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研资产管理变革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研资产管理变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研资产管理变革思考

摘要:鉴于共享经济对资产管理对象、配置方式、绩效水平的解构,科研资产管理应聚焦战略性资产配置、推进资产开放共享,创建科研资产生态圈,将共享经济的理念植入科研创新产业,进行科研资产分类保护、重点培养和差异化选择,通过“互联网+”建立科研资产分级共享的机制与平台,促进科研资产的协同共享和创新。

关键词:共享经济;科研资产;资产生态圈;“互联网+”;共享体系

1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是将某一资源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和分享,共享作为一种经济范式基础催生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指市场主体以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依托、以社会信任为核心、以商业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共有,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参与主体协同共赢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是一种合作消费方式,将闲置资源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对其使用权进行分享的消费方式;共享经济超越消费方式、分配方式的创新,更共建了一种协同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其本质是把过剩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等合作平台形式把闲置资源进行抽离、整合、转化和互补利用,实现规模化的经济形态。当前以网络租车、共享单车等代表的共享经济形态,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等平台,让资源供给方和消费方直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具有规模扩张快、灵活性大、资本效率高和进入门槛低四大优势,较为有效的化解了资源稀缺性、社会可持续性、结构性失衡等矛盾,创造了开放共享的新范式,共享的理念和范式逐步渗透到包括大型科研项目等各个领域、产生来巨大的资源管理变革。在科技创新领域,共享经济的理念对科研创新平台、资产配置路径带来新的路径,对科研基础资产管理带来深刻变革,需要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载体主动转型升级,并在配置管理中创新模式、开放共享,探索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的全新路径。

2共享经济对传统科研设备资产管理的解构

2.1解构资产的管理对象

传统的科研设备资产管理,主要指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资产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科研设备。在共享经济中,围绕特定目的、可以组合创造价值的全部资源组成了共享生态系统,都可以纳入共享范畴、成为共享资产,包括知识、技术、人才、信息、资金、设备等各类社会资源。这就必然要求未来科研资产管理范畴逐步拓展,将专利、商标、著作权、技术秘密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作为未来资产管理的重点;同时,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人才共享共用也是必然趋势、成为一个全新命题,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将成为一种高价值的共享资产;信息资产、平台资产、关键技术等也将进入共享平台,纳入共享经济的生态圈,催生共享经济的创新动力。可以预想的未来,万物互联、万物共享,以人才、技术、平台、信息等充分共享和高效配置,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所在。

2.2解构资产的配置方式

共享经济调动存量资源参与社会创造价值,未来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科研主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产配置选择,全球各领域的科研设备资产将进入全新配置循环,空前提高资产利用率、扩大资产配置基数;资产的配置方式将从源头进行变革。在开放共享的前提下,依靠单位自身购置科研设备满足科研任务的传统方式将被打破,更多的依靠社会资产、利用市场机制共享使用;低门槛准入促使供需双方对社会的贡献都能够得到实现,从而突破科研实体机构的壁垒,跨单位、跨领域、跨地域的资产可以融入共享平台、集约配置。当共享主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际,专业化、衍生化的共享主体即可形成,为不同需求提供服务。基于如上变革,科研资产的配置将趋向专业化、平台化,未来将出现更多高水平的研发设备共享中心或市场化公司,高精尖设备的配置将成为一项专业化的领域,且使用和利用将是全方位开放的,传统“大而全”的科研单位将面临资产瘦身的选择、众多“小而专”的科研平台将全面出现并且走向成熟服务业的一种范式。

2.3解构资产的绩效水平

共享经济模式让供需双方和第三方达到共赢效果,精准匹配服务的同时实现使用价值,带动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得到放大,可大幅度提高资产绩效水平。一方面,供需双方信息互通,供方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摊薄固定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需方则无需耗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寻求资源,也同样可以低成本地使用到适合的大型仪器设备完成科学实验。开放共享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逐步建立起庞大的社会资源链接关系,加速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利用。科研资产、人才资产、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技术资产……全面开放共享和共用,科研资产将呈现前所未有的绩效水平。

3基于共享经济的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启示

3.1资产生态圈:一种全新的资产管理视角

一个企业要持续创新发展,离不开核心资产、互补资产、外围资产,三类资产没有明确的分界线、都不可或缺,但对企业的影响因子差异巨大,因此必须进行分类管理。企业应依据自身战略目标,明确本企业所需核心资产和互补资产,确定重点配置的资产类型,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资产生态圈。对于企业发展来看,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设备等核心资产构成了企业生态资源群,能够给企业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形成稳定的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和盈利能力以及先进有效的运行机制。核心资产的独特性让外来企业具有一定的资产壁垒,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互补资产是企业成长所需的创新能力相关、生产能力相关的互为补充的资产,可以划分为上游互补资产和下游互补资产,上游互补资产就是能够提升企业上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突破性创新的相关资产,包括知识资产、金融资产和研发资产等;下游互补资产就是能够提升企业下游市场化创新能力进行突破性创新的相关资产,包括产品试验、测试与检验、营销与分销、客户及供应商关系以及售后服务支持等。外围资产是非核心、非互补的非关键资产。未来企业必然聚焦核心资产,多渠道配置互补资产,共享使用外围资产,这种基于资产生态圈的资产差异化配置能力成为企业重要的战力能力。

