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血管外科优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血管外科优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血管外科优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研究组患者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护理不良事件,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科护理时,必须正确识别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加强安全管理效果。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处理,能够有效保障血管外科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管外科;优质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学科划分也比较详细,专科化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血管外科主要是诊断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静脉曲张,肾动脉夹层,颈动脉狭窄以及血管畸形等。血管外科多为老年患者,该类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且基础疾病比较多,容易造成致残和猝死,用药风险也比较高,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2]。因此血管外科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血管外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分析这种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3~78岁,平均(65.7±4.3)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通过临床实践以及文献研究,分析血管外科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广泛采纳相关意见,总结出血管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腹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摔倒与坠床,抗凝治疗引发出血,肺栓塞以及压疮。(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思想。采用集中和分散方式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活动,并且利用早会和例会,强调危急重症患者的安全管理。对于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管理教育,定期组织其参与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3]。实习学生入科之后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并且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护理部所通报的不良事件,以此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还应当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其能够相互监督全面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②预防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破裂。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压,给予患者硝普钠泵入治疗,并且嘱咐患者轻微活动,在护理过程中,禁止热敷和挤压腹部。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确保排便通畅。③预防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必须卧床休息,禁止热敷和按摩患肢,避免血栓脱落[4]。当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应当及时配合医生治疗。④预防出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抗凝治疗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在治疗干预前应当明确患者具有出血性疾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出血倾向进行密切观测[5]。在给予患者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则需要定期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则必须定期监测INR。当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月经不停,消化道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应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切口持续渗血,应当及时压迫切口,并且进行换药止血处理。但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应当考虑脑出血症状。⑤防止坠床和摔倒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入院之后需要填写防坠床,防跌倒评估表,给予患者健康教育[6]。护理人员应当制订警示板,并且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将高龄患者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针对截肢,肢体缺血等活动性障碍患者,则应当嘱咐患者避免单独行走,以免引发意外[7]。住院患者如厕过程中极易发生摔倒事件,所以需要在卫生间和走廊安装扶手,确保地面干燥清洁。⑥防止压疮护理。由于血管外科多为老年患者,且部分患者合并肢体肿胀,偏瘫等,该类症状又属于压疮的高危因素[8]。所以患者入院后应当建立压疮评估表,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每天进行参与确保皮肤干燥清洁。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患沟通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包括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总分值为100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评价结果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过程中,研究组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确识别血管外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可知,血管外科患者,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年龄,发病类别,用药以及不良事件等,所以需要针对上述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9]。在血管外科患者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由于护理人员属于医疗风险的一线操作人员,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明显提升风险鉴别与化解能力,以此提升安全管理有效性。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且参与到科室管理工作中,以此控制潜在风险安全问题,从根本上加强抗风险能力[10]。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确保血管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对于血管外科患者来说,病情危重,且并发症比较多,多数症状都会导致患者发生大出血,死亡率比较高。给予患者抗凝溶栓治疗,又会出现肺栓塞和出血危险。给予患者安全管理之后,将优质管理模式应用到血管外科患者护理当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且注重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在发现异常状况之后及时上报医生进行处理,以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安全管理是基于常规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以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以此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各项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还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需求,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身心舒适,充分体现了出患者的主体地位。综上所述,给予血管外科患者护理时,必须正确识别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案意识,以此加强安全管理效果。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处理,能够有效维护血管外科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晓峰.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19.

[2]李芡芡.护理安全品管圈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6):102.

[3]董雪云.三维评价模式指导下护理安全管理对血管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10):948-949,952.

[4]曹艳兰.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106-107.

[5]孔晓玲,张珊.2012年—2018年我院血管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0):1788-1790.

[6]张贵英.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100-101.

[7]崔梅英.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29.

[8]史秋颖.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3.

[9]赵娜,王梅.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饮食保健,2019,6(39):194.

[10]娄方辉.PDCA循环在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66.

[11]郭燕.加强外科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1):183.

作者:张玉芳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