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探究

[摘要]当前,黑龙江省承载国际装备制造与产能合作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任务,依托装备制造业跨境发展,对于完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疫情使我国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影响深远,但同时也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拉动黑龙江省相关产业的全面振兴,尤其是对疫情结束后相当长时间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黑龙江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基础

(一)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

黑龙江省依托雄厚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以中车齐轨公司、哈电集团、哈飞、哈航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了与俄罗斯、德国、荷兰等重点国家的装备制造业产业跨境合作与交流。高端装备、高技术产业正成为黑龙江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9年,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33.1%,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38.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31.6%。国内首款7吨级民用AC352直升机首飞、首台国产上海250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出厂等高精尖产业不断涌现;核电装备和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速重载铁路货车等一批创新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二)“走出去”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国际市场的主体和产业跨境合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跨国企业形象能够向其他国家宣介“一带一路”,为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齐轨公司新建的铁路货车整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台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研发、生产、试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船重工703所建成了国内最完善的中小燃气轮机舰船动力实验验证平台,奠定了该企业在国内中小燃机研发的领先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中国一重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铸锻刚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装备的精度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重型装备出海组装发运基地和码头。

(三)装备制造产品出口需求扩大

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黑河等地市,依托龙头产业带动,基于产业基地、保税加工设施等建设一批装备制造出口加工基地。哈尔滨市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出口基地,结合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建设配套产业群;牡丹江市拥有147户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其中,开展出口加工的企业近30户,年进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拥有现代化铁路货车配件出口基地,此外,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出口欧美、中东和亚太地区。

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支撑作用下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

装备制造业综合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有些大中型企业仍保留许多非核心业务,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还没有全方位体现。普遍存在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比重失调的情况,装备制造业未能对主导产业增长产生较强支撑。与此同时,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由于生产交换的交易成本高,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优势还没有成为经济优势。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项目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机构,这些企业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求,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不足,直接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低下。同时,由于地缘优势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黑龙江省科技人才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不足,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间相互合作欠缺,生产要素的供给、市场需求等的市场导向机制还没有对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应有的促进作用,导致产品间的互补性不强,配套服务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偏少,整体规模较小,劳动力和资产联合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强,发展水平与全国差距较大。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同时面临供应链上下游资金不稳定,重点项目资金保障难以支撑企业发展需求;产业机构调整成效不明显,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原油各行业高端创新产品提供不足;与合作国的贸易与技术壁垒制约发展等问题。

三、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跨境发展路径及发展策略

(一)发展模式

在高端装备领域深化开放合作,采用境外委托、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式,积极开拓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高端装备市场,鼓励和支持装备生产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树立黑龙江省高端装备产品在海外良好的市场和品牌形象。实施定点定向招商,加速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换资本,重点围绕市场急需的装备产品,积极推进世界知名装备企业在黑龙江省建立研发、制造、营销基地。推进与俄罗斯、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航空、农机、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的深度合作。

(二)路径选择

1.细化装备制造产业政策支持。由于装备制造产业所具备的产业链较长、细分产业较多、每个细分领域产品增值差异较大。研发环节技术要求较高等特征,与其他产业区别较大。黑龙江省应立足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在省内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重点产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重点与合作对象,有序推进装备制造跨境产业发展。2.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中亚、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发展合作基础较好,合作愿望强烈,黑龙江省应抓住机遇推动装备制造标准和技术的输出。3.积极开拓与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与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供应链协同,打造中俄、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构建产销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体系,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水平,将黑龙江建设成为境外高端装备跨境制造与境内营销的枢纽基地。

(三)推进策略

1.电力装备。与国内电力工程龙头企业合作,带动黑龙江省核电成套装备“走出去”。利用先发优势抢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装备市场,以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黑龙江天狼星电站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第三火电工程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采取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方式,积极开拓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火电、水电市场。2.石油石化装备。提高“一带一路”沿线石油富集区市场占有率,面向国际石油产业绿色发展需求,依托黑龙江省大庆市既有石油装备产业基础,做强已经形成的包括钻、采、修、捞等领域装备,提升装备清洁生产能力;加强石油装备产品后端服务,搭建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平台,实施集成化、一体化营销策略,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发展远程检测、诊断、在线测量、检验等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业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3.农机装备。建设对俄农机出口生产基地,加强跨境农机制造合作。依托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契机,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农机制造龙头企业为牵动,建设全国最大的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出口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农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播种机、还田机、秸秆打捆机、土地节水设备等先进农机,发展对俄拖拉机、小型农机具出口生产基地;建立国际农机营销体系,配套提供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拉动全省农机设备对俄出口,面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开发生产俄当地需求的大中型农机设备产品,建立境外农机产品销售网点;支撑跨境农业与跨境食品制造业发展,以齐齐哈尔为重点,积极发展署类加工机械、淀粉加工机械、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机械等食品制造机械、乳品加工机械,支撑全省进口优质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助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4.交通运输装备。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水平,以中国中车齐齐哈尔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为依托,创新合作方式,加大拓展海外市场力度,交通运输装备由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和资本共同输出转变;利用跨境整车制造项目,开拓欧美、中东和亚太地区市场,依托富通空调公司作为全国第二大、东北最大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加工企业基础优势,以汽车空调压缩机为重点,拓展汽车制造产业细分市场份额;面向俄罗斯远东市场需求,发展专用货运车辆制造企业,巩固黑河利源达半挂车、运油车、自卸车等专用车辆对俄出口的市场地位,支持形成多品种系列研发和生产能力,发展重卡车组装、改装车。5.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依托能源、石化等跨境产业发展,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出口俄罗斯、中亚市场,以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703研究所为依托,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及国外公司的合作,争取中俄和中亚输气管线采用703所制造的燃压气组,带动省内配套产业发展;巩固机器人开发产学研合作基础,扩大合作范围,以牡丹江北方工具公司与哈工大合作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开发系统项目、上海太敬机器人智博园项目等落地为依托,提升机器人产业产学研结合程度,扩大与国内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研发合作;利用对俄合作优势,拓展跨境产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军用、工业、教学、医用机器人以及农业、林业、勘测无人机等机器人设备,重点支撑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教学、医疗、农业、林业、勘测领域合作。

作者:王常君 程敏 单位: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