体、某个机构来解决,而要依靠参与到网络活动中的每个个体。身处网络活动的每个参与者既要得体地运用语言表达自我,又要自觉遵守并维护网络秩序。网络安全意识、语言安全素养要从小抓起,学校、社会要大力开展相关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促进全民素养的提高。

(三)打造国家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5年12月,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5点主张。“命运共通需要话语先通”,想要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需要质性分析网络空间话语传播要素,优化资源配置;需要设置有思想、有深度、有力量的前言话题;需要依靠技术手段、创新话语的表达形式;需要一批批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意的中国网民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话语,与世界同频共振。

五、结语

万物互联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领域,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安全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语言安全隐患的具体表征,我们需要通过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语言安全风险分级制度、提升国民语言素养、打造国家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等方式来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作者:穆柔云 陈源源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