3.2资产共享:一种基于保护、培养和瘦身的战略选择

共享经济促使科研资产开放共享不可回避,那么如何共享、如何经营,如何在共享中获取最大的红利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总体看,严格保护核心资产、培养拓展互补性资产、瘦身共享外围资产是一个基本原则。严格保护核心资产:核心资产的关键问题在于稀缺性。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资产共享不断扩大,但核心资产的共享将是严格限制和受到保护的,建设核心能力、留住核心人才、研发核心技术、打造核心产品、配置核心设备等都将上升为企业战略。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必须严格进行核心资产保护,从资产安全的角度对核心资产进行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建立核心资产的保护机制。比如,将人才进行盘点和动态分类,进行核心人才开发和战略管理,对核心知识产权进行版权保护,对核心产品和技术进行产权管理,将核心人才、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设备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资产保护制度和激励管理制度,在企业资产生态圈中设置进入、流出和共享的壁垒,进行战略性保护。培养拓展互补性资产:互补性资产的关键问题在于支撑性。在共享经济范式中,互补性资产作为一种支撑性能力,实现共享共用具有选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战略培养但不是战略配置。科研试验中,测试技术、计算技术、市场能力、金融产品、辅助性人员、配套性产品与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密切相关,但从资产管理角度更多应该通过市场化培养,借助市场能力适度共享、采购专业成熟产品或服务,在企业资产生态圈中进行战略培养,依托市场进行共享和提升,确保产业链的成熟和完整,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瘦身共享外围资产:外围资产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共享。共享经济是市场化和互联网的高度融合,那么共享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市场化程度高、需求广、利用率高的资产和资源。从科研事业单位来看,当前大多的设备资产、能力技术、平台载体都面临利用率低、共享不足的问题。这些资产大多属于外围资产、可以依托市场进行配置和持续利用,都可以进行开放共享。比如,通用性的实验室、公共专业科研平台、软硬件载体都应本着协作互助、开放共享的精神,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对外提供有偿服务。

3.3“互联网+”:资产共享的变革动力与载体

互联网对资产共享的变革只是时间、机制和平台载体的问题,如何建立共享平台,关键在于发挥好“互联网+”在资源整合中的作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对传统资产配置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产生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让共享经济进一步跨越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了闲置资产,促进法律上的所有权裂变为支配权和使用权,从而创新资源配置、扩充共享主题、降低投入成本、增强资产绩效……在“互联网+”改造的资产生态圈中,科研资产可以实现最广度、最深度的共享、共用和共赢,但共享也必然遵守分级分层的秩序,也就是“互联网+”资产共享生态圈应该是分级分层的共享平台。当下全国科研资产已经正在形成共享分级,第一级资产共享直接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国家级的共享服务平台,以服务这些基地所在单位为主、兼具对外服务功能;第二级共享服务平台选择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其优势学科为基础,建立专业性较强、功能比较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如地区分析测试中心、检测中心等;第三级则是在前两级中心的基础上,选择“少而精”的中心强化建设,形成优势明显、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级服务中心。参照共享经济的优势和模式,当前科研资产分级共享还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共享的内生动力也不足,还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互联网+”让原本分散的科研资产实现了共享,科研能力得到了初步整合,但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互联网+”的内生动力尚在培育之中。未来,“互联网+”必然对科研资产进行深度整合,催生共享机制创新,形成科研产业对接服务平台,从而有效促进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以技术、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科研资产与产业发展、创业孵化、技术研究充分对接,信息共享、技术咨询服务、成果转化与推广、新技术研发等多种形式促使科研资产真正创新利用,实现创新要素、资源平台与技术供需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催生科研创新成果、最大范围促进科研产业发展……未来共享发展成熟,在市场机制牵引下,一种基于资产生态圈的“互联网+科研资产”将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舞台。

参考文献

[1]吴家喜.共享经济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取向[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6,48(03):1-5.

[2]赵玉茹.共享经济模式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3):343-347.

[3]张田力,徐大海,沈延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现路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3):274-278.

[4]蔡余杰,黄禄金.共享经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

作者:王俞波 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