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脊柱骨折内固术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脊柱骨折内固术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脊柱骨折内固术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脊柱骨折产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运动障碍、脊柱畸形是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脊髓损伤,导致患者残疾[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但患者术后易合并压疮、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加之患者受突发事件影响,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引发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后续诊疗配合度[2~3]。优质护理是一种全面化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以降低外界因素对手术的负面影响,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9.82±4.1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8例,稳定型爆裂19例,不稳定型爆裂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8.40±4.2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7例,稳定型爆裂18例,不稳定型爆裂1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均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高位截瘫;有交通事故纠纷;有沟通、交流障碍。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日常清洁消毒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常规口头健康知识教育;加强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意愿术后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康复肢体训练;出院时告知复诊时间,口头交代居家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手术知识手册,重点强调功能锻炼的优势,通过列举康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2)体位护理。术后6h内避免平卧位,选择侧卧位,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翻身,注意翻身时患者肩部与髋部需同时完成动作,背部和腰部需固定,避免二次损伤腰部。(3)按摩。患者取平卧位,下肢屈曲,护理人员使用右手手掌对其腹部进行按摩,自右下腹行顺时针按摩,动作轻柔,力度以患者自感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对其四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4)饮食。术后6h协助患者进饮温水,若其无不适反应,30min后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5)功能锻炼。术后引流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初期协助其进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依次内收和外展足趾、踝、膝、髋等关节,配合深呼吸、扩胸等运动,最后抬起下肢,30min/次,3次/d;1周后行俯卧位背伸肌锻炼,上肢放于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促使头部与下肢能够离开床面,坚持5min。(6)出院跟踪指导。护理人员将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写到出院指导卡片上,发放至患者或家属手中;建立脊柱骨折患者康复微信群,每周在群内推送居家功能锻炼知识,强调患者出院40d下地行走时需佩戴腰围,90d时可进行弯腰前屈训练,锻炼强度、时间循序渐进;每月实施1次电话回访和1次入户随访,予以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干预至出院6个月。

1.4观察指标

(1)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使用脊髓损伤神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从运动、痛觉、触觉三个方面评价,其中运动选择四肢10块肌肉评价,总分100分,痛觉、触觉选择身体28个关键点,总分均为11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3)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压疮、伤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发生情况。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压疮,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例伤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发病后期马尾神经会受到一定压迫,致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瘫痪,降低其生活质量。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但神经细胞再生较为困难,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4~5]。加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恢复。优质护理充分注重了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制定以并发症预防、运动康复为主的护理内容,完善、优化了各项操作步骤,从而使得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优质护理用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金莹等[6]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护理可降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示护理措施在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脊柱骨折为突发事件,患者症状严重,因而常出现担忧、暴躁等负面心理,影响其诊疗依从性。而优质护理将患者心理作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举例康复成功病例可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从而使其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术后诊疗工作,为加快康复进程奠定良好基础[7]。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感觉、运动、触觉等障碍,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功能锻炼是优质护理的重点实施内容,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地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被动活动,使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诱导脊髓的可塑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可达到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效果[8~9]。优质护理中的肢体按摩可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位护理可降低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优质护理考虑到了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健康护理需求,将出院跟踪指导纳入护理计划中,借助微信随访和入户随访的方式持续了解患者病情,跟踪和督促其坚持锻炼,充分提升了功能锻炼的效果[10]。综上所述,优质护理通过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逐一优化,降低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跟踪式出院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功能锻炼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丽,丁永清,张旭,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7):653-658.

[2]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86-689.

[3]曹利芸,王云秀,刘学慧,等.路径式多途径健康宣教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43-546.

[4]李媛媛,耿硕.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47-153.

[5]周绍春,石艳.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06-207.

[6]金莹,马晨溪.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151-1152.

[7]郭晋萍.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77-679.

[8]黎玲.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43-946.

[9]罗筱玮,郭乃铭,徐海涛,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6):2542-2544.

[10]毕春娟,张黎,张玲玲,等.延续性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对FRAX值及SF-36评分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3):485-487.

作者:宋全美 单位:河南省原阳县中心医院外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