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视纪录片镜头语言文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国民平均素质的不断提升,我国当代电视纪录片开始在不同方面渗透文化意识,表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歌颂并宣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理念,凸显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宣传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纪录片导演通过选取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段阐明了影片主题与其中蕴藏的文化理念,电视纪录片中使用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影片制作者的文化意识与认知方式,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电视纪录片中镜头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并列举了通过调整镜头语言规律彰显纪录片文化宣传价值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视纪录片镜头语言文化研究
为强化我国国民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理解力,电视纪录片应当全面整合传媒信息、社会舆论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重要资讯,并在纪录片中展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观点与思想主张,发挥电视纪录片固有的塑造观众文化价值观的特殊作用,根据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艺术理念与先进思想灵活调整作品的镜头语言表现手法与画面构成规律,在表达深层次艺术理念的同时,向观众传递具象化的文化知识,以此强化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一、我国现代电视纪录片镜头语言文化的主要形式分析
新时代的电视纪录片习惯从多个角度诠释镜头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够引导观众从不同方面思考纪录片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可对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现代纪录片中经常会以儒家文化中“忠孝节义”等道德品质为出发点解读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动机,是具备独特象征意义与民族精神传承意义的历史性文化符号,通过在纪录片中使用此类承载儒家价值观与道德理念的镜头语言,既能提高纪录片的可信度与文化影响力,又能推动现代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改变观众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方式。我国电视纪录片在镜头语言中展现了具备一定思想深度的道家理念,如“天人合一”、“柔能克刚”等富有内涵的文化思想,此类文化思想可引发电视观众的思考,赋予其思维层面的启迪,有利于扩展纪录片具体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宣传教育效果。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与镜头剪辑思路不同于欧美国家纪录片,较为重视画面的清晰度与镜头视角的高度、广度,纪录片制作者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间接性影响,在表现自然景物、描绘历史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带有一定主观情绪色彩的运镜手法,以还原艺术化的文化情境为基本目标,通过调整镜头与镜头之间切换的节奏与前后顺序,贯彻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艺术理念,具备丰富观众艺术鉴赏体验的独特效果。[1]西方国家的电视纪录片过度重视展现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经历,习惯于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展现主要的故事情节,而我国新时代的电视纪录片则惯于采用环形叙事手法,不对纪录片的描绘对象作出定论与带有过度主观性的评价,将事件的性质交予观众自行判别,形成了具备较强客观性的和缓镜头语言风格,可引导观众在更高的审美标准上思考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阐述镜头语言文化内涵的纪录片制作原则分析
电视纪录片制作者应当选取处于静态的客观现实作为影片的拍摄对象,并在尊重真实生活形态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摄影技巧记录处于发展变化状态的现实生活,尽可能地确保纪录片所展现的事件演变历程相对全面、完整,全面记录能够体现人生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可用素材,运用影视创作工作中常用的造型技巧调整空间布局,为电视观众详细展示处于运动中的动态时间造型,多角度地描绘能够反映纪录片主题思想的细节与细微动作、情绪。现代电视纪录片制作者应当坚持主次分明原则,在制作过程中重点突出关键性人物的艺术形象,从复杂混乱的事态中选取较为适宜的描绘对象,连贯持续地表现拍摄对象的生活状态与所处的外部环境。
三、现代电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文化内涵研究
(一)展现民族文化传统
在我国现代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精神与传统道德理念的探究是极为关键的内容,纪录片制作者应当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凸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社会应用价值与文化意义,使用富有概括性与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展现民族文化传统,强化艺术表达的道德感召力与价值观矫正效果。创作者应当在制作纪录片时使用渗透传统文化理念的镜头语言,详细描绘重大历史事件与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经过与最终影响,发掘影像所记录的各类事物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重点描绘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泼水节”、我国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通过描绘富有传承意义的文化现象,凸显现代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属性与艺术特征,重点强调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指导价值。[3]
(二)以艺术化镜头语言描绘民族精神
现代电视纪录片制作者应当准确意识到民族精神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的深刻、普遍联系,为凸显纪录片的宣传教育价值,使电视观众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必须通过调整镜头语言展现创作者对民族精神的正确认识,通过有条理地使用镜头语言给电视观众感受到流畅、鲜活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丰富了电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通过还原、模拟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使纪录片的具体内容能够与整体运镜风格相契合,使灵活多变的镜头语言能够展现我国独有的艺术理念与文化精神,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对民族精神进行细致、全面的阐述与解说,点明纪录片所选取的历史素材与文化现象的内在关系。
(三)对文化素材进行故事化编辑
为提高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可看性与镜头语言的连贯性,制作方必须采集与影片主题思想有关的生活素材与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重新修订与编辑,发现其中带有明显历史文化元素的部分,将其以故事化的形式按照一定次序进行详细解说,展现拍摄对象的文化内涵与个性特征,让电视观众感受到富有生活气息的历史情感,在深入发掘历史文化素材应用价值的同时,促进区域性文化习俗的传播与演变。制作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阐述影片主题思想,以此降低观众理解纪录片具体内容的难度,在显著压缩纪录片长度的同时提高叙事效果,使用镜头语言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串联到一起,形成与纪录片所讲述的文化现象同构的文化符号体系。[4]
四、结语
纪录片制作者应当根据影片所选题材的性质调整镜头语言运用方式,在拍摄过程中主动使用富有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的拍摄技巧,动态地描绘出事件的发生过程,研究并熟练掌握有效传播文化信息的基本策略,强化当代电视纪录片的文化传播效果,彰显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使用多形态、多层次的镜头语言,避免过于突出地表现制作者的主观意识与抽象性艺术观点,使影片的具体内容建立在合理的时空结构之上,创造出具备独特艺术魅力的镜头语言。
注释:
[1]吴静:《论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表达功能———以《舌尖上的中国》为文本探析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名作欣赏》2017年第23期
[2]王婷婷:《用镜头“倾听”———谈人文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戏剧之家》2019年第4期
[3]赵瑜,郑一佳:《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美学融合探索———以纪录片〈孤山路31号〉为例》,《中国电视》2019年第8期
[4]田连友:《电视纪录片镜头语言文化自觉研究》,《中国报业》2020年第2期(河北省承德广播电视台)
作者:于军 单位:河北省承德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