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探讨

摘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斑点叉尾鮰是在引种方面比较成功的一种大型淡水鱼类。从2003年越南鲶鱼被美国列为倾销产品后,我国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不仅开拓了国际市场,而且国内的养殖技术也日益成熟起来。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美国中部流域和加拿大南部的部分地区,喜在清澈、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或咸淡水水域生活。斑点叉尾鮰因适应性广、食性杂、生长快、肉质上乘、抗病力强等特点,曾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加工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该鱼,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现已在国内大部份地区进行养殖了。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头小,吻稍尖,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颌具有4对灰色触须,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型较长,前部宽于后部,体表粘液丰富,光滑无鳞,侧线完全,皮肤上侧线孔明显。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具有脂鳍1个,尾鳍分叉较深,鳍均为深灰色。

1.2生活习性

斑点叉尾鮰属于广温性淡水鱼,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4.5mg/L以上,pH值为6.5~8.9。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河流或湖泊等富有砂砾、石块的底层,喜在阴暗处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特点。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等为主。以后逐渐偏食于个大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及有机碎屑。斑点叉尾鮰是典型的雄鱼筑巢鱼类之一,一般雄鱼在与雌鱼交尾后会赶走雌鱼,一直守护受精卵发育至孵出鱼苗。所要求的产卵温度21~29℃,最适温度26℃,若水温超过30℃,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不理想。据统计,在长江流域斑点叉尾鮰的繁殖季节为6~7月。

2养殖技术

2.1池塘设计与修整

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体中的溶氧量4.5mg∕m3以上,PH值6.8~8.9,适宜透明度35~40㎝左右。池塘为长方形,面积为3~5亩,池深1.8~2.0m,水深1.2~1.5m,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cm。提前整平池底,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暴晒一周。

2.2鱼种的选择和放养

根据斑点叉尾鮰的形态特征选择优质、健康、体形、体色、体重大小合适的个体。放养前,要用2.5%~3%食盐水浸洗5min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min,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有多种放养方式:第一种,轮放轮捕每次捕起达上市规格的个体后,再补放一些小鱼种,保持一定的池塘密度;第二种,年初一次放足鱼种,养到年中将达上市规格个体鱼捕起,捕大留小,逐步分疏,多次起获,适当增加放养密度;第三种,年初一次放足,养到年底一次捕获。

2.3投喂技术

2.3.1饲料选择。选择专门的斑点叉尾鮰鱼种的人工配合饲料,最适合用浮性饲料为好,粗蛋白的含量要求达到38%~40%,且动植物蛋白比例为1:10,使用的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2.3.2饲料投喂量。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量含量在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含量因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料率为3%,饵料的投喂量因根据水温﹑水质﹑气温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2.3.3投喂方法。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根据水色、天气、水温、水质、气候变化,以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为宜。的观察情况

2.4常见鱼病和防治措施

2.4.1小瓜虫病。由寄生性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是斑点叉尾鮰的主要疾病之一;肉眼可见其皮肤、鳍条有白色点状囊泡,鱼体消瘦、活动迟钝,常漂浮水面。防治方法:用0.002~0.0025%L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鱼10~20min,隔天再洗一次;用2ppm硝酸亚汞溶液浸洗病鱼1~2h,疗效甚佳,但不宜全池泼洒。2.4.2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是斑点叉尾鮰的常见疾病之一;肉眼可见絮状菌丝,水中更为明显,患病鱼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多因运输或捕捞等操作中损伤引发。防治方法:改善运输方法,待鱼种运到后用3%食盐水浸泡鱼体15~30min,预防效果明显。2.4.3预防措施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若要鱼健康,病得提前防。通常放苗时先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10~15min。养殖期间,每月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或每15d用0.3~0.35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若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另外,食用鱼上市前必须保证20d以上休药期。

3日常管理

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测定池水有关指标,关注水质变化;定时开机增氧;定期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定期用生石灰20千克/亩消毒、调整水质一次。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生长、病害等各种动态,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吴晓慧,介子林.斑点叉尾鮰人工池塘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03).

[2]胡红良.斑点叉尾鮰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水产[J].2007,(08).

[3]吕书成.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202农林科技科技风2018年10月

作者:窦永芳 文生萍 单位: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