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浅析

【提要】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产生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分析其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与时代条件,正确认识其当前所面临的国人文化认知偏差、国外语言文化冲击、现代化转型等挑战,在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时代下,从提升国人自身认同、充分挖掘利用语言文化资源以及深化对外语言文化交流等角度思考应对路径,是做好新时代文字语言工作,推进当前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弘扬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传承弘扬2021年11月3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弘扬,这一目标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表现。当前,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丰厚资源等,为其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为其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发展与大众需求,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对中华几千年文明的凝练与表达,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基因密码,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标识,蕴含着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积淀,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上至古代的诗词歌赋,下至近现代的散文小说,都是其内容的具体呈现。这些中华语言文化经典词藻优美,独一无二,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缩影之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能够让这些中华文化经典在当代更加充分地“鲜活起来”。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传承与弘扬,能够增强国人对中华语言文化的认知,进而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普及,更加充分立体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事关历史文化的传承,事关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独特的价值底色。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具备有利条件。当前中华文化备受国际关注,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热度有增无减。今年年初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更是凭借“冰墩墩”“雪容融”两大吉祥物的流行热度,将代表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书法、汉语等内容推广出去,形成了新一轮的“中国文化”热潮。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同与喜爱中国优秀语言文化,这也是当前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有力群众基础。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在时代发展潮流与人民大众需求下,搭乘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的便车,提升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中华语言文化与世界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构建浓厚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目前必须做出的努力。

二、当前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形势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其中,国人对于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认知偏差、国外语言文化体系的冲击以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难题等,是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

(一)国人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存在认知偏差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传承与弘扬一直备受关注,但在这种普及教育下,其效果却差强人意。当前仍有部分国人缺乏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对于中华文化持有相对否定的态度,对中华文化的珍重感不强。在这种文化认知下,国人对于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也同样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华语言文化不时尚、落后,对其不甚了解就加以否定。还有,当前部分网友在互联网上对我国传统经典文化进行调侃、歪解与嘲弄,网络用字用语不规范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了部分国人的态度还有待转变。在这种文化认知偏差下,全民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也对当前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出了挑战。

(二)国外语言文化的冲击

国外语言文化在我国本土的传播也给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在当前传播形态快速演进下,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得更加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国外语言文化带来的冲击更是只增不减,这也是当前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所面临的又一挑战。承载着国外语言文化的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在我国广泛传播,人们对以“英文”“日文”“韩文”等语言为载体的英日韩歌曲的喜爱甚至偏爱这些现象表明了国人对国外语言文化的接受与认可度,体现了外来语言文化对我国语言文化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作为世界通用性语言的“英文”,对我国优秀语言文化所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人难以招架。

(三)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面临现代化转型难题

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键盘打字方式的便捷化,使人们对文字的重视程度大为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电子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使语言使用规范标准化问题被忽略,网络用语粗俗,让人难以理解。这些问题要求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传承与弘扬中要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现代化转型。但是,在现代化转型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面临着一定难题。问题之一是传播手段的单一。在国内,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传承与弘扬的应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平台、智库建设以及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待完善。在国外,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则主要以孔子学院、图书出版等为载体,新的现代化载体有待发展。问题之二是宣传方式的传统性。在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以及“君子文化”的熏陶下,内敛成为中国人骨子里带有的一种气质,这也是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独特标志。但在对外宣传普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这种特质就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中国文化而言,外国文化更突出地表现为奔放、热情特质,语言文化环境也因此大为不同。在这种语言文化差异背景下,表达方式、说话方式的内敛性,使宣传方式更加偏向以传统为主,在大胆使用现代话语上较为薄弱,其实际宣传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几点思考

我国知名文化研究学者余秋雨(2013)在《中国文脉》里曾经讲过:“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这句话形象深刻地表明了文化经典的不可再造性与珍贵性,凸显了在时代的变迁中文化经典传承的重要性。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记与符号,更是宝贵的文化经典,我们应对其怀有敬畏之心,倍加珍惜,防止它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消散,重视其传承与弘扬。传承与弘扬两者密不可分,传承是弘扬的基础,弘扬是传承需要达到的进一步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当前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在传承与弘扬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相应的路径探析,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升中国人的自身认同

提升中国人的自身认同,主要涉及价值观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认同。价值观是一个人在成长发展中的基本行为规范与认知标准,它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一个首要前提,即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全体国人应该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优先的价值追求与目标,树立母语优先的价值取向。第二,民族认同。华夏民族一家亲,民族认同既是国家认同,也是情感认同,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需要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第三,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与价值。国人应树立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底蕴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从小抓起,引导树立“母语优先”的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学习氛围,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矫正认知偏差,从根本上转变一些国人“国外的月亮总比国内的圆”的崇洋媚外意识。特别要注意的是,文字语言作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基础载体,是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根”与“魂”,其相关工作更是不容忽视。抓好文字语言工作,即抓住“文字”“语言”这两个典型代表,围绕“文字”“语言”做足功夫。如,结合青年群体的需求,可以参考《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做法,利用电视传媒等现代化手段,对凝聚与体现不同朝代语言文化精华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进行年轻化表达与简单化阐释等,增进青年群体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理解,提升这一群体的文化素养与文化意识。提升国人自身的认同,才能提升国民传承与弘扬的自觉性,才能让更多的人充分认识、了解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增强价值共识,认同中国文化符号。

(二)深入挖掘与开发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资源丰厚,面对现代化转型难题,更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深入挖掘与开发,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往,我们在传承与弘扬过程中,都是采用图书出版等传统方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兼顾传统的过程中立足当下,学会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播手段,将资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有声书”以及“立体书”等。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资源蕴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在中华经典传承、古文字研究与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也是传承与弘扬它的关键所在。在中华经典传承中,可以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人们深切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汉字的“方正”与“美丽””。在古文字研究与传承中,开展更多与其相关的工程,如古文字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启动。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贯彻落实相关工程,开展“甲骨文”等专项研究课题等。

(三)深化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

目前,全球对于我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与喜爱度持续上升,我们需要把握时机,深化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切实重视有关文字语言的对外传播交流工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栏目采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食+地方饮食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将我国的美食文化很好地传递到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美食的多样化,让世界人民对我国各地美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在中国美食文化传播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参考这一节目的优秀做法,将语言文化与中国故事、互联网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平易近人”,更具有亲和力与感召力,表现方式更加灵动。此外,迎合世界读书日等世界性节日活动,将中国优秀语言文化融入其中,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与弘扬方式。当然,加强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建设,更是当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必须重视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中,要格外注意错别字与语句语序的校正。

四、结语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中国典型的文化符号,它能够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下传承沿袭至今,充分说明了它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底蕴,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其价值底蕴的一脉相承。当前,我国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面临新的挑战,有待应对与解决。为此,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不仅要抓住机遇,在全球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热度下,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很好地传承下来,还要积极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弘扬,推动其更好地走向世界,增进语言认同,提升文化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还要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汉字语言工作,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生活,增进对于中华语言文化的认识,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传播,建设我国主流语言文化体系,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余秋雨2013《中国文脉》,长江文艺出版社。潘玥斐2018《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国社会科学报》第9期。刘志刚、杜敏2020《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田学军2020《努力开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局面》,《语言与翻译》第2期。国务院办公厅20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第35期。

作者:陈希希 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