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企资产管理中财务监管问题及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企资产管理中财务监管问题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企资产管理中财务监管问题及策略

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新型企业体系对市场相关负责人的权限和职责以及效益等予以科学规划,在全面调动企业生产者、运营者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多个角度,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管制,进而保障了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最大限度上提升了资产应用效果,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深度践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后,通常都会忽略体制改革后的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企业体系改革上,这便会造成产权不清晰、主体定位不科学的情况发生,主体职责难以得到全面落实。所以说,加强国企资产财务监管水平,不仅可以让产权愈加清晰,还会有助于相关主体职责的履行。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企资产频频流失,追本溯源,主要是由缺少正规化、常态化的监管体系所致,并且监管水平普遍偏低。现在的基本情况是,《会计法》中尽管已经明确了财务监管的价值,但在其他监管方面依然存在缺失,尤其是国有资产监管层面。如此便会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得到无死角地落实,以致于国有资产的整体监管水平备受影响。所以,财务部门应该对国有资产财务监管工作重视起来,发挥主导优势,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精细化、科学化财务数据的同时,要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还有就是通过定期清理国有资产和盘点国有资产,可以避免国有资产账实不符、明细不清、责任人不确定的情况出现,真正实现国有资产“有人用、有人管”的目标。

一、国企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监管问题分析

1.国企权属约定不明晰。国企资产管理中财务监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企业权属约定不清晰,换言之,也就是企业所有权不清晰。大部分国企主管人员并非企业真正投资人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管理起来十分费力,这就无法保证企业财务监管工作高效推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资产外流,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财务监管管理制度有待优化。目前,大部分国企内部仍沿袭以人工核算、分类和汇总财务数据为主的财务核算方式,这便会造成工作效率降低,难以满足国企未来的发展需求。新的财务监管方式现在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但财务监管管理制度漏洞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便会引发财务工作混乱,进而导致工作质量下滑。

3.财务监督制度有待健全。国企内部一般都是设立专属的监察委员会,该组织的作用就是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管,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企业领导人员挪用公款和滥用职权、工作人员行为不规范和窃取企业资产等一系列不良情况。然而事实上,很多国企监察委员会名存实亡,监察工作人员未能全面发挥出自身价值,不能真正彰显出促进企业进步的作用,和企业设立监察委员会的初衷相悖。

4.财务工作者的上下级沟通不顺畅。在当前的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制度制定、落实以及优化,上述各环节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但纵观现状得知,部分国企财务管理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沟通力度严重不足,由此便会导致上下级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第一,尽管说企业财务部门制定了颇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却未能及时向下级工作人员下达要求,此时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便难以显现出预期效用。第二,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者所掌握的账务信息通常都是一些过时的信息,不具备时效性,此时的企业管理层便难以全面且及时的了解有效的财务信息内容,因此就不能对国企财务运行状况予以评估,自然也就不能拟定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决策。第三,国企内部一些财务工作者擅离职守、以权谋私。比如在进行科技成果入股转化期间,财务工作者违法篡改财务数据信息,此时企业也没有设置专职监督人员加强监管,那么必然会造成企业经济亏损。第四,一些国企的财务信息和财务人员所更新的信息未保持一致,因此就不能科学的处理财务报表信息,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者没有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性,此时下级财务工作者不能及时的去上报财务问题,并且也不能及时给出合理性意见,正是因为上下级沟通力度严重不足,合作不顺畅,这便会大幅度削弱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成效,进而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5.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部分国企内部,存在着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国企财务人员流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大,业务能力良莠不齐,这就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增添许多困难。很多财务工作者存在职业懈怠心理,不愿意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仅靠现有经验从事手头工作,对新技术的学习持抵触态度,而对于那些老员工来说,这类人的知识接受能力弱,整个国企会计财务技术人才迟迟未更新,这便会严重阻碍国企资产管理进程。第二,在一些国企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财务工作者对外所公布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企声誉,同时也会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6.财务隐患防控能力低。现在,国内很多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者做不到准确识别财务隐患,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忧患意识很弱,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并且还会误认为国企项目申请、预算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入股等工作没有参与的必要性,这些都会进一步增加国企财务运营风险。处在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财务信息被盗几率增加,此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影响着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结果,若其风险意识严重不足,必将会引发重大的财务风险事故。其次,一些国企内部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存在漏洞,企业财务会计未能正确理解国家税法条目内容,因此就不能保证各人员如实纳税。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每年都会针对性地优化税务政策,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国企并没有及时去更新税务内容,也没有做到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去加强学习,由此便会加大国企税务风险。譬如说在科研机构专利成果转化时,部分企业因为对最新税务政策了解不充分、不彻底,致使那些理应接受嘉奖的科研团队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报酬,由此便会损坏到国企口碑和声誉,亦会增加国企内部税务风险。

二、国企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监管对策分析

1.明确国企所有权。首先,国企财务主管人员需要主动履行岗位职责,和企业真正的投资人员进行积极沟通,在他们的监督下更好地开展手头工作。其次,面对国企管理工作问题频发,企业领导人员可委托专业的财务团队去进行操控,专业的财务人员应负责专业的财务业务,之后全面致力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推动国企相关部门、职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监管工作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彻底遏制国企财产流失,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2.优化财务监管管理制度。作为国企领导,应该主动优化国企内部财务监管制度,执行新的财务监管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国企内部各部门和谐发展的目标,并且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部门控制力度,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正确的做法是,需按照企业发展实情及时的创新国企财务监管管理制度,借助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策略循序渐进地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为企业内控献计献策,从而改善国企之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强国企市场竟争力。

3.完善财务监督制度。首先,企业领导者需要对财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继而保证国企各个部门都能够切实履行岗位职能,通过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格局,避免财务人员出现工作纸漏。其次,国企监察委员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要对企业财务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出现挪用公款、以权谋私等现象,竭尽全力实现企业财务监管公开化、透明化、常态化的目标,进而改善国企资产管理中的财务监管问题,防止一系列不良财务隐患的发生,维护国企声誉,推动国企发展。

4.加强上下级沟通。首先,企业财务领导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要及时下发给相关工作人员,让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出作用。其次,要和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及时更新财务账目信息。再其次,构建财务管理奖惩机制,让企业各部门公平竞争,并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优化奖惩机制后,让财务人员严于律己,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如此便会大幅度的提升国企财务监管能力,实现优质的资产管理目标。

5.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处理国企财务监管问题时,身为新时期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一定要达标,如此才能提升国企资产管理水平。国企领导要对财务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定期开展财务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和学习机会,进而打造一批优秀的财会队伍,为国企资产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6.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国企领导要对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予以健全,创建财务风险控制机构,要使财务风险控制成为国企内部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渗透在国企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财务人员要主动学习财务知识和财务技能,助力企业管控财务风险,全面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国企要时刻留意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化,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上降低纳税成本,还有就是要鼓励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税收政策内容,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充实其业务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国企税收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国企资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从始至终都是不可小觑的发展力量,国企的健全发展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财务监管是影响国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领导人和资产持有者均具备着调控资产、完善经济结构、财务监管的责任,但在实际的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上述所言,国企一定要主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管策略,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国企财务监管成效,合理规划企业资产,促进国企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亚娇 单位:驻马店